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罗忠毅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对日牺牲的最高将领,廖海涛是新四军对日作战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罗、廖牺牲后,军部即发出电文:"罗、廖两同志为我党我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革命奋斗十余年,忠实、坚定、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卓著功绩。罗、廖两同志壮烈牺牲,全军一致追悼,昭彰先烈。"不久,张鼎丞发表《悼罗忠毅、廖海涛两同志殉国》,高度评价了在江南抗战4年之久的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政治委员廖海涛两同志,说他们的牺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9月27日,由福建省军区政治部、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南京军区第二老干部服务处主办,三山陵园承办的抗日英烈廖海涛纪念园落成仪式在三山陵园将军山广场举行。省军区副政委文可芝少将,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将军,老同志卢福祥、高胡、丁涟法、陈明端等和廖海涛烈士亲属以及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  相似文献   

3.
我与罗忠毅、廖海涛同志是在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认识的,以后又共同战斗在苏南抗日前线三年多。长期的共同战斗,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是我的老上级,也是我的知心战友。我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我们相处在一起时,无话不谈,甚至连找对象的事,也要互相商量,共同磋商。对于他们的过早牺牲,我是十分悲痛的。他们虽然已经逝去四十多年了,但当我回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时,仍历历在目,宛如昨日一样。他们没有死,他们永远活在我的心上。  相似文献   

4.
赤山之战     
1940年5月,组织上安排我到二支队政治部工作。不久,我们打响了"赤山之战"。当时,我随着四团三营住在田头庄。6月1日,就碰上了日军"扫荡"。 "轰!轰!"赤山顶上连响了两炮。部队立即全副披挂,进入战斗位置。二支队副司令廖海涛当即背上手枪,拿起望远镜,迈开两条裹着黄泥子绑腿的脚,"嗖嗖"地一气登上了赤山西北的山坡。 "是鬼子,不是伪军!"廖副司令边观察边说。  相似文献   

5.
在北上苏皖的新四军领导干部中,有个廖海涛,上杭人,1928年 3月入党,是上杭苏区的创建者之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他率领红军游击队在上杭双髻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敌人抓去他的母亲、妻子和儿女,逼他投降,但他强忍亲人被害的悲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2日,中共福建省委老干局等部门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了《抗战铁流》展览,受到了广大离退休老干部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抗战亲历者再次被这些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的事迹所打动。已93岁高龄的抗战老同志伍洪祥看完展览后激动不已,他说,鲜鲜活活的抗日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就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丰碑。我们要好好宣传啊!郭冰等许多新四军老战士提出:要宣传廖海涛烈士的英雄事迹,他是福建人民的骄傲,是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为此,我们再次刊发廖海涛烈士的事迹和几件珍贵照片,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革命老区福建上杭县,有三位名字都叫"细妹"的英雄母亲。一位叫江细妹,是抗日名将廖海涛的母亲;一位叫何细妹,是开国将军刘永生和老红军刘永辉的母亲;第三位也叫何细妹,是1951年8月中央访问团来上杭时,以烈、军属双重身份当选为上杭老区出席北京国庆观礼的三名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8.
1941年11月28日拂晓,日寇南蒲旅团步骑炮兵3000余人,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奔袭塘马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旅部,企图一网打尽我苏南党政军机关。凌晨,白雾茫茫,塘马东北方向发现敌情。侦察员陈德三跑步回来报告:“敌人从行子桥方向来了!”我四十八团五连的哨兵立即鸣枪报警。瓦屋山方向,敌人山炮也开始轰击。战斗一开始.廖海涛政委亲自在塘马村西祠堂后边楼上,用望远镜观察,发现敌人骑兵朝着塘马东北冲来,旅教导队顶住了敌人。敌骑兵立即转向从邵笪里向后周方向迂回。当罗旅长发现日寇来势凶猛时,立即指挥部队阻击,掩护旅部和苏皖区党  相似文献   

9.
重寻垢马旧战场,弹雨刀光染夕阳,双雄洁气寒敌胆,罗廖青史永留香。附注:罗忠毅,廖海涛同志是坚持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后率部北上抗日,在苏南溧阳塘马战斗中,罗、廖以两个连的乓力,抗击突袭的日寇三千人,掩护了旅部电台和党政干部安全转移(当时正在旅部驻  相似文献   

10.
气吞塘马震海疆,雨弹霜锋屠虎狼。六代河山飞羽檄,五湖烟火血玄黄。将士杀贼共肝胆,雄杰破围恸国殇。长振毅魂育百代,心奠罗廖一瓣香。附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苏南塘马战斗中,罗忠毅旅长,廖海涛政委亲率新四军十六旅部数百人,与三千多来犯日  相似文献   

11.
激战双髻山     
1937年春节,龙岩城冷风朔朔,人们都呆在房里,只有“劈劈啪啪”的鞭炮声,让人们感到一点节日的气氛。粤军一五七师师长黄涛,从一个反动分子那里接到“喜讯”——廖海涛率领游击队100多人正在双髻山脚下的大和坑过年。双髻山是闽西“赤匪”的一个堡垒。两年来,蒋军勾结地方反动民团,挖空心思,使尽各种方法,连坐、移民并村,烧山、屠村……都无法剿灭双髻山上的游击队,反而被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0位闽籍英烈名列其中,他们(按牺牲时间排序)是:萨师俊(国民党)、罗化成、李林、苏精诚、陈文杞(国民党)、廖海涛、陈明、张元豹、高捷成、邹韬奋。1.萨师俊(1895—1938):抗战中牺牲的中国海军最高将领。生于福州著名的雁门萨氏家族,其叔公是中国海军元老、参加  相似文献   

13.
革命据点村——上杭双髻山脚下大和坑,有一位梁大妈。她原名叫李新人,因夫家姓梁,村里人都叫她梁大妈。她年仅39岁,额上却挂着好几条皱纹。她家里只有一个男孩,由于敌人的多次洗劫,一贫如洗,然而每当红军游击队来了,她都想办法弄点好吃的东西来招待同志们,每逢圩天,她总要去赶圩,请乡亲们分头买点盐、肉等集中起来支持红军游击队。有一次,谭震林同志到大和坑检查工作,叛徒王来才知道后,跑到国民党军队158师告密。谭震林同志当天已离开大和坑,廖海涛同志因还有事留下。第  相似文献   

14.
革命回忆录:怀念朱德总司令······……王直柳一1一3从闽西到苏南—忆罗忠 毅、廖海涛·········……钟国楚87一2一6雪化方知松高洁—怀念 陈毅同志············……汪大铭87一2一13黄定基旅长指挥我们战斗 ··········一张向善、宋佩漳、 姚晓程、里卫毛7一2一25刘少奇同志介绍我进“抗 大”··················……平浪名7一3一51回忆罗瑞卿在“抗大”二 三事···················一平浪8牙一4一16忆闽北巾帼英雄····…….,吴秀珍87一4一22辗转护送万里情一周…  相似文献   

15.
正摘录:沮丧时,我引吭高歌;悲伤时,我开怀大笑;病痛时,我加倍工作;恐惧时,我勇往直前;自卑时,我换上新装;不安时,我提高嗓音;穷困潦倒时,我想象未来的富有;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自轻自贱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我要笑遍世界。这一切都会过去。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6.
我的党龄虽然不长,但我时刻记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改革开放的浪潮造就了我。前些年,有的老师,辞去工作,下海干起了赚大钱的买卖。有的经商,有的卖保险,还有的干起了非法的事。也有人找到我,诚恳地说:"加入我们的传销队伍吧,过不了半年,我一定叫你发大财!"他们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想发展我做下线,左一次右一次地登门拜访,都被我婉言谢绝了。我告诉他们:"我是老师,离不开学生。"我的心在说:"我是共产党员,不能放弃教育事业。"工作实践锤炼了我。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服从组织的安排,让干什么,就干好它,从不挑肥拣瘦。单位需要我当班主任,我尽全力带好这个班;需要我当科任教师,我和学生交朋友,教好科任课,小病轻伤坚决不下讲台。孩子们看我难受的样子,都劝我:"老师,您休息会儿吧。"我告诉他们:"我是老师,这是我的本份!"同时,我告诉自己:"我是共产党员,得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心存感恩     
正我感谢父母,生我养我,给了我成长的摇篮;我感谢老师,教育我辅导我,给予我认知的文化;我感谢同事,关心我帮助我,让我在异乡找到第二故乡的温暖;我感谢周围的每一个人,给我传递人间的真情、友情和亲情。一颗感恩的心永存心间。她,是黑暗中的火焰,给人们光明;她,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给人们滋润;她,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给人们  相似文献   

18.
<正>我性格开朗,爱交友、爱笑、爱闹、爱说话,是朋友眼中的"话痨"。2012年,我调到县纪委工作。我的人生从这一年的春天产生了变化。朋友小聚,对我的新工作充满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居于工作纪律,很多问题我不能回答,鉴于岗位职责,很多问题我不可以回答。朋友觉得我"不直道""不够朋友",我觉得与她们相处令我烦心、让我不适,我开始害怕各种聚会。渐渐地,我们互相疏远,我的朋友圈越来越小,我感到孤独。"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我的心情写照。第二年,我开始参与案件查办工作。我参与调查的第一个线索是某局用公款到娱乐场所消费的问题。我和同事对线索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谈话  相似文献   

19.
来吧,风!摇撼我,撕扯我!用你的疯狂,用你的粗暴。我挺立着。支持我的,是大地的爱。即使遍体鳞伤,我也绝不后退。我告诫自己:活着,腰要直,足要稳。来吧,雨!鞭打我,洗劫我,用你的阴冷,用你的狂野。我挺立着,支持我的,是大地的爱。即使枝折叶凋,我也绝不低头。我告诫自己:活着,不能有傲气,不可无傲骨。来吧,雷!轰击我,劈杀我,用你的狠毒,用你的肆虐。我挺立着。支持我的,是大地的爱。即使皮焦骨断,我也绝不乞怜。我告诫自己:活着,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本来,我可以躲在大山背后,闲舒地看风,在大地狂奔;瞧雨,在山川撒野;听雷,在长空咆哮。…  相似文献   

20.
我叫吴钟华,今年73岁,退休前是外交官。由于工作原因,我到过天涯海角,常年身处他乡,但我的一颗中国心从未改变。北京精神的核心是爱国。我在职时,我的工作体现了我这个北京人的爱国心。退休后,我的生活仍充满祖国情。在外交部工作近40年中,最令我动情、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我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