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义非常重大而深远。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受到群众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坚持和实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宣传普及工作创新、推进外部环境优化等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人民大众进行传播,使人民大众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结果。在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应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前提;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队伍建设和提高人民大众素质为重心;以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环境与机制为基本点。  相似文献   

3.
潘利华  卢深勤 《世纪桥》2009,(19):25-26
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借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成功的经验提出立足“本土”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徐鋆 《世纪桥》2020,(10):32-35
文章以探析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路径为线索,分析了延安时期艾思奇对文艺大众化的主要贡献。艾思奇认为,在抗战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融合,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要符合革命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在文艺大众化的实践中推动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新文化体系。另外,艾思奇一直在报刊编辑和新闻出版等岗位工作,在《中国文化》《解放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延安的文风,助推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杨金海 《前线》2013,(8):29-32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十分重要,只有抓好这一环节,才能使科学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6.
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实践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杰出代表人物,在他长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生涯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启发诱导,自我教育;因材施教,分层教育;寓教于乐,形象教育;优化整合,综合教育等,这些方法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彬 《新长征》2012,(1):15-17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发展实际相结合,从此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变成了物质力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了人,掌握了群众,中国革命为之焕然一新,中国也就走出苦难的近代,进入复兴的轨道,中国共产党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相似文献   

8.
艾思奇是现代中国蒙古民族中涌现出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教育和宣传事业,孜孜不倦地奉献了一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第一人;是现代战斗唯物主义的先锋;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忠实宣传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9.
自马克思主义创立开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其重要的使命之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像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介绍和传播工作。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推进,同样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谈到执政经验时,明确把“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文化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关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通俗化是相关的.但要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我们党在历史上有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良传统并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普及程度还不够。现实多方面因素决定我们要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研究以上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中共早期报刊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具有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广泛性和发散性,彰显出鲜明的特点。在思想上中共早期报刊明确地表明了自身的无产阶级立场;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栏目设置上,注重编读往来;在语言风格上主张多样性。同时,中共早期报刊始终把握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密切联系工农群众,强调理论阐释的通俗化和生活化,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调查和总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丰富的历史经验、政治组织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雄厚的群众基础等。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这些条件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金民卿 《前线》2012,(6):21-23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即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大众不是直接贯通的。一方面,作为理论形态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有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和理论张力,但并不表明它直接走进了大众,深入了大众心灵,所谓“应然不等于实然”;另一方面,作为实践主体的社会大众,虽然需要理论指导和引领,但他们既不可能从自身的实践中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可能自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它的逻辑进程,分析它的实现途径,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大众顺利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在语言风格、思维习惯等方面适合中国人民的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普及,主要是建立宣传教育体系,坚持群众路线,宣传内容有所侧重,理论表述通俗化,充分利用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5.
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为群众理解并被自觉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制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追求是不谋而和的.因此阐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曙光 《探索》2012,(6):4-10
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边界,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反思,要重点搞清四个方面的问题:大众化不仅强调理论的自身建设,而且强调党和政府解决人民群众具体问题的实际措施;大众化不是理论掌握大众的单向进程,而是用理论指导群众实践和用群众的实践丰富理论的双向进程;大众化不是让所有人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根据受众特点的不同达到不同的目的;大众化的理论宣传不会阻碍学术创新,要在学术创新中开创理论宣传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赵岩 《世纪桥》2010,(1):38-3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笔者认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明确和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二,为什么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三,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在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毕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典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捷 《新湘评论》2008,(7):57-59
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的结合,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两个紧密联系着的思想实践运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7,(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总体过程包含了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加工",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转变为具体,由深奥转变为通俗;第二个转变是"普及",即用具体化、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人民,使其由被少数人掌握转变为被多数人掌握。这两个转变过程的主体和客体并不完全一致,两个转变也应该采用不同的形式,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完整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