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依据系统发展原理,对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规划了系统发展的总体目标,分析了传统武术发展的政策层面、科学理论和技术层面、传播层面、人才层面等五大要素。发挥以上要素的作用,协调好要素间的关系是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历史,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们努力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均以失败告终。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发动了辛亥革命,但胜利也只是表面上的。直到五四时期,以李大钊为首的知识分子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3.
从海洋秩序的角度分析解构传统中国海洋性因素缺失的原因,可以看到由近代西方海上强国主导的海上霸权秩序,对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影响,刺激了近代中国海洋性因素的生成与培育,而且还形成了影响中国长远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党内法规向国家法律的转化在中国社会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提炼的过程。自从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从党内法规如何进入到国家层面,并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将其转变成正式的国家法律,进而在国家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的角度来探索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的华夷观逐步向近代民族观转变,立宪派对待国内民族问题上,提倡"满汉一家"及"大民族主义";对待国外民族问题,由天下观变为近代国家观;革命派初期的"反满"宣传蕴藏浓厚的华夷之辨色彩,后来则提出"五族共和"的近代民族观念,体现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宪法》之中。这种转变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在中华民族内部,"满汉一家"、"五族共和"等主张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强化了"中华民族"及中国国家的认同;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中华民族及中国国家的定位逐步建立在理性和现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7.
西方殖民者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中国人。从此,中国人开始从闭关沉睡中醒来,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器物的时期。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时代,中 相似文献
8.
戊戌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后,深受西方民族主义思想影响的梁启超,开始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思考中国的民族问题,较为科学地阐释了“民族”、“中华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建国原则与模式,把人的改造同新国家的建设联系起来规划中国社会的发展。就其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堪称同时代人的最高水平,在近代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世纪初,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使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将西方语境中的民族国家话语纳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族认同符号开始由"天下共同体"转向"国家共同体".围绕着如何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辛亥革命爆发前出现了"排满"和"合满"为认同符号的两种不同的民族国家建构主张,并引发了改良派和革命派激烈的论战,最终导致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并不断加剧.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以中华民族为建构民族国家新的认同符号,标志着民族国家认同在近代中国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0.
11.
林华瑜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9(3):68-71
现代性是公安文艺价值判断的一种维度,公安文艺自身具有源远流长的现代性因子。不过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公安文艺的现代性在二十世纪历程曲折。当代公安文艺有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应该不断汲取历史资源,发掘人性,表现悲剧,反思社会,创新艺术,从而丰富和发展公安文艺的美学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文化的特性研究入手,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包括法文化)的全球化,由于各民族、国家的特异性,势必会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文化的多元化;同时,由于各民族、国家间的同一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又使各种不同的法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吸收成为可能。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法文化应坚持与时俱进,在体现本土性的同时,借鉴和移植域外法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把“戒严”改为“紧急状态”成为 2 0 0 4年修宪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紧急状态入宪进行宪法学思考 :紧急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比戒严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宪法要求 ;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是宪法职能转变的标志之一 ;紧急状态入宪使得国家紧急权具有正当性 ;紧急状态入宪整合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各项具体紧急状态立法 ,为制定《紧急状态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紧急状态入宪丰富了宪法秩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陈晓英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7-18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深入分析当代民族精神,其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中找到它的思想根源.我们要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5.
警体技能竞技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显现人民警察的政治素质和实战能力。警体技能竞技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竞技精神层面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可提升警体技能竞技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为广大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上半叶,学界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1900至1919年为萌芽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视野开始展开;1920至1937年为奠基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理论方法基本确立;1938至1949年为发展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规范化得到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了与国民党的战争博弈、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三次重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适应性的实践,每一次实践都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提供了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实践则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崇尚自然、信奉天地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的宇宙观。在此基础上 ,中华民族在认识上体现出重视自然界的整体性 ,较多地表现为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及形成了以阴阳太极图表达的自然构造对称性的思想 ,这是中国在科学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2 0世纪初 ,西方科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大大提高。中、西方对宇宙基本问题的看法也逐步趋于一致。研究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宇宙观 ,发掘她的科学精神和文化底蕴 ,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多内涵丰富,色彩缤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们适应其赖以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不但在过去,直到今天仍对少数民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现代化的发展时期。我国各少数民族不论其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发展水平或处于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都不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