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媛媛 《法制与社会》2014,(15):137-138
轻微刑事案件作为广大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办理数量最多的案件,它的依法正确而快速的办理,不仅有利于优化诉讼资源配置,使公诉部门将更多的优势精力放在疑难、敏感的其他刑事案件中,同时也为进一步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提供更大的可能。司法实践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并未得到较好的开展,该机制的优越性也未能充分的发挥。有鉴于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该项机制的应用性问题进行研析。  相似文献   

2.
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实践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旨在建立案件分类办理、快速办结的程序分流机制,以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在贯彻《意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与当地公安、法院联合签署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办法》,该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取得积极效果,受到了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转发了《罗湖区实施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罗湖区人民检察院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推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在此,本刊选登该院的部分调研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是指对刑事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分类办理,以加快轻微刑事案件的流转速度,达到节约司法成本,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迅速接受审判,提高办案质量和诉讼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现就人民检察院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提出如下意见:一、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是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的轻微刑事案件,在遵循法定程序和期限、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正与效率是当今司法改革的两大主题,为了提高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率,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规定了快速办案机制的相关内容,快速办案机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刑事案件日益增多、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过长方面有其施行的必要性,快速办案机制的运用体现了刑事诉讼的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刑事诉讼效率是理论界和司法界经常探讨的热点问题。公正的司法要求诉讼活动尽可能地缩短诉讼周期、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费用。在同等效率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司法公正率。在早些年.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法院审判阶段提高诉讼效率。在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  相似文献   

7.
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工作机制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快速办理轻案机制是世界刑事诉讼共同发展的趋势,公正与效率是作为现代诉讼程序或机制所追求的双重价值目标,建立健全快速办理轻案机制就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实现真正的公正——有效率的公正。本文指出对于所面临的检调结合不够紧密、刑事和解制度缺位等现状及其困惑,快速办理轻案机制应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西省泽州县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根据省高检“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对受理的50多件轻微刑事案件进行了快速审理。初步达到了提高办案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的目的,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尚未形成统一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对检察机关就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该意见原则性规定较多,实际操作性较难,以其指导司法实践尚存在困难。本文将结合司法实践,从办理轻微刑事案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从制度构架、理念更新、人员培养、联动配合等方面找出对策,拟建立一种适合基层检察机关特点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为日益复杂的刑事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监督》2006,(6):F0002-F0002
“六一”儿童节前夕,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召开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活动月”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10家中央及市级媒体应邀参加发布会。 市院新闻发言人、副检察长雷万亚通报了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情况,市院副检察长于天敏就“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活动月”的安排做了发布,并向新闻媒体公布了我市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公诉案件、审查逮捕案件的规定及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起诉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制度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针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审查逮捕逐渐从封闭性、行政性向公开化、诉讼化转变的发展趋势,提出"探索公开审查案件的办案方式,增强中立性,提高公信力"的要求,以推进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一、推进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意义重大(一)实现对逮捕案件的司法审查现行审查逮捕方式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实行承办人办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检察长决定的三级审批制,案件的办理与决定相对分离。检察机关主要依据侦查机关移送的案卷材料、证据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  相似文献   

12.
田宏杰 《法学杂志》2018,(12):10-18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作为常见多发的典型轻微刑事案件,具有行为主体集中、作案手法固定、挽回损失率高等特点,但由于对该类型案件的法律适用存有诸多争议、对证据标准的认识不统一,原本应得到快速处理的该类案件,常常久拖不决,影响了诉讼效率和诉讼公正的实现,也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为此,应积极协调侦查机关,统一证据标准和入罪门槛,保障案件迅速得到审查办理,同时注重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遏制部分商业银行信用卡诈骗案件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司法业务文选》2012,(4):45-48
1.2011年1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2.高检发研字〔2011〕2号为了保证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和公诉工作中依法正确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李杉杉 《法制与社会》2010,(34):258-258,261
本文首先厘清了轻微刑事案件之理念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适用范围,通过对轻微刑事案件理念的批判界定,发现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在立法和技术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检察机关为依法行使检察职权,由专门人员对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提请批准(决定)逮捕的案件经过审查后提出捕与不捕意见的检察文书。最高人民检察院侦监厅在2002年审查逮捕工作方式改革中将《逮捕案件审查报告》和《逮捕案件审批表》整合为《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这种改革方式简化了内部工作程序,对有效解决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时限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继上海试点实行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之后,我省的司法机关也提出了“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这一制度在探索在现行的刑法框架内对一些轻微伤害案件的折衷处理,在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刑事和解制度毕竟是对现行刑法的一种突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引发一些争议的问题,因此对这一制度的实施应当慎行。  相似文献   

17.
佘景妮 《法制与社会》2011,(19):138-139
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减少错误逮捕案件,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实现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的有效监督.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其指导意见为视角,就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能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8.
更正     
为深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正确办理轻微刑事案件,规范刑事和解条件、范围、程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浙江省淳安县司法局与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刑事和解的暂行规定》,建立了轻微刑事案件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互动机制,以解决轻微刑事案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9.
戚淼 《法制与社会》2013,(29):127-127,12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案件的诉讼程序新增了特别规定,这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在审查逮捕环节办理好刑事和解案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和解案件中的职能作用,是各级检察机关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证据证明侵害人犯有某种罪行,为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和裁判的轻微刑事案件。由于自诉案件其诉讼主体与公诉案件不同,因此虽然也属刑事案件,但检察机关已失去了对它的法律监督,形成了自诉案件在整个监督机制中的“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