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撤回起诉以处分原则及其引申出的变更原则为基础。撤回起诉具有终结诉讼进程的效力,不等于退回到审查起诉阶段,不能再做不起诉决定,并且在不符合特定条件时不得再行起诉。审判阶段补充侦查只能以撤回起诉终结诉讼,而不能再做不起诉决定。撤回起诉应当具有自己独立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落实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形式,而实体化是职教集团发展新阶段的必经之路。但集团是个复杂的组织,实体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集而不团、团而无力的现象。平台管理模式是以平台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政策为运行保障,以创设合作项目为内容,以完成合作需求(生产和交易价值链)为目标,发挥平台媒介作用,平行构建而来。  相似文献   

3.
行贿罪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二者并不形成对应关系。只有将“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属性统一到“主观要件”上,才能实现行贿罪构成要件的周全性。只有当主观上不具备行贿的意图,客观上没有实施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贿赂的行为及其结果,才能不按行贿定罪处罚。《刑法》第389条第三款的规定应修改为: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不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也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相似文献   

4.
公租房制度产生于福利国家与给付行政理念基础之上,当下公租房制度的地方实践呈现多元化的地方特色,囿于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体系的不完善,公租房制度的构建仅有政策上的导向而无法制规制,因此立法目的呈现多元性特征而缺乏统一而稳定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在实践层面与原初价值追求渐行渐远。从行政法治构建的角度重新考量公租房价值追求,首要贯彻行政给付理念,以社会公平为逻辑起点,以社会阶层间利益平衡为运作框架,以基本生存状态改善为制度目的,以社会中间阶层的住房权保障为现实路径,以期实现恒久稳定而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5.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以债权形式主义为原则、债权意思主义为例外。各国法律均规定法律文书可直接导致物权变动而不以登记或交付为生效要件。民事执行法律文书中,决定仅适用于暂缓执行,因不涉及实体权利,故不生物权直接变动效力。而执行裁定则具此功效。分而言之,于金钱请求权情形,若以金钱、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利为执行标的,径行导致物权变动;以动产为执行标的,自标的物交付于债权人方生物权变动效果。于非金钱请求权情形,因不涉及拍卖、变卖等变价执行行为,故此类执行裁定及其执行方法难以径行导致物权变动。以物抵债和执行回转裁定亦能直接导致物权变动。  相似文献   

7.
民办教育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体制,因此它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试论民办教育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现状,借鉴国外民办教育的经验,呼吁政府给予民办教育以政策引导和大力扶植,以促使我国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分刑事犯、行政犯的标准不具有可操作性,无论是以伦理道德的标准还是以生活秩序的标准,都无法明确划清二者的界限。区分刑事犯、行政犯是德日为解决本国立法背景下的特定问题而创制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刑事立法模式下,区分二者并无现实意义。行政犯的故意成立原则上也不需要违法性认识,对刑事犯和行政犯在敌意的认识因素上应适用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9.
启发而不惩罚 在做某件事之前,要打好基础,以征得他人的意见或同意。在施以激励之前,必须先对人员进行启发、教育,使他们明白要求和规则,这样在采用激励方法时,他们才不至于感到突然,尤其是对于处罚不会感到冤枉。所以,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启发,而不是惩罚。  相似文献   

10.
王乐陶教授诊治胸痹证的临床经验吴毅彪(安徽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胸痹;辨证论治笔者随师临床3年,深得教益。本文仅就老师诊治胸痹证的临床经验作一整理。1辨治经验1、心气不充,气机着滞治以益心气而和络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以胸闷不舒,或心...  相似文献   

11.
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保障农民长期而稳定的收益,也有利于加快农民的非农化转移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但是由于宣传引导不够,相关配套法规、规章滞后,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运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存在诸多问题。应统一法律规范,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优化入股的外部条件,并完善相关法律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改革实际上一直是以市场为取向的,但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一时难以消除,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还处于初始阶段,这是导致我国流通体系框架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其特点主要是:消费品市场发展比较迅速,而生产资料市场由于起步较晚,发育程度就较低,一些重要的商品市场及较高层次的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要素市场发展更是严重落后于其他类型的市场;市场体系的地区发育也不平衡,经济特区、开发区和沿海地区市场体系较为发达,而内地、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体系则发育较差;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的现象还比较…  相似文献   

13.
企业管理中的沟通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在企业内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沟通渠道不畅通是很多企业都存在的通病,企业的机构越是复杂.其沟通越是困难,因为基层的许多建设性意见不能及时反馈至高层决策者那里,而决策层的政策决策在传达过程中,常常也无法以原貌展现在员工面前。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内部沟通机制,积极拓展沟通渠道,  相似文献   

14.
仇富心理是指由于贫富差距加大而导致的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对富人的仇视和憎恨。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上仇富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仇富心理的特点和危害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现象,以消除仇富心理给校园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终生都没有使用“人类学”的概念,因而今天的学者说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就很不符合学术规范。人类学以研究神话而著称,马克思研究神话最著名的论断恰恰不在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中,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而且马克思审视古代社会的那种一视同仁的研究方法倒是抹平了研究原始人用人类学而研究文明人用社会学的差异性对待。更进一步说,马克思根本就不存在背离“唯物史观”的“人类学转向”,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史笔记的基础上,写作了具有人类学色彩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认为摩尔根以自己的方式发现了“唯物史观”,就驳斥了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背离之说。  相似文献   

16.
学术信息     
安全是一种状态,它不包括为了达到这种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不能用来表达为了维护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机构,也就是说,不能把“对安全的维护”、“安全措施”、“安全机构”等包含在“安全”的概念中。同时,安全是客观的,它也不包括主体对安全的感觉,即不包括以“没有恐惧”为内容的“安全感”。安全是主体的一种客观属性,同时安全自身也有其属性,有其共有属性、特有属性、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7.
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在民商法中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但从刑法角度却常常被定性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从实践中来看,司法机关倾向于作出有罪判决,但不少学者持无罪的观点,因此引发争议。无罪说持股权转让自由,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论点,而有罪说主要以行为对国家土地管理秩序的破坏等作为入罪理由,进行实质解释。但二者对犯罪形式与实质的论述各有忽略,对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不应当“一刀切”评价,应当在实质解释的基础上,对构成要件进行规范分析,作出类型化处理。而从立法角度而言,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的违法所得数额的犯罪定量存在活性不够的问题,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相似文献   

18.
一合伙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合伙合同是合伙人之间以进行共同的事业为目的而达成的协议。它是落成、双务、有偿合同。合伙合同具有以合伙人之间经营共同事业为目的的特征。关于共同事业,有的国家规定必须是以营利事业为目的①②;而有的国家对合伙的事业目的种类则无限制。作者认为合伙人只要对所进行的事业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不问其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均可为合伙。这既是合伙成立的前提,也是合伙维系的纽带,没有共同的事业目的,不可能产生合伙。合伙的具体内容“只要合伙不背于公序良俗,其事业为公益的或为营利的,或以交谊娱乐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和动机在事实层面上实为一体,但二者存在的阶段不同,场合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因此二者的法律意义也不同。动机存在于人们内心,不具有公示性,而条件是人们的意思表示。应用推定的方式子以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侵占罪的分类关于刑法上侵占罪之“侵占”,有两种对立观点:即占有行为说和越权行为说。根据占有行为说,所谓侵占是以非法占有的意思,违反他人的委托宗旨而使用和处分他人财物;反之,根据越权行为说,就不需要非法占有的意思,只要对占有物实施超越权限的行为就构成犯罪产由于越权行为说不以不法占有为必要要求,即单纯以临时使用为目的而处理占有物,或者以毁弃、隐匿为目的的意思而对其加以处理,都可构成本罪。故我们认为占有行为说更为适宜。笔者认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