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权制度改革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人地矛盾,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但在我国农村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土地产权缺乏保护、没有合理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等方面的缺陷。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现状的前提下,结合产权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几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逐渐扩大,不断呈现出新的问题,并引发多方面的社会矛盾。为此,要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改变土地观念,提升流转水平,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这样,才能使农村土地流转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韩瑞萍 《法制与社会》2014,(15):214-215
农地(农用地)流转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地流转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和农村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农地流转遭遇了一定的法治困境,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魏庆 《法制与社会》2013,(23):192-19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深,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各大新闻、论坛话题讨论的焦点。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农村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也逐渐出现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化、土地流转工作的规范化、土地流转过程的市场化以及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等各种趋势。而土地流转的趋势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农村土地在流转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更好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频发,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好此类纠纷,规范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本文特对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案件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土地流转制度,历次革命或者变革都与土地流转制度有关.春秋晚期,中国出现了土地出租、买卖等土地流转方式.商鞅变法后,私有土地合法化,奠定了土地流转制度的基础.秦汉以后,中国土地流转制度日趋成熟.但平均地权的思想和多子继承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兼并.近代以后,中国土地流转政策经过土地革命、承包制等改革,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流转制度.但是,当今的中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薛心如 《行政与法》2003,7(10):55-56
当前,土地流转是关系到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土地流转必须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要尊重农民对土地是否流转的决定权。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必须依法进行,就是要按照《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规范的流转。土地流转,不能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剥夺农民的流转收益。土地流转需要政府的组织领导和财税支持。  相似文献   

8.
资本下乡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产生的经济效率毋庸置疑,但是通过介入土地流转而对土地要素所有权进行实质性控制将会对农民福祉和农村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却难下定论。论文选取浙江LC集团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参与嵊州S村土地流转为例,分析工商资本在土地流转中对农民收益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政、商、村、农在土地流转中利益关系的变化,剖析S村土地流转机制,构建四者关系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土地兼并对农村集体经济具有诸多正效应,对农户总体有改善但个体则产生分化,特别是流转过程中多数农户正当利益受到挤占,政、商、村、农之间存在利益纠葛却没有相应的疏解机制。通过个案分析,能够对城市工商资本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机理及其效应进行较具体细致的刻画。论文最后提出构建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合理秩序和工商资本参与土地流转的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素萍 《法治研究》2013,74(2):120-125
土地流转。意味着中国农业将改变几千年来精耕细作的传统,向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特色制度.是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措施。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地流转,对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农民利益.必须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成为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会迫使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的经营权,使其成为既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因而,能否对这些暂时失地的农民进行合理的补偿和妥善安置成为农村土地流转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保护农民权益要准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本概念,分析权益受损的原因,并从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价格补偿、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生产要素。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各地在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农  相似文献   

12.
目次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守的原则立场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具备的市场化条件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的构成要素四、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因素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争议的救济途径与选择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配套制度建设七、结语历经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站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牵住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牛鼻子。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3.
自由发展观中自由和发展的关系、人本观点对于分析我国农业女性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女性化的客观现实要求着眼于农村女性发展的自由并赋予和保护其相应的权利。土地权利是农村妇女首要的基本权利。分析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流转获益权受侵害的现象及原因,从性别视角提出了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我国土地抛荒问题,首先阐述了我国农地抛荒的现状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分析农地抛荒的四点原因,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活环境差、农业生产收益低;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三是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困难,土地承包管理不力;四是农民的法制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通过对此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朱艳丽 《行政与法》2010,(11):33-35
本文从城镇化与土地流转问题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并对推进吉林省城镇化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反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土地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并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视角下农村土地银行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外土地银行的形成机制、运作模式和发展机理,厘清我国土地银行与土地储备的差异,借鉴国外先进的土地银行运作经验,形成土地银行、农村土地整理机构和土地交易所三者有机组合的农村土地银行运作平台,通过探索三权分离流转模式、灵活处理农村土地抵押、完善土地产权和登记制度、建构农业保险体系等措施,将零散土地集聚,促进农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牟青平 《行政与法》2014,(11):40-4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吉林省土地流转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起初的土地流转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本文认为,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解决吉林省土地经营碎片化,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的重要内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承载着生产要素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农村土地流转在某种程度上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实现城市化目标而打下基础.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土地流转违法现象时常发生,损害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事件也不绝于耳,因此出现农民因土地纠纷频繁上访的现象,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化解矛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配置的制度“瓶颈”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  沈冬军 《河北法学》2011,29(4):45-5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配置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前提,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配置的制度"瓶颈"限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配置进行反思和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重构制度选择的理论前提之后,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协调、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发展权配置、土地承包经营权初次流转期限与登记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基本权利属性与土地征收等方面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配置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