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读恩格斯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是赞成暴力革命的。当1848年德国革命发展到内战状态时,充满激情的革命语言在文章中总是随处可见。恩格斯提出革命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动力,即起义是一种艺术。本文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对该理论做了相关的总结和延伸,尤其是在考虑革命艺术性的现实意义上,中国的革命斗争理论更是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领袖,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而奔走呼吁,艰苦斗争。晚年,他在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民主等基本问题上都有新的认识,从此孙中山先生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进入了崭新阶段。孙中山的革命学说——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他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时值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本刊发表陈淑珍撰文《孙中山法治思想述论》,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宪法与革命为主题,从政治思想史的视角对于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立宪建国及其不同路径给予了理论探讨,尤其对洛克、卢梭以及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宪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政治宪法学的辨析,并进而勾勒了中国百年宪制的革命建国历程。本文认为通过革命而制宪,宪法终结于革命,宪政出场,革命谢幕,革命的反革命是现代宪制的精神实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革命各自实现了革命的反革命的宪制,而法国大革命则陷入激进革命的震荡之中,至于现代中国的百年宪制,这个革命的反革命还远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正确分析,区分敌、我、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一个首要问题。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理论,是党分析社会各阶级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各种复杂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它和西方资产阶级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因此,我党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理论,不可能从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指引。  相似文献   

6.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学学科体系,应把握理论、历史与实践的三者统一。首先,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实践,其研究范围理应从传统新闻业扩展至更广阔的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其次,新闻传播学学科的理论构建,应接续20世纪中国革命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并在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传统中守正创新、融通中外;最后,从中国革命在地实践出发,可以让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在“落地”乡土中国的过程中,统筹好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对缙云革命宣传史的挖掘正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互动的必然要求和伟大成果,是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法学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我们党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创造和总结,为马列主义理论宝库增添的一份闪耀着灿烂光辉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它地区的武装起义,织织工农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但由于我党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因而对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国命革的性质和任务、以及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等等基本问题,还没有获得正确的认识。从“八七”会议到十一月扩大会议,瞿秋白主持的党中央,逐步形成一条盲动主义路线。在革命形势问题上,否认革命处于低潮,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在革命性质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界限,认为中国民主革命是“无间断的”由民主革命生长为社会主义革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观是法律的灵魂,法律观的革命与变迁决定了法律的革命与变迁的方向。当代中国的法学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积极研究中国法学发展中的问题时提出应以人本法律观作为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是贯穿法治始终的生命线,在新时期重构人本法律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崇德 《法学家》2001,(4):5-10
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诞生迄今,已经走过了80个年头的光辉里程.她信守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的理论原则,而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是同政权问题不能分开的.因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长期斗争过程中,从来关注着宪法和宪政的建设,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推动着中国宪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理论家。作为他宪法思想具体体现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提出,在中国宪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就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以及权能分治理论的内容做出阐述,并对学术界争论的一些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公丕祥 《法学家》2022,(5):1-14+191
马克思主义法律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文明社会法律发展思想演进过程中的伟大革命。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阐述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发展理论,坚持同中国具体法治国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建构了既体现世界法治现代化一般定则、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法治现代化理论,深入研究了法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以及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国情基础、推进方式、价值准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为马克思主义法律发展理论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科学的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过各国的发展演变,不断趋于合理化,在处理本国民族问题时更加具有科学性。我们的执政党同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并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较为本土化的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很好地解决了民族问题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关于社会发展的时代划分,既可以是历史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前80年可以说是革命的时代,近30多年可以说是改革的时代,在这两个时代,革命和改革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和主旋律。但是,下一个时代支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理念应该是什么,这是社会科学必须研究的课题。我们预计,中国的下一个时代应该是"法治时代",我们这一代法律学人应该为进入法治时代做好理论和思想的准备。这个准备既包括对当下理论和主流意识的反思,也  相似文献   

16.
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之回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2 0世纪中国历史上 ,苏联的革命法制理论和若干重要制度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法制发展进程。孙中山曾主张“以俄为师”并进行过法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制建设也是以苏联为标尺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创立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 ,更是将苏联法全方位地移植到了中国。苏联法制为中国革命政党所接受与其自身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需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教育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本文指出薄一波的农民教育思想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鲜明的特征,对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辉 《行政与法》2012,(9):11-14
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在政府职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理论,并将之付诸于实践。毛泽东的政府职能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这是一篇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纲领性文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个斗争集中表现在民主革命总路线问题上。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迅速高涨,出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局面。一九二五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省港工人的大罢工,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显示了中国无产阶  相似文献   

20.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减租减息政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兼顾了地主富农和贫雇农双方的利益,为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