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交通法规的尊严和道路交通秩序,也给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增加了难度。为了迅速侦破案件,查明肇事真相,打击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对肇事逃逸案件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现场勘查、尸体检验、车辆检验、轮胎痕迹认定等方面谈谈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勘验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具有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肇事原因呈多元化、智能型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日益增多、非职业驾驶员肇事增多、强行逃逸案增多等特点。侦破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基本理念是 :快速、协同、信息、控制、科技。针对道路交通肇事 ,应建立科学高效的侦破机制 ,建立以道路交通监视系统和车辆数据库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侦破队伍。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有:行为主体是道路事故当事人的某一方;客观方面,当事人逃离交通事故现场;主观方面,当事人为逃避交通事故责任。道路交通事故逃逸的客观原因有: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偏低,道路交通管理落后,宣传教育工作缺乏力度,对道路交通肇事打击不力;主观原因有:法制意识淡薄,道德水准低下,不良的心理状态。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防治策略有: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同时,尽快构建严密的道路交通肇事逃逸侦控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制度,并依法严惩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者,提高侦控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剧增,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递增趋势。文章针对一起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伪造现场,利用现场的划痕、血迹与金属扣等物证关系、现场变动情况和非机动车被撞时的受力方向,对肇事逃逸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了判断,并从三个方向指出了侦破肇事逃逸车辆的基本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个新名词"毒驾"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毒驾行为是指非医疗目的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毒驾肇事呈爆发式的增长,严重威胁着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于毒驾是否应该和酒驾一样入刑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并引发各界的热议。分析吸毒驾驶的危害性以及在实践中查处毒驾所面临的困境,可以在推动"毒驾"入刑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肇事案件呈上升趋势发展,肇事原因多元化、复杂型道路交通肇事案日渐增多.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成了当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肇事司机和有关证人不肯说实话、企图蒙混过关、又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物证鉴定技术分析处理案件.本文通过一例人体上车轮印痕检验鉴定案件,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肇事案件呈上升趋势发展,肇事原因多元化、复杂型道路交通肇事案日渐增多。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成了当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肇事司机和有关证人不肯说实话、企图蒙混过关、又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物证鉴定技术分析处理案件。本文通过一例人体上车轮印痕检验鉴定案件,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1.酒驾:《日本国道路交通法》规定:饮酒驾驶将被吊销驾照,并处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外加100万日元以下罚款,同时3年以上10年以内无法再取得驾照。2.劝酒《日本防止醉酒扰乱治安法》规定:强制劝酒行为将被处以48小时以下监禁,1万日元以内罚款的处罚;如被劝酒者酒驾或因酒肇事,劝酒者同罪。3.插队  相似文献   

9.
打瞌睡和分神是车祸和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重要肇事原因。震动型座椅、安全带或脚踏板可以在危险情况下以微妙方式向驾驶者发出警告。尽管目前的汽车还没有采用震动功能,但是有关专家预计,所有新车到2020年都将把震动提示作为标准配备。  相似文献   

10.
对交通肇事犯罪打击不力的原因包括:对道路交通肇事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受行政干预、说情风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科学办案能力较弱;交通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薄弱。对此应采取修改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的有关条款;加强领导、改变观念;强化素质,提高基础办案质量;公检法互相监督,协同办案;加强社会监督和权力监督等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