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美国的新帝国主义以"仁慈的帝国"面目在全世界推广"自由民主"体制,妄图重建新世界秩序,并以反恐为名推行先发制人、政权更迭和单边主义政策,建立了军事、经济、技术和制度霸权.然而,正如罗马帝国最终要走向衰亡一样,美国的霸权也必将如泡沫一般破灭.  相似文献   

2.
巴格达的硝烟正在散去,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的影响逐渐显现。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对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地方进行回顾和反思,其中不乏一些深刻的认识。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论基础是“先发制人”和“预防性打击”。按照这一理论,美国可以认定某个国家对美国自身和对世界的威胁,可以在受到攻击之前对那个国家发动战争,可以利用武力推翻该国政权,实施军事占领并建立亲美政府。这种思维已经超越了尊重国家主权和  相似文献   

3.
美国一段时间以来的单边主义做派、并非某位总统的心血来潮,而是实力落差形成后的一次集中倾泻。伊拉克战争在军事上已经结束快一年了,但有关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影响的争论仍然没有平息的迹象。一些人津津乐道于美欧之间的分歧和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并因此断言美国正在衰落。那么,美国正在像历史上的其他帝国一样踏上一条因为过度扩张而衰落的旅程吗?应该如何去看待美国的帝国行为呢?  相似文献   

4.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6):98-98
历史只有一次,它永远不会再来,但历史却又有太多近观相似性,因此当逢历史到了分叉的时刻,寻找历史近观相似性的类比式研究就会兴起。近年来,由于"大美帝国统制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已千疮百孔,于是帝国研究遂再次兴起,像重要的国际关系杂志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许多重要专家也都纷纷从帝国兴衰的角度来立论。  相似文献   

5.
据外电透露,布什总统近来身子骨已不如以 前,并且情绪起起落落。也真难为的了,要在这个纷乱的世界称霸,费心的事儿也太多。这不,新年刚一过,就又冒出一桩:朝鲜的核问题。在那边,调兵遣将,攻打伊拉克紧锣密鼓;在这厢,偏偏就在这紧要关头,朝鲜半岛风云变么了。朝鲜突然宣布有权拥有核武器,并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立即吸引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帝国论"是美国人从自身的角度对世界所作的观照,洋溢着对美国实力的高度自信和对美国利益的诉求.面对新的威胁,他们主张美国必须采取"新帝国主义"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实现美国霸权下的世界稳定."新帝国论"在美国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既与美国的历史沿革和"天赋使命"、"上帝选民"的意识源流相关,又与二战后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现实的变动相连.这种理论以"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为理论基石,对美国的大战略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派和布什政府新帝国大战略的实验场,它暴露了新帝国论的苍白.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和难解的死结,"新帝国论"的实践最终将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7.
帝国的失败     
美国在伊拉克正面临着重大的失败,这极可能使美国正在进行的帝国扩张遭受严重挫折。在被宣传为“胜利”进攻的费卢杰之役背后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面对伊拉克武装抵抗力量的不断强大,美国战争机器发动了一场无用的战争,而且它几乎没有机会为这场冲突找到一种稳定的、可能符合美帝国目标的政治解决方法。然而,尽管美国的统治阶级不是没有意识到危险,但目前他们相信除了“坚持到底”———这个被政党采纳并基本上被整个经济、政治、军事和官方舆论所接受的口号外,别无选择。而只有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帝国逻辑及其局限进行分析,才能理解作出这一看…  相似文献   

8.
帝国的逻辑     
2004年5月底-6月初,《帝国》(Empire)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来华访问,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作了多场讲座和报告会(其间,两位作者应本刊编辑部邀请,与中央编译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座谈)。本期《文化理论》栏目组织了相关的四篇文章,意在深入理解《帝国》一书的精神实质,促进国内学界及广大读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帝国英语     
30年前,不识中文的中国人被称作文盲,今天,不懂英语的人就配这个头衔。本来中国人安安然生活在庞大的稳定的疆域之内,即使国门渐开,英语不过是外贸、外企、旅游等部门使用的外交语言。可自从因特网连入中国后,突然间,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村落,全世界都触手可及,在人口和信息爆炸的村子里,谁也别想过远离尘嚣的安静日子。许多人在大声说话,谈论着这个那个问  相似文献   

10.
美利坚帝国     
假如你是现代的罗马皇帝,在世界各国和国际市场中,你领导着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在这个国际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你不必投入太多,但收获甚丰,使你的国家地位无比显赫,使你的子民所消费的物质远远超出他们所生产的物质,但这能长此  相似文献   

11.
迪米特里·K.西梅斯(Dimitri K.Simes)在美刊《外交》杂志2003年11-12号上发表文章,认为美国的帝国地位已经是一个事实,但帝国地位正在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困境。美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与其最初的建国原则是不相符的,用武力促进民主正在产生一系列问题。美急需采用一种新立场,以坚定、现实、负责任的方式动用美国的力量,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力量,实现对全球的领导。西梅斯虽然对克林顿、尤其是布什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诸多批评,但其主张仍是从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利益出发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约翰·B.福斯特认为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帝国主义势力仅仅是"资本主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一种表达……",它的政治形式是次要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帝国主义仅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表达和开展,如果它没有独立的尤其是政治上的含义,那么在政治分析中,它不是一个有用的术语。帝国主义是一个政治统治体系--不一定是直接统治,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统治:帝国从它所创建、  相似文献   

14.
帝国与大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米尔.阿明在美刊《每月评论》第57卷第6期(2005年11月)发表文章,对哈特和内格里在《帝国》(2000)和《大众》(2004)两书以及其他一系列文章中阐述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关于当前的全球资本主义政治已经发展成为“帝国”形式,反抗这种统治形式的文化为“大众”的政治文化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优势,随着反恐战争的进行,显得越发的明显。伴随着这种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是一种以单边主义为支柱的“新帝国论”。这一思想的出现不仅仅是源自于西方文明长期以来所持有的优越感,而且也是美国外交对于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的一个新的反思。但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美国外交战略,对于自身乃至国际社会而言,都不能说是一个理智的和建设性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内格里和哈特的《帝国》产生于西方左翼知识分子的一种自由主义的悲观主义气氛之中。在后共产主义时代,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现在不是有没有错误的问题,而是已经和时代基本没有关系了。难道不是吗?柏林墙已经倒塌了;苏联从内部崩溃了,已经成为人们模糊的记忆;资本主义、市场和自由主义民主似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取得了胜利;旧的工人阶级被后福特主义原子化;民族国家的主权在瓦解,像奴隶一样匍匐在跨国资本和全球市场的力量面前;华沙条约瓦解了;社会民主主义可耻地拥抱新自由主义;前社会主义国家都转型为市场经济并且忙着加入世贸组织;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是注重经济账,创造了大英帝国以区区数百名殖民文官控制数亿人口的印巴次大陆的统治效率。这是今天在伊拉克月耗数十亿美元的布什政府难以为继的先例。  相似文献   

18.
巴夏尔·阿布 -曼尼在美刊《每月评论》2 0 0 4年 6月号上发表文章《〈帝国〉的幻像》,认为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已经成为一场关于全球化、帝国主义当代形态和冷战后时代等重大问题的大辩论的一个焦点 ;《帝国》中的观点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相距甚远 ,与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具有同样的乌托邦色彩。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后帝国主义还是新帝国主义 ?要理解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理论的性质 ,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看法。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前不久 ,列宁说 :“然而 ,能不能反驳说 ,不可以抽象地‘设想’帝…  相似文献   

19.
布什的民众支持率持续下挫,丑闻之花一朵朵次第开放,但其总统宝座似乎并没有被反对党觊觎之患。这或许可解释为:美国民主党的沉沦及共和党保守势力的分化,已经不能产生以往那种因政党轮替的刺激而勃发的参政激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