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先秦兵家法律思想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少瑜 《法学研究》2000,(5):132-152
本文利用兵书、史传和出土简牍等材料 ,简略介绍了兵家主要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 ,着重分析了兵家学派法律思想的演变、基本内容与特点、认识基础及与儒法二家的关系等共同性问题。文章认为兵家具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法律思想 ,对以法治军中的主要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 ,对法家思想有深刻影响 ,从而对先秦法治理论和军事法基本原理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古代法律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独具特色,首先礼法融合,法律思想儒家化明显;其次,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最后,对于等级特权的维护更是达到一定的程度。研究古代法律思想的特点,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虽然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其中的"理"仍是相通的。挖掘这些思想对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鉴于军事指挥员关系着战争胜败,中国历代兵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将帅选用的准则和方法.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情势和需要,提出了智勇双全的标准,赋予将帅选用这一课题以新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儒家德治思想与监狱行刑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监狱在强调重刑治狱、严刑峻罚的同时,又主张“以德治狱”,以恤刑悯囚为策略,鼓励宽仁治狱,其思想基础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儒家德治思想对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影响,探索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当前的监狱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裴凡星 《法制与社会》2011,(16):295-295
法律与道德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它们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一直都是法律思想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古代世界,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思索已经开始萌芽,并且在东西方世界中有所差别。本文将通过介绍现象,解释原因,分析古代东西方关于法律与道德的不同认识,并探究其影响。为方便研究,在这里仅以儒家法律思想和自然法学派思想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及其思想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古代施行的死刑复核制度,其思想基础是慎刑思想。这一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以后不断被继承和发展,成为确立死刑复核制度的思想依据。这一制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使其完备,明、清时还发展为会审制度。中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与它的思想基础对中国近代的立法,乃至当时的一些东亚国家的立法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与古代东方国家的法制相比较,中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与它的思想基础很具特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法乃至中华法系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民本思想不仅传承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又为后世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入分析孔子的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分析,能够得到一些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粗略地探讨了中国古代法家法律思想与西方古代法治思想之差别。主要从制定法本身的性质、制定主体和法的遵守、法的目的、是否主张权力制衡等四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法家的法律思想不能称之为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男尊女卑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存在,并且严重的禁锢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思想。本文通过揭示儒家文化对妇女思想禁锢的现状,从而分析其对妇女思想的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后通过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来提出解放妇女思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蒋传光 《法学家》2005,(6):111-119
中国是一个有着宗教传统的国家,宗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中国远古时代"神权法"的产生、宗法制传统宗教的"孝"和礼仪、宗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指导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宗教观念在具体司法制度中的体现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宗教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法家思想的思想主张及对我国法制建设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法家学派堪称中国古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瑰宝奇葩,其"任法尊君"、"明法审令"、"以法为本"、"尚法明刑"等政治主张对我国历史发展和政治思想的改革,以及有春秋战国到秦汉的转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欲从发家的思想形成历史背景、法家主要思想代表的主张、基本精神、以及由盛及衰的原因作探讨和分析。并从分析中获得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价值的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承久远的重民思想指导着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是否重民,成为历代皇帝好坏与政治优劣的主要标志,溯源的剖析研究先秦“重民”思想,认清其在历史发展中的角色功能,或许会对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司法的独立性受到当时当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法律制度的运作,特别是司法运作与社会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主导以及礼制思想文化的盛行,决定了司法独立没有生存的土壤。本文试从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司法不独立的根源加以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铭 《法制与社会》2011,(11):298-298
我国社会的治安历史大致分为了古代治安、近代治安和现代治安这三个方面,贯穿其中的治安思想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综合为治",直至现在的"明确职能、维护稳定"。透过"综合为治"治安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历史的现状,此思想也会对我国当今社会治安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科学认识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伽利略是近代科学认识思想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通过比较两者的科学认识思想,揭示出科学认识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商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拥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商人的活动对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其活动方式和势力的消长又受到当时社会诸多方面的制约。因而,传统法律思想对中国商事关系及商业活动的调整,应当成为我们研究关注的对象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对明清晋商活动兴衰的全面考察,可以揭示古代商人阶层与传统法律思想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古代法律是如何调整商事关系及商业活动,后者又是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影响到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以法治官"的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与法家的思想和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指出对法家"以法治官"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王权统治下权力运作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死刑复核是慎刑思想在制度方面的一个体现。慎型思想指导死刑复核制度在魏晋时确立,经过隋唐、宋元的发展,明清时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死刑复核制度体系。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慎刑思想以及死刑复核制度的发展,探寻对当今死刑复核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与死刑     
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古代司法活动、包括死刑案件的处理,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五经之一,成书于汉,是记录中国古代思想和制度的书籍。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