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现年37岁的张艳来至湖南娄底,由于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工作的她为了弥补日常的生活开销,便想起了赚钱的旁门左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知识分子像天地间的精灵、花圃里的园丁,对祖国和人民,他们热爱得深沉,奉献得至为坚决,他们的牺牲精神表现在一桩桩敬业进取、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上。  相似文献   

3.
吟诗作文讲究一个“境界”,无“境界”者味同嚼蜡。但人赚钱花钱扯到“境界”,一俗一雅,一浊一清,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不是一句很有些古老的话么?  相似文献   

4.
<正>只有真正懂得了人生意义之所在和金钱的作用,才能做金钱的主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堪称富有者。慈善行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以心感心、以情传情的过程,是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互助互爱情神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更应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一种习惯。被犹太人视为智慧圣典的《塔木德》中说过:赚钱不难,花钱不易。“世界上最精明”的犹太人认为,赚钱与花钱只是同一规律的正反互换。如果不懂得如何支配财富,有钱后反而会比没钱时更缺乏安全感。在犹太人看来,要想成为富人,首先要懂得布施,做精神上的强者。两干多年前犹太民族就把”捐献1/10的收入”列为“上帝的法律”,即使在大流敝岁月也从未中断。  相似文献   

5.
他们的坚守     
林梅  秋实 《人民公安》2012,(2):25-26
他们那样普通,普通得甚至不像警察;他们那样亲切,亲切得就像家人一般。在大山深处,在偏远的乡村,他们认真地、真诚地诠释着“人民警察”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7,(9)
正在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大本营祖科蒂公园,很多美国人高喊"没有工作"。或许在挺多中国人看来,没有工作就没有稳定的收入,肯定过得很辛苦,其实不然,他们没有工作或许不假,但是他们有兼职呢,而且不少人还身兼数职,外快赚得可不少。一提到"兼职",容易让人感觉只是为了赚钱,但美国人寻求兼职,并非迫于无奈。实际上,不少美国人过日子  相似文献   

7.
十几年前,大学教授们抱怨自己搞原子弹还不如卖茶叶蛋,如今,轮到电视制片人不安了。几年前那种暴发户式的美妙生活可能一去不复返了,电视剧是越作越长了,但他们的心也越来越凉了,他们不得不开始冷静思考,电视制片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究竟应该怎么运作。弄不好,他们也得考虑去卖瓜卖菜什么的,因为摆个地摊赚钱或许会更容易一些,至少不会大面积蚀本赔钱。  相似文献   

8.
辜胜阻 《小康》2014,(9):20-20
我认为城镇化的要素不仅仅是人地城,我总结有五大要素,“人业钱地房”,“业”就是城市一定要有产业支撑。 人的城镇化是要花钱,现在户籍改革,城市政府对户籍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是花钱的。地的城镇化是赚钱的,过去经济发展方式中,土地红利在城市建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杨新 《今日广西》2007,(24):60-61
工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赚钱。千选万选,一定要选个好职业,投资哪行,都不如职业投资来得实惠。好的职业就像不动产投资,属于稀缺资源,只会增值,很少贬值。一句话,职业更需要投资理财!  相似文献   

10.
声音     
道德这个东西,经常被装在手电筒里,只是用来照别人,唯独不照自己。不谈自己的责任,只扯社会的不是,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平装版的书籍是用于阅读的,精装版的书籍是用于收藏、装饰、炫耀的。购买精装版书籍的大多是名人、富商、领导,他们或不怕花钱或不用花自己的钱。  相似文献   

11.
省钱有招     
《当代广西》2006,(14):62-62
得一个诺贝尔奖能够让中国人高兴,但对中国来说这并不是最需要的。仍处于脱贫阶段的中国急需比尔·盖茨、任天堂之类会赚钱的创新人才。——杨振宁在广州作学术报告时这样说。即使一个人身体有障碍,但仍有很多事可以达成。你负担不起一个残障的灵魂,就像难以负担残障的身体一样  相似文献   

12.
花钱可以买到商品,花钱可以买到荣誉吗?这对于许多百姓来说,是不可理解的事。但是在某些官场、考场和文场,已变成了心照不宣的事。倘若谁买到了某个奖项,某项荣誉,一些人会弹冠相庆,开怀畅饮,全忘了花钱买荣誉的尴尬和耻辱! 花钱买荣誉,并非常像市场  相似文献   

13.
谭盾初到美国时,只能靠在街头卖艺生存,那时有一个最赚钱的地盘——一家银行的门口,和谭盾一起拉琴的还有一个黑人琴手,他们配合得很好。后来谭盾用卖艺的钱进入大学进修。十年后,谭盾成了国际上知名的音乐家。一次,他发现那位黑人琴手还在那家银行门前拉琴,就过去问候,那位黑人琴手开口便说:“嘿,伙计!你现在在哪个地盘拉琴?”人,必须懂得及时抽身,离开那些看似最赚钱却不能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善于取舍,才能开创出生命的另一个高峰。有一种智慧叫放弃  相似文献   

14.
有一些中学生对‘咱由”有一种偏见,认为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高喊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放,两者皆可抛。”摆出一副誓与“自由”共存亡的架式。谁若是侵犯了他们的“自由”准跟你完不了。于是,自由像一张通行证,成了他们的护身符。自习课大吵大闹是他们的“自由”,老师同学不应该管也管不着;把头发抹得油光发亮,打扮得像个花花公子,老爸老妈管不着,因为这也是他们的“自由”。可是只要我们稍微静下心来想一想,便会产生怀疑──这真是自由吗?字典给自由下的定义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的意志活动…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8,(15)
正摘编自2018年7月19日台湾《大华网络报》台湾《大华网络报》7月19日的社论指出,妖怪也者,指的是外形丑陋,内心可鄙之徒,所有妖怪总喜欢打扮得像人类一样,才可以骗人耳目,蛊惑人心,以达其目的。然而,妖怪经照妖镜一照,马上现形,这是照妖镜的妙用。"台独"这几十年来有不少可鄙之徒,尤其是在政治领域工作者,他们就像台湾的妖怪一样,把自己打扮得像理想主义者一样。靠这一招,他们的确骗人耳目,蛊惑人心,取得政权。可笑的是,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们对在校初中学生十二个班级,632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现将初三年级四个班212名学生的部分思想状况介绍如下: 一、怎样看待金钱;是不是有钱就有了一切?钱多了生活上铺张一点没有关系? 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有钱并不等于就有了一切。有的学生说:“有了金钱,并不等于就是幸福,精神上的空虚是痛苦的。”“战士们在打仗时,想的是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宁去流血牺牲,而不是想得到多少金钱才去进攻,去战斗,他们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去计算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有了钱也不应随意乱花,因为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花钱时应想到赚钱  相似文献   

17.
徐娟 《八桂侨刊》2005,(1):51-51
居家过日子,一天也离不开购物和消费。自打价格放开以后.你会发现同样花钱消费,有时不等于钱花得越多.消费质量就越高。那么,日常生活中.当家理财.我们该如何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合理消费,精打细算呢?愚以为.购物消费莫“赶节”大有值得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18.
深圳大学学生在勤工俭学中大显身手。在街头,他们做商品推销员;在学校,做打扫卫生的公务员;他们办商店、建工厂等等。深圳大学学生有着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他们说:『我们赚钱有什么不好』?但是他们对『赚钱』两字,又有着非同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他们不仅把这看作是了解社会、培养能力的机会;还把汗水换来的货币多少,看作能力大小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新朋老友见面,拱手拜年总不忘说上一句:“恭喜发财”。“财”是人人都想发的。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不是人人都有运气碰到的,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我们的财富只有靠劳动和汗水才能换来。赚钱不容易,可花钱的地方却一样也不会少:衣、食、住、行,婚姻大事,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退休养老…… 赚钱,攒钱,这恐怕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的一个共同愿望。希望这里的“理财话题”能为您积累财富的行动提供有益的帮助。 如今的投资方式足以令我们眼花缭乱:股票、债券、基金、保险……无一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尽管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想攒钱就只能往银行里送。但事实证明,储蓄仍然是大多数百姓的首选,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储蓄是收益相对较低的理财手段,但风险小、方式期限灵活多样、操作简便,因而最普通也最常用。乍看上去,储蓄很简单,没有太大的学问,其实这里的一些细节和技巧大家未必清楚,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能给您带来不小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人能赚钱、会花钱收入北京人的钱袋子的确增加很快: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比例从1993年78.2%减少到1994年的20.3%。个人收入同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即高收入者主要分布在中青年,而老年人(65岁以上)中的低收入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