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统计学会2月8日发布了2011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报告,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各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仅仅依靠GDP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不足,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公众评价六大方面的42项指标,是在2011年首次发布的“综合发展指数”基础上修改完善的。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涉及各族群众的劳动权、财产权、教育权、健康权、生命权、社会保障权等生存和发展权,全面改善民生是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符合各族群众实际需要、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3.
同任何事物一样,民生也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因此,改善民生不仅要有表面的现象,更要注重其本质的把握。只有真正把握民生本质,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民生改善的本质在于民主的真正实现。民主真正的实现任重道远。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罗平县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三大重点,深入开展“五项行动”,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贴近党员,落在实处,转化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我党改善民生的理念与完整的政策取向,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标志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攻坚期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能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收入分配结构是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去向何方,又一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记者约访了相关官员和专家,大家普遍认为,这次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相似文献   

8.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抓经济发展与发挥区域优势相结合,坚持抓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坚持抓经济发辰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努力把沙湾建成乐山“经洚活力强、人居环境好、文化品位高的工业强区和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带来综合实力显著上升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楚雄市楚雄经济开发区党委、管委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均提前或超额完成,全区综合实力显著上升,发展活力增强,环境优化,民生较大改善,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要求,即“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按照“五个湖北”建设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幸福湖北”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舆论场上正出现一个“好话循环”:老百姓希望听到政府官员多说说怎么给我改善民生,政府官员要积极回应老百姓这一最深关切,媒体则喜欢挑选改善民生的积极信号做重点传播和放大解读。三方不用商量,配合默契,营造了一个弥漫着改善民生“好听的话”的舆论氛围。这是好事情,让我们更重视改善民生。但再重要的事情,也经不起过度放大。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乐山市水利局党组在中共乐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四川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乐山”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十大惠民行动”、“产业发展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心学习,深入思考,学以致用,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关系水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坚持“惠民富民、改善民生”,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努力营造“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荣誉”和“心齐、风正、和谐、进取”的良好氖围,  相似文献   

14.
“五个重庆”建设与“唱读讲传”活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实践和创新典范,具有重要的经济伦理意义。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价值真谛;体现了遵循发展规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五个重庆”建设更体现了统筹兼顾、推进公平、共同富裕的原则,“唱读讲传”活动则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成都自统筹城乡以来,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明指导民生实践,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主体作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举措及制度创新有效提升了民生建设水平,初步形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成都实践”,为新时期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火红五月,耕耘的季节。在这个繁忙的季节里,《社会主义论坛》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民生这个重大的话题。“为民担当,风雨可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各级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乐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践行“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执政理念,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严格落实信访维稳工作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制、领导接待来访和干部下访制、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首问负责制、  相似文献   

18.
改善民生需要通过将其法制化,社会保障法肩负着与民之生活关系密切的保障任务。亟须探求“民生”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民生与社会保障法的法哲学基础、民生与社会保障法的辩证关系等问题,分析既受民生引领和制约,又对民生具有独特价值的社会保障法。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国内外的实践看,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都是一把“双刃剑”。长期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拉动增长,不仅会导致经济发展失衡危及经济安全,也会让住房远离民众从而危及民生。房地产业原本就与民生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民生性质也越来越受到决策高层重视。因此,当代中国应以高科技、文化、教育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则应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回归民生,并确立“民生地产”的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20.
厘清民生概念及范畴,是民生财政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所提出的“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主要是从社会层面着眼。加快民生财政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及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均为民生财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