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个很有价值的新课题,法史学界的总观点是: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虽然抓住了礼治与法治这两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仅此而已似乎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了,并且缺乏对礼治与法治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因而是不够的。本文拟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的议论。中国法律思想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范畴,概括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离不开这些范畴,但又不能局限于其中。因此,弄清这些范畴的内涵,尤其是其相互关系是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基本线索的  相似文献   

2.
扩大中的商法商法和任意法如果我们试图理解商法的性质以及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先要简单研究一下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法?它仅仅是由法令和司法判决所提出的一套规则?亦或除了这些主要的渊源之外,法的概念还包括被一个共同体所承认并决定其成员之间关系的人的行为准则?我以为,如果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为一个共同体一般接受的惯例,由职业和半职业团体提出的行为准则和规定,君子协定以及其他没有法院强制执行但被认为有拘束力的商定都必须给予法的地位。的确,有时被称之为任意法的,这些成文法以外的法的渊源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要。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由谁制定的?法理学教科书中通常说:“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那么,宪法作为法的一种形式,法律体系的一个部门,是否也是国家制定的呢?有些宪法学著作也说:宪法“是从属于国家政权,为国家政权服务的统治工具。国家政权对宪法有着决定意义。可以说,有了近代国家以后才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有什么样的国家才有什么样性质的宪法。”“宪法是统治阶级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而不能象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是削弱国家权力,控制国家权力的基本文件。”①那么,宪法就纯粹是国家的附庸,对国家权力没有一点规范和约束作用吗?  相似文献   

4.
一、创新初查方式,拓宽初查思路要充分重视初查对案件侦办的重要意义,把办案重心提前,积极寻求在新形势下的初查方式创新。比如运用网络搜索引擎来检索调查对象的任职情况、个人履历,检索相关单位的机构设置等基本信息。二、初查与线索管理要高度衔接线索的受理与分析是反贪侦查的最初环节,初查工作要想走向科学性和精细化决不能忽视与线索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法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回顾前苏联法概念形成的基础上,提取黑格尔法哲学的合理成分,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法观点,对法的本质问题进行说明、厘清线索,以加深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中的计划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济法规中有无核心法规,经济法学内有无联系整个学科体系的一条中心线索?这是关系到建立中国经济法规体系,完善经济法学科,从而建立系统、完备、具有科学性的部门法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经济法的核心法规和经济法学的中心线索呢?有观点认为,经济法的核心法规是企业法。  相似文献   

7.
药品是一种受国家卫生部门严格管理与监督,并必须在医院、药店等正规渠道销售的特殊商品。然而,一种名为“爽目”的眼药水,却能够另辟渠道,在一些中小学校悄悄地销售……检察干警通过行使驻所检察职能,终于将一个为谋私利的腐败分子送上法庭——驻监所检察官发现线索这天,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驻监所检察干警正在监所里例行检查,一名公安干警走过来说:“检察官,有个管教对象检举揭发了一个线索,是经济案件,你去听听?”他又皱皱眉头补充一句:经济线索成案的可能性很小。”检察官淡淡一笑:“你把这个管教对象喊出来,我问问详细情况。”说完,检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犯罪论,是以它的阶级论即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做基础的。列宁曾经把阶级斗争作为研究人类阶级社会和历史的基本线索,把它看做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学者们的一个根本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略论知识产权法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有自己的基本原则,知识产权法有没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回答是肯定的,否则,知识产权法学界也就不会津津乐道知识产权中的利益平衡原则了。当然,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与民法的一般基本原则有所不同,是创设知识产权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并不具有民事主体行为准则和授权司法机关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功能,而只具有立法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有三个,  相似文献   

10.
1.直接初查法。侦查人员接到线索经过认真分析后,采取直接接触案件当事人或单位,进行谈话、查帐以及其他调查行为的初查方法。它适合运用于宜快速调查的案件、线索内容事实化的案件,或者成案概率低的案件等。 2.明暗结合初查法。侦查人员对线索认真分析后,将线索内容分成两类:一类是难于成案的部分,是明查的内容,它作为佯攻方向,对外公开进行;另一类线索是成案率大  相似文献   

11.
近日,看到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赵秉志教授主编的《中国刑法实用》一书,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为,这是近年来我国为数众多的法学研究成果中难得的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精品之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览全书,感觉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结构体系新颖。与通常的刑法学论著不同,本书没有专门论及刑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或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篇章结构,而是以现行刑法条文顺序为基本线索,在具体法条之下分  相似文献   

12.
首先,要把握好筛选的要素。包括: (1)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务、工作单位等,注意分析职务与作案时间之间的联系以确定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贪污、贿赂犯罪。 (2)线索反映的基本问题是否清楚、是否符合贪污、贿赂犯罪作案的特点、规律、表现形式,推断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这是筛选线索应把握的重点。 (3)嫌疑人所在单位经营管理情况。由于线索中很少反映这方面情况,因此要靠审查人平时收集、积累的资料以及侧面了解情况,结合贪贿犯罪易发部位,来分析线索中反映的问题,拓宽审查线索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吕宁 《法制与社会》2016,(6):124-125
美国学者杰利.S.科恩曾这样描述庭审过程:起诉人将一切证据的线索编排起来,去消除被告人无罪的一切疑点,从而织成一幅完整的罪恶图画;而辩护律师则以不同的方法处理这同一案件。他必须把起诉人编织起来的完整产品拆毁、撕碎、捣烂,要有对这些东西吹毛求疵、穷追猛打,直至彻底粉碎案件基础的思想。可见,辩护权与控诉权于庭审中激烈对抗,辩护权亦于庭审中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不可否认,辩护权的行使必定会把一幅与控诉别样的“案件事实”的画面呈现于法官的面前,这对于案件事实的查明有何影响,值得我们沉思。以下本文仅探析庭审阶段辩护权的行使对查明案件事实的作用,是越辩越明?或是越描越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法律不确定性问题"为出发点,沿着通过教义学或科学技术来摒弃不确定性以及反过来在不确定性的前提条件下考虑制度设计这样两条基本线索,梳理了法解释学与法社会学之间的争论以及不同的应对策略,从中归纳出作为科学的法学观、作为技艺的法学观以及法律的本质就是话语实践的核心命题。作者认为今后中国的问题导向跨学科研究应该聚焦法律议论,特别是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要把重点从结构、功能转移到价值涵义,以便真正深入到规范的领域进行实证分析,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与法解释学以及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对话。因此,作者提倡"议论的法社会学"研究范式,试图以此深化法律方法论的探讨,促进思想与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公安、檢察、法院通过“双反”之火,大量的浪費、右傾保守和办案中的教条主义、旧法观点等都被揭发出来了。这是可喜的現象,但怎样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根本清除浪費、保守?又怎样从經济上,特別是从政治、思想上来清算这笔賬?这是要把运动繼續引向深透所必須解决的問題,具体地說,  相似文献   

16.
法学界(至少是法理学界)在打破多年沉寂之后,开始就“法”概念这一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再度引为争论,不能不令人关注。那么,这场争论的焦点何在?争论本身到底有没有价值?宄竟怎样寻找传统法学模式的突破口和法学研究的新途径?关心争论的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一、关于法概念的传统解释“法是什么”和“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的法学基本问题,古往今来的法学家和哲学家无  相似文献   

17.
授权、分权、控权——平衡行政法生存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黑格尔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行政法为什么产生、存在?其生存合的是什么“理”?有什么必要性、必然性?行政法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它实际有什么功能?怎样发挥其功能?这是行政法基本理论要回答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的学说即构成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浅议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本文以我国经济法调整的不同经济经济关系为线索。阐述了经济法律关系中调整市场主体组织管理关系的代表性法律——企业法和公司法,调整市场管理关系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税法,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劳动法、社会保险制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基本原则之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制定法的基本原则的理论 什么是法的基本原则?大多数学者认为,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体现着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其实,法学界对法的基本原则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上述的定义只不过是套用现代汉语中对原则的一般解释而已,我们难以藉此把握住法的基本原则的内涵和功能。在法律英语中,法的基本原则包含两层意思;1.法律的诸多规则或学说的根本的真理或学说,是法律的其他规则或学说的基础和来源;2.确定的行为规则、程序或法律判决、明晰的原理或前提,除非有更明晰的前提,不能对之证明或反驳,它们构成一个整体或整体的构成部分的实质,从属于一门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什么是商业秘密?美国的商业秘密法的基本着眼点,不是为了解决知识和智力成果在社会发展和推广中的应用问题,它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维持商业规矩的标准。在美国,有两个商业秘密的定义被广泛接受。一个公布在《侵权行为法重述》中(下称《重述》),另一个则见于《统一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