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家贵  高翔莲 《求实》2007,1(10):4-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不断化解矛盾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社会。由此,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逐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指出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  相似文献   

4.
时下,我们着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纽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的,其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最主要的理论点都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核心理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崭新理念,有着丰富的理性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中国方向和时代立场;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我们党顺应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最新要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学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非对抗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能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正视矛盾、持续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必须是和谐的,但社会又往往是不和谐的,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构建和谐社会,是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并致力于达成的目标和任务.没有哪一国哪一届执政领导层不希望自己所领导的国家不和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来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突破,是党的建设在实践上的一次飞跃,是我们党在探索执政规律认识上的一次升华.这一理论的提出,体现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我们党的建设在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看,构建社会主叉争谐社会的实质是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的形式,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党执政方式的改革方向,具有重大的政治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本质理论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的形式,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党执政方式的改革方向,具有重大的政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科学分析和全面把握新时期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积极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方法和有效机制.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理论成果.我们党对于新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理解和化解矛盾的方法,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孙文营 《实事求是》2006,1(1):16-18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的和谐社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二是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三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谐社会的三个本质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具体说来包括坚持群众史观,自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等;二是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以系统联系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意蕴,关注人的自然性需求的满足和社会性价值的实现,逐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主张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行基层民主,建设生态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固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历史的探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是党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刊特邀几住专家学者就此笔谈,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历来重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又出现了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等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这些不和谐的现象和问题,对我党新时期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一般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也就是说,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树立为民、科学的执政理念;必须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必须加紧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凝聚党心民心,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05,(3):1-1
胡锦涛同志在前不久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理论创新的内在根据 任何一个新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形成的内在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是实践发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郑云斌 《党史博采》2007,4(5):13-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为我们确定的一个奋斗目标.民主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浅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于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历史性任务。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为我们确定的一个奋斗目标。民主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浅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