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俄国犹太人也不例外。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犹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短短几十年里就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帝俄时期俄犹历史编纂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停滞。苏联时期,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俄犹历史编纂学到20世纪30年代初基本衰落了。苏联解体后,随着学术氛围的逐渐宽松,有关俄犹历史编纂学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俄犹历史编纂学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城市建设始于沙俄时期的领土扩张,苏联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并达到顶峰。苏联解体至今的20余年间,虽然俄罗斯城市建设还在缓慢推进,但以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重要标志的城市化进程已基本处于结束阶段,"郊区化"已初露端倪。工业化"裹挟"下的城市化带来诸多问题,而人口和发展资源向中心城市的集聚使俄罗斯城市网依旧较为稀疏,城市发展不平衡加剧,城市发展画卷呈现"斑驳"之态。整体而言,当今俄罗斯城市发展主要由规模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3.
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工农业发展、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出现严重失衡,“三农”问题异常突出。为此,韩国政府大刀阔斧地组织实施了“新村运动”。通过“新村运动”,韩国仅用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道路,从此步入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轨道,其经济建设成就被世人誉为“汉江奇迹”。相形之下,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当时韩国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别无二致。因此,韩国“新村运动”的发起历程、主要内容以及经验教训等无疑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巴西现代化实质刍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巴西不仅是拉美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也是拉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自 1 9世纪 80年代末起 ,巴西开始启动现代化系统工程 ,经历了一个漫长崎岖的过程 ,围绕工业化这一主旋律 ,先后跨越了“西化”“巴西化”“进口替代工业化”和“新巴西现化化”四个阶段。这是一个不断进步、至今尚未完成的过程。巴西的现代化以欧洲“社会进化论”和“实证主义”、尤其以拉美发展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世界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为背景和发展契机 ,以打造发达的现代工业国家与工业社会为目标 ,主要采取高效率的、非均衡的工业化方式 ,逐渐从一个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国演化成一个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工业国。因此 ,工业化不仅是巴西现代化的主旋律 ,也是巴西现代化的实质所在。巴西工业道路既不同于美国式的工业化道路 ,也不同于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 ,而是根据巴西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混合型工业化道路 ,呈现出突出的计划性、深刻的内向性、鲜明的赶超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非洲城市化特征与驱动力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城市化进程中,在社会、经济、历史和战争等因素的驱动下,非洲城市化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城市化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效应凸显,城镇体系尚未形成;城市化进程快于现代化;城乡差别大、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鉴于非洲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严重城市问题,非洲国家则大都采取了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城镇综合开发和重点开发,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间发展合作,以推动非洲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伴随社会转型,俄罗斯的非政府组织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并对俄社会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俄社会转型为宏观历史背景,介绍苏联解体以来俄本土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外国非政府组织对俄的渗透,归纳俄非政府组织的构成、分类及其运作方式,深入剖析非政府组织在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并对俄当局管理非政府组织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韩国城市化进程,并指出进展的急速性、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政府推动型是韩国城市化的特点。韩国城市化的特点与韩国实施据点发展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当然,韩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加深了社会二元结构、城市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城市基础设施难以承载日益膨胀的人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相关法规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等,但通过研究韩国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美国获得了统领世界的主导地位,其在欧洲和亚洲的霸权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苏联继承人的俄岁斯在其整个外交活动中的地位急剧下降.冷战后原苏联时期建立起来的安全体系遭到了破坏,以其为首的各种组织纷纷解散.独立后的俄岁斯正在努力弥补失去的东西,力图在世界政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联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苏联城市的产生,揭示了苏联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系统分析了苏联城市化的制度及方针政策,全面介绍了苏联计划布局城市的主要理论依据和形式.从苏联城市化的历史过程看,苏联城市化有许多既不同于西方国家,又不同于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我国即将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全面了解和借鉴苏联城市化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化浪潮已其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既有德、意、俄、日等国在国家政权强力推动下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运动,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宗主国的统治下,因掠夺原料和扩大市场的需要使这些地区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畸变...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苏联建造的核潜艇到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已经达到或超过服役期,处理数以百计的退役核潜艇对俄罗斯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开展国际合作是俄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条件。美国和日本在该问题上的对俄合作表现比较突出,对俄援助活动异同相伴,虽有变化但合作仍为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主义时期的俄罗斯远东,报刊和图书是当时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报刊和图书出版业在俄罗斯远东的诞生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人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有利于增进国内外其他地区对远东的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远东报刊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报刊在远东文化和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报刊出版业的发展为远东图书出版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在报刊的印刷基地诞生了图书出版业。20世纪初就出版图书的数量而言,远东的城市不亚于俄罗斯省级城市和其他文化中心城市。远东的出版物内容广泛,而且有不少外文出版物。  相似文献   

13.
18~19世纪俄国的交通联系严重受制于地理环境,土路铺设困难,春秋季节土路不易行车。铁路大规模兴修前,水路因成本低,无需大量投入,载货量大而长期唱主角,欧俄各地尽享众多河流泛舟之利,地区劳动分工更明确,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更密切,粮食、木材和金属等大宗商品流通更顺畅。河运与农业生产的需要大体吻合,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农产品的运输也是季节性的。工业生产需要连续进行,无论是原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都需要及时畅通,产销脱节无疑会制约工业生产的发展,乌拉尔的冶金业即是明证。由此,工业革命的发端和迅速兴修铁路则预示着河运的黄金时代已过。  相似文献   

14.
自由市场与西方民主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两个主要制度依托。如果说冷战时期存在着苏联模式与西方模式两种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话,那么,苏联的解体意味着苏联模式的历史终结,而美国主导的西方模式随之似乎成了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中国和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俄罗斯一开始就将美国式民主和自由市场作为其经济政治转型的目标模式,中国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下融入国际市场经济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型与改进。20年后,这一历史进程的结果已经显现,以市场化为目标的中俄经济政治转型走向了不同于美国模式、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与之背道而驰的经济政治体制——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与非西方式民主。  相似文献   

15.
从人口结构入手来透视苏联的现代化程度,可清楚看到:苏联虽然是个超级大国,但并不是最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资料表明,苏联的现代化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还没有向更高一级的知识经济过渡,与西方国家相比,苏联的现代化要落后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韩国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城市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辉 《东北亚论坛》2005,14(2):54-58
20世纪 50年代以来,随着迅速的国家工业化过程,韩国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了人口城市化,而且人口城市化进程与国家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工业选址政策以及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是韩国人口城市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动因。韩国由集中到分散的城市化模式、通过国土综合开发促进新的城市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发展卫星城镇、工业选址政策、可持续的土地政策等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远东共和国是苏俄政府为了解决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问题而建立的临时政权,而它与美国的经济交往则是实现其外交目标的重要手段.远东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交往从其建立为始,至它重新归并苏俄为终.通过这种经济关系,苏俄逐步瓦解了外来干涉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而美国也加深了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了解,影响了其在远东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因此,远东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史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美国、苏俄、日本、远东共和国这四个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国对中亚的占领,使其对中亚的政策问题突显出来。1867年和1886年的管理条例确定了俄国政府对中亚实行军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俄国政府对当地穆斯林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而19世纪末俄国农民向边疆地区不断移民则成为这一时期民族政策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石油业在先发性与相对滞后性的矛盾中发展。先发性指俄国是世界石油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相对滞后性指与美国相比,俄国石油业在组织方面存在着差距。俄国因其石油资源丰富、利润丰厚成为国际石油资本角逐的场所。俄国外有美国石油资本的竞争,对内则引进欧洲石油资本。以诺贝尔公司为代表的欧洲石油资本不仅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还得到俄国政府的支持。欧洲石油资本既推动了俄国石油业的发展,但又并非总能与俄国保持利益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20.
俄国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国家,在18世纪初成为了欧洲强国之后,为了维持它的强国地位,俄国坚持对外扩张的政策,连年战事不断。受国家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巨额战争经费所累,俄国货币体系混乱不堪。进入20世纪,俄国经历了日俄战争、1905年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受战争影响俄国的货币体系几乎陷入瘫痪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