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佛辉 《当代贵州》2011,(14):57-57
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体面的劳动”概念,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2.
体面劳动需要理论支撑,使之成为全社会的理论认知和文化自觉。这就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全面科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价值,并运用该理论大力彰显劳动价值,科学贯彻劳动分配,完善要素参与分配,强化政府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敬琏 《学习月刊》2010,(13):49-49
尊重劳动.必须使劳动者通过劳动能换来美好生活.通过劳动拥有尊严,而“体面劳动”,正是尊严的底线。  相似文献   

4.
将劳动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并在劳动中获得乐趣,是幸福的;当劳动成为一种谋生的需要。不得已而为之,则是辛苦的;而为了生存不惜付出健康和生命的劳动是悲惨的。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近些年来,党中央在处理两者关系上多次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学界也围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内涵、提出依据、实践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现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效率与公平关系争论的一些焦点问题,从哲学的层面,主要论述四个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统一矛盾关系;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运转规律;中央文件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方针所作的调整;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霍连明 《前线》2008,(5):34-35
2008年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发表了题为《可持续发展、体面劳动和工会的作用》的重要讲话。本刊编辑为此邀请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霍连明同志谈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7”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拉美国家的社会矛盾一直比较尖锐,社会公平问题不断加剧,出现了经济危机频发和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拉美现象",不仅导致拉美国家陷入了发展危机,还使其出现了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的现象。这些社会公平问题与拉美国家的历史、发展模式和政策选择等方面是分不开的。借鉴拉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中国应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平衡地区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教育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现实"是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之逻辑基础.马恩"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一种原则设想的理想公平观;毛泽东脱离现实、对马恩教条化,导致了平均主义,也是"结果公平"的理想公平观.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恩和毛泽东社会公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公平观.以现实为逻辑基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决不仅限于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同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包括常规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两大类,创造性劳动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发展的最积极的带头力量,对创造性劳动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中的作用,从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理论概括即为创造性劳动价值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同时,创造性劳动价值论决定了社会主义主义的分配原则必须是“按能分配和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就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效率和公平是两个最主要的追求目标,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效率与公平的争论成为一个永恒主题的根本原因。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每一个国家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先后经历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历史沿革。可以说,在坚持发展、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公平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相对于城市公民,农村社会公平的缺失依然严重,尤其在教育机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土地征用以及参与市场竞争方面更为突出。从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发挥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入手,着力推进农村社会公平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面临着就业规模大,就业质量低的难题。农民工就业的现实状况、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京等都亟待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早日实现中国农民工“体面就业”。  相似文献   

14.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的政策取向基本上是“扶强”,进入新世纪之后,为了社会公平与和谐,开始转向“扶弱”。这种方向上的扭转属于整体再构,而非枝节修补,由于其工程浩大,整体配套至今仍远未完成,特别是有三大难题亟待破解:一是西部资源开发收益如何分配;二是国家公共财政如何覆盖农村;三是垄断行业如何限制超高薪酬。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教育公平本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对经济公平还是对政治公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工大量流向城市。一方面,进城的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分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农民工由于受到户籍制度以及自身条件等限制,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尴尬、保障制度匮乏。在农民工为工业化、城市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他们在城市定居或是暂居的住房难问题日益显现,这就涉及到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农民工进入城市所面临的住房问题,阻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也影响到了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和谐。本文分析了农民工住房难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过重要的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其自身显现出明显的局限性。文章认为,实现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过渡,是对我国分配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完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分配原则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8.
形成人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国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而执政者肩负着秉持社会正义、恪守社会公平的双重职责,因此,坚持以社会正义为本,制订政策和法律,建章立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选措施,以社会公平为度,执行社会正义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宽裕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然主体,具有一些与经济人、道德人等其他人的存在方式不同的特性。"和谐人"的特性研究,旨在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发展的独特要求,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上的特殊性、和谐人本身的客观属性以及主观属性。在自然属性的协调性表现为:动物性的减弱;需求的有限性。在社会属性的协调性表现为:人的本质的提升;社会关系的和谐;自然观的转变;主体性的合理性。"和谐人"的特性研究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当代取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从社会主体视域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