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历了《刮痧》《牵手》《中国式离婚》等一系列婚姻情感剧的洗礼后,蒋雯丽终于在《金婚》中完成了自己对"中国式妻子"形象的终极诠释。但是,演活了文丽(《金婚》女主角)的蒋雯丽却说:"我并不像文丽,我在演《金婚》时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但是演戏和生活是不同的。"是的,蒋雯丽不是文丽,也不是她所演绎的任何一个妻子角色,在生活中,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金婚"故事……  相似文献   

2.
她曾经在《像雾像雨又像风》中饰演温柔清纯的方紫怡,她曾经在中国版《欲望都市》——《好想好想谈恋爱》中饰演白领女子陶春,她还在《大宋提刑官》里演活了聪慧正义的英姑……2008年金秋,她再次与陈坤携手出演年代大戏《故梦》……她就是上戏走出来的西派美女罗海琼。  相似文献   

3.
张艾嘉1953年出生于台湾,著名的演艺人,集表演、编剧、导演、唱歌全才于一身。自1973年开始的《龙虎金刚》到《最爱》,从《阿郎的故事》到《地久天长》,再到她执导的《少女的小渔》、《心动》,她已在电影中悄悄走过了30年,在这期间,金马、金像从不曾远离她身侧。至于在歌坛属于“玩票”的她,给我们诠释了经典的《爱的代价》、《童年》等。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到今年五月一日开始试播的新闻频道中的《直播中国》、《声音》,在淘汰率极高的电视圈中,敬一丹从容走过了十年的电视新闻从业历程。就像她那般执着的喜爱“声音”这个词语一样,她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提起何琳,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牵手》中聪明的夏晓冰;然后就是《一年又一年》中落落大方的陈小欧;《欲望》中刁蛮任性的郝佳;还有《大明宫词》中那个美艳的魏国夫人……虽然何琳还没有大红大紫,但是她的戏,她的人,却已在大家的心中留下了印象,而且在观众和影视圈中已有了很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6.
宗璞今年七十了。 一些年前李子云著文评论宗璞,她借用了古人的“兰气息,玉精神”六字,我以为,以这六个字形容宗璞是贴切极了。 四十余年前读了她的《红豆》,只觉深情幽然,大地的风雷与人性的温馨都在从容道来的小说中颤动。一场反右运动使这篇小说被批了个不亦乐乎,幸而,宗璞侥幸无大难。六二年又在天津出的《新港》上读到她的委婉中呈现着棱角的小说,真让人高兴。文革后读到她的《弦上的梦》、《我是谁》和《三生  相似文献   

7.
韩素音自传是这位国际著名的女作家在六十年代中期,用英文撰写的文学性回忆录.它先后在英国、美国以及很多国家用不同的文字出版发行,引起千万个读者的极大兴趣.现在她的自传中译本——《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和《无鸟的夏天》正  相似文献   

8.
张洁之美     
她曾经渡尽“文革”余波,心灵受尽创伤,已届不惑之年,却在《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中用诗情编织出少女的希冀和童话;她曾经在《祖母绿》中用浪漫的笔触勾画了一个弱女子拼出全力替一个男子遮风挡雨不惜把自己打人人间地狱的无穷思爱,却在《他有什么病》《鱼饵》中以泼辣刻薄的笔触,对男性世界的粗鄙丑陋不遗余力地加以戳穿……她内心高洁,她处世超然,她博爱,她辛辣,她周身充满了矛盾的元素……身为作家,王蒙说她应该慎用话语权,却又不得不承认她的语言“七抡八砍,鬼斧神工,妙趣灵气,自成一体,真让你没了脾气”。她就是中国文坛最受瞩目和尊敬,也最富争议的作家张洁。  相似文献   

9.
她是善良美丽的七仙女,她是聪明睿智的女驸马,她是英勇不屈的江姐。从14岁唱黄梅戏,到38岁与世长辞,这24年里,她演出了上百出戏,拍了《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三部艺术片,黄梅戏因她而风靡全国。她乐观向上,却命途多舛,38岁便含冤而去,她就是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  相似文献   

10.
当年,没有人不知道余纯顺,因此,人们的目光投向他身边的女孩。她,就是莲子。2000年,莲子《西域的忧伤》引起轰动:2001年,新作《宁静的盛宴》再掀高潮。《西域的忧伤》是莲子多年旅行生活的回顾,《宁静的盛宴》则再现了她当年和余纯顺的情感纠葛,她将私人生活空间与精神世界和盘托出的同时,也展露出古拙典雅的文笔与浪漫情怀,朋友们因此戏称她为“吉普赛女郎”。《宁静的盛宴》出版后,坊间议论纷纷,莲子突然不辞而别,消失于人的视野之外。 事隔一年,“余莲之恋”尘埃落定,莲子重又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她说:  相似文献   

11.
路在脚下     
曾在《中国残疾人》上读过一位聋人写的文章,记得名叫《宽容》,当时感慨万分。那篇文章中写的是这位聋人自己的经历。写她从聋哑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同事对她很不尊重,工作了很长时间,甚至有人还不知道她的名  相似文献   

12.
龚雪简介龚雪,1953年出生于上海。小学三年级就参加了少年宫的演出。1974年调到总政话剧团。龚雪第一次"触"电是在1973年底,随部队参加《车轮滚滚》的协拍演出,当时她只是一个群众演员。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祭红》,龚雪在影片中饰演程莹童母女两个角色,从此,便开始了银幕生活。1982年,她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不久,她在影片《快乐的单身汉》、《张衡》、《大桥下面》等片中担任主角,这时,她的表演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986年,龚雪到美国留学,彻底退出演艺圈。  相似文献   

13.
陈冲简介1961年出生于上海,1976年,被上海电影制片厂选中,在上影厂演员剧团学习表演。1977 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被著名导演谢晋选中,主演《青春》,初登银幕便受到好评。1980年, 在北影厂影片《小花》中饰女主角赵小花。影片公映后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她为此获得了当年度"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1981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习戏剧。同时参加电影《大班》、《红玫瑰与白玫瑰》和《相逢在北京》等电视剧的演出。1987年,她在意大利、美国、中国合拍的故事片《末代皇帝》中饰皇后婉容。该片的成功使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成为第一位被美国电影学会接纳为"会员"的华裔演员。  相似文献   

14.
面孔     
王昆 11月21日,中国著名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王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王昆,1925年4月生,河北唐县人。她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日文艺宣传工作,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音乐系,同年在歌剧《白毛女》中首次扮演主角喜儿,1964年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表演《农友歌》。其代表作品有《南泥湾》、《秋收》等。她是新中国第一代歌唱家,被誉为中国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她的歌声伴随几代中国人成长。她从艺77载、声飘四海,发掘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歌唱演员,让深情优美的声线一代又一代地延续。  相似文献   

15.
火光 《前进论坛》2008,(11):57-58
2008年10月14日,《彩云之南飞来的歌——回族青年歌唱家杨云燕独唱音乐会》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演出。音乐会在一曲具有云南浓郁风情的民歌《大河涨水沙浪沙》中拉开帷幕,杨云燕以清纯的歌声打动了观众的心。她演唱了风格迥异的十余首歌曲,《月亮升起来》、《弥渡山歌》、《彩云的故乡》表达了她对云南红土地深情地眷恋,《All I Ask of You》、《我的太阳》展示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技巧,成名作《把爱找回来》、为这次演唱会而新创作的歌曲《普洱茶》,无不受到现场观众和音乐界专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继《雷雨》和《大明宫词》之后,电影导演李少红的第三部电视剧《橘子红了》再次引起轰动。有人说,李少红是唯美的;有人说,她的作品是飞扬的、是诗意的;有人说,她善于讲故事,讲一个个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她以女性的视角介入影视艺术,应该说是既有难度又有优势的。这种敏感的柔韧的女性视角,可以帮助她把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不自觉地融入到作品之中,也于是就有了她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常常比男性角色更有光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感谢您─—《中州统战》手捧着带有油墨清香的第113期《中州统战》,读过《增强政治观念做合格的统战干部》的评论后,我忍不住从心底里向她呼唤出最诚挚的感谢!五年多来,我和《中州统战》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总觉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离不开她。从和她结交之日起,...  相似文献   

18.
在芸芸众生中,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女士,她对《毛主席语录》仍怀有极特殊的感情。她就是解放军报社已经离休了的一位编辑——田晓光。她向我讲述了自己参与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的全过程。毛泽东的语录怎样变成《毛主席语录》我们之所以萌发编辑一本《毛主席语录》的想法,这首先还要从《解放军报》刊登毛主席语录说起。林彪接替彭德怀的工作以后,首先在全军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1960年3月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提出:毛主席有许多警句你们要把它背下来……我主张就是要背一点东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匆匆下班回家,在新街口的过街天桥底下等绿灯时,猛然撞见于蓝,她穿着随意。步履蹒跚。像个很普通的邻家老太,她正一个人横穿马路奔赴什么去处。街上人流如注,但却没有人特别关注她,因为这张经过岁月打磨的面容已变得非常普通,普通得可以淹没在人流中而令人浑然不知。 但在漫长的中国电影史上,人们却绝对不能忽略于蓝这样一个响亮名字的存在。她是我们的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从小就是看着她演的片子长大的,比如《白衣战士》、《翠岗红旗》、比如《龙须沟》、《林家铺子》。再比如《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其中她饰演的北京旧式劳动妇女程娘子可谓入木三分,而她扮演的革命母亲周莲及江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简直就成了江姐的代名词。至今,我的耳畔还能清晰地回响着于蓝所扮演的江姐在受刑时  相似文献   

20.
原籍江苏盐城的朱秀娟,是1936年出生的台湾中年女作家。她虽早于1969年与1971年先后出版《雨荷》、《破落户的春天》等长篇小说,1976年又创作了《梧桐雨》,但其作品蜚声台湾文坛是在80年代。她倾力于创作描写女性生活的长篇小说,先后出版了《归雁》、《晚霜》、《女强人》、《花落春不在》、《没有明天的女人》、《万里心航》,《握不住的情》、《再春》、《丹霞飘》、《那串响亮的日子》等10多部作品。本文仅以其中几部为例,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