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度孤独     
我渴望理解,渴望纯情,渴望莹亮的眼睛,却总陷入月夜,我漫步在白鹅潭畔,听那"呜呜"的游船汽笛声悠扬而来,看那月光洒在江面随波逐起白色的漪涟;猛地,我心头一紧,一股凄凉落寞和孤独  相似文献   

2.
没有歌词没有旋律,清澈得让灵魂都敬畏.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邂逅了它——《空灵》.带着一种悠远、沉静、缥缈、纯净的声音,一下子抓住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那份干干净净荡涤我的灵魂……意念里留下纯洁,而躯体则被一种神秘的引力带到了没有现在、没有未来的时空. 我喜欢邓伟标的音乐.虽然这是第一次听,但我知道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音乐. 在邓伟标那里,古筝和小提琴对话,虫鸣和吉他共舞,流溪与木鱼互诉……它们是同一天空下的生灵.  相似文献   

3.
龙坪 《南风窗》2008,(18):93-93
一个朋友,苦于儿子临睡前要听故事:不讲孩子不上床,讲了孩子又不叫停。"现在,我只好每晚给他读一段《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会很欣慰的,他的著作竟有如此实际而温馨的功效。而一个成年读者,将发现来自伯罗奔尼撒的消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可以这么近。这种"近"让人恍然醒悟,在将近2500年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其实并没有走出很远。  相似文献   

4.
河西 《南风窗》2012,(5):78-80
"所有个体生命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过去的文学作品,讲到孤独,往往是在知识分子层面,知识分子的孤独处在高级的精神活动中,当然也会有非常好的作品,而我觉得更大的孤独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存在于劳动大众中间,他们从事的体力劳动越是繁重,精神上的孤独感越是剧烈。"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0)
正龚琳娜因为忐忑三部曲被人熟知,"神曲"多少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但里面有着一位认真的音乐人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她是一位探索者,她在做的不是新民乐,而是中国新艺术音乐。龚琳娜出了本新书:《我走我的路》。一个非常霸气的书名,和她不走寻常路的演唱方式正相契合。她坚持说他们在做的不是新民乐,而是中国新艺术音乐:"不是新民乐,还是有不同,有很多创新,不光是民乐。"直观的印象,就是她著名的"忐忑三部曲"(《忐忑》《、法海你不懂爱》和《金  相似文献   

6.
编钟声响,音乐开始,多种乐器使出"看家本领",琴瑟和鸣,箫笛助阵.从乐器中不断跳出的音符,时而悠扬时而清脆.难怪先人曾赞叹听韶乐有沐浴身心、怡情怡性的美妙.而传出这美妙音乐的地方,就是神乐署雅乐中心的所在地——凝禧殿. 数九寒冬,600多平方米的凝禧殿里,只有几台空调.为了春节期间的演出,不论是台上还是台下,神乐署的职工们穿着羽绒服、戴着厚围巾在坚持排练.正如《论语》中所言:"子谓韶尽美矣,亦尽善矣.""尽善尽美"便源于此.而神乐署雅乐中心的职工,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天坛最美的音乐在世人面前"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7.
陈嘉上导演的《四大名捕》,我乐见其成.这位香港导演执导的"知识分子"文武双修,社会批判有过刚猛无伦的《野兽刑警》,拳打脚踢有过动作至尊《精武英雄》.而《四大名捕》既有朝堂黑幕,又有动作狂飙,应该是进入了陈嘉上的拿手区域.  相似文献   

8.
手机阅读     
杂言 《南风窗》2011,(16):97-97
《徘徊的灵魂》王石著中信出版社马上阅读:编辑短信"搜徘徊的灵魂"到10658080听王石说"灵魂"王石写过一本书《让灵魂跟上脚步》。王石又写了一本书《徘徊的灵魂》,据说,本书是王石"灵魂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看来,国内著名企业家王石正在往"灵魂探索者"的角色转换。王石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在中国多如过江之鲫。他们创造了财富,享有了财富,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1992,(9)
在不久前的一个读者评刊会上,我问大家: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栏目是哪一个?一个读者不加思索就脱口而出:《上班一族》。我问:喜欢它什么? 答曰:亲切、贴近,讲出我们想讲而又表达不出的话儿。我觉得这是对编者的最高褒奖。可同时也有热心读者给编辑部写信说:《上班一族》初看还挺新鲜,可翻来覆去就那几套,一看再看就令人厌烦了。我们听够了那些倾诉、发泄。我觉得这是对编者的善意警告。反映上班族的生活、让上班族有个说话的地方,是我们办这个刊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都会组织"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活动,今年正值建企110周年,活动显得更有意义。为此,分公司提前筹备,精心挑选32名声音条件好的同事进行排练,曲目确定为充满正能量的《不忘初心》。还记得小时候和同学们合唱,音乐老师总能准确地找到发音不正确的我。因为五音不全,跑调而不自信。一直到大学我还在对  相似文献   

11.
今生一大憾事,是不敢在人前唱歌,或者可以加上个限制词"单独",因为每每在公园里看到一群人在树林里合唱,我也按捺不住加入进去,唱低声部.但是,这不妨碍我喜欢听歌,尤其喜欢听器乐.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五音五色都是害人的东西,让世间人心不古.然而吾生也俗,性情亦属怪诞之列,不古也罢. 音乐算得上是最"有教无类"的艺术,按时下的话:"亲民".别的什么绘画、雕塑、书法之类,欣赏起来有时让人费劲,操作一下更得有专业技能才行.音乐就不然了,它天生与人的心情、行为融为一体,感人最易,加入也不难.当初在农村插队的时候,一把竹笛在手,整个世界都泡在忽高忽低的情调里了,一只口琴,"莫斯科郊外的、晚么晌",能招着周围的人都跟着唱.  相似文献   

12.
石破 《南风窗》2010,(25):62-65
他被人称作"中国研究康德的第一人",他自称"国内没人敢像我这样,拿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字一句地读给学生听",他时常毫不留情地针砭时弊、直抒胸臆,他是至今仍沸沸扬扬的所谓"坑师案"的主角。他叫邓晓芒。  相似文献   

13.
游子的春节     
正后台职工就是我们的后台看了你们这期的《春节假日生活特刊》,尤其是"三奶奶和我家的除夕"一文感触良多。不禁想起了自己。从离开老家外出闯荡至今,我一共在外地过了三个春节。第一次在外过春节是十年前,那时,我还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名战士。因为是第一次在军营过春节,心里感觉很新鲜,所以尽管内心中多少有些想家,倒也没有特别难受。记得,当时,《中国军工报》的记者到我们连采访,很多战士都一边想家一边流泪,而我却高兴地说:"在部队过春节,那叫一个新鲜,一个快乐。"给父母打电话拜年的时候,我满心的欢喜也透过话筒传回了父母家,后来才听堂兄说,母亲在  相似文献   

14.
走遍云南,开启音乐之路 谈到胡松华,人们脑海中马上就会想起《赞歌》、《阿诗玛你在哪里》、《马铃响玉鸟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森吉德玛》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由于其中《赞歌》等蒙古族歌曲深入人心,包括蒙古族朋友在内的不少人,都以为胡松华是蒙古族人,还为他起了好几个蒙古族名字.对此,胡松华真挚地说:“干边疆文化事业,用歌声促进民族团结,携手奋进,各族父老能把我当成他们一员,那是对我的最高奖赏和最大荣誉.这比什么职称都珍贵.”其实,胡松华是满族人,1931年生于北京,而他真正的音乐生涯是从云南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俚语道琉球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俚语:当张三和李四互相交谈的时候,如果张三或李四要把某一件事情告诉对方说得不利索,啰啰嗦嗦的,对方就会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说:"哎呀,你是扯么子琉球唦!"这句俚语,我小时候听我父母说过,长大以后又听同学同事说过,在数十年间也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但以往听了就听了,从未深究过,只略知其意,那大概就是所言之事情况比较复杂,说起来一时说不清楚,给人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然而最近我又听到我妻子说了一遍后,不禁突然一怔:这句俚语里的"琉球"莫非就是那被不公平的历史掩埋了一百三十多年的琉球(国)乎?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86,(4)
《我》这一新栏目,用朴实无华的笔调向我们诉说着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而又不太注意的人和事,里面虽没有异峰叠起的高潮,却似拉家常般地倍感亲切。《我》这种文体,就犹如小溪流水般的轻快、流畅。希望多认识些个性不同的《我》,通  相似文献   

17.
讴歌 《南风窗》2008,(6):95-95
2月份去美国出差,转机去纽约时,在机场买了一期《纽约客》。首先翻到一篇文章,介绍了蔡国强在纽约的作品展,这位旅美艺术家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览。题为《我想要相信》。然后读到一篇关于"碳排放"的文章,说人们谈论碳排放,似乎"道德"成分要大过"科学"。到了纽约的那个周末,是大家都在谈论但又难比往年兴奋的奥斯卡奖。我注意到,《SICKO》(精神病人)也被提名最佳纪录片,不过最后没有获奖。这个结果,对我而言,并不  相似文献   

18.
曾子越 《南风窗》2011,(14):92-95
我有一个人类无法实现的梦想:实现精神的均富。我希望有一天,一个工地上的工人也能听着贝多芬,在那一刻把所有的委屈都洗刷掉。艺术永远是可以安慰和鼓舞人的,不需要理由。2011年4月,林怀民携"云门舞集"经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巡演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六城。与巡演配合的,是一系列的讲座、采访和新书签售,慕"云  相似文献   

19.
正《小可爱》《弟子规》《有你就幸福》《听我说谢谢你》……为了更好地促进京冀企校之间的互助交流,回顾过去、描绘未来,在北京住总集团与野里店小学携手共建十周年之际,双方举办了"十年携手公益同行"——野里店小学公益行十周年活动。当天,来自野里店小学和大龙华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演出。据介绍,10年前,出于主动承担国企社会责任的初心,关爱关注祖国下一代成长成才的爱心,北京住总集团所属单位寻找结对帮扶的学校,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会说话,又不会说话.这句话听起来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前一个"会"是讲发出声音表达简单的意思,后一个"会"是指一种交际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身在职场,勤干和巧干是很重要的,如果还很会说话,那就更受欢迎了. 第一句:"我立刻去办!" 在职场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常常是公司内部没有考虑周全,而客户又有新的需要.这时,冷静、迅速地作出"我立刻去办"的回应,会让上司直观地感觉你是一个工作有效率、遇事顾大局、处事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