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梵净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梵净山佛教文化一度衰落,梵净山佛教文化得不到传承。这不利于梵净山旅游的发展及旅游品牌文化内涵的提升。因此,必须以梵净山为核心进行统一管理,引导成立梵净山佛教协会,统筹梵净山佛教文化传承,修建梵净山博物馆,对游客进行自然科普知识教育,以提升梵净山旅游的品位。  相似文献   

2.
"梵净山旅游"处在重要的转型期,本文立足江口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提出了梵净山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并提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促进梵净山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铜仁以镇黔之宝梵净山为龙头的一山两江四文化的旅游资源优势日益彰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文化旅游人次和收入大幅增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战略支柱产业,在调整  相似文献   

4.
<正>全力推进梵净山沿大江至铜仁主城区百里锦江黄金旅游观光带及梵净山、主城区两个核心景区组成的"一带双核"项目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扎实推动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发展定位要求落地见效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市积极顺应人民对优良生态、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打造"一区五地"发展高地,持续提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影响力,努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要求以及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格局部署,市委、市政府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作出全面打造沿太平河、锦江河至铜仁主城区旅游观光带和梵净山景区、铜仁主城区的"一带双核"百里锦江黄金旅游带的战略布局。可以说,"一带双核"全域旅游的的战略布局不仅是铜仁市立足自身优异的山水生态、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潜在优势达到做优做活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景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梵净山旅游景区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梵净山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在设立上坚持"实体化"运行,授权上坚持"权责同等"等,这对于当前打造"一带双核"旅游区,加快铜仁全域旅游健康、有序发展,也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7.
唐家湾镇的会同村,地处岭南,其建筑风格却与传统岭南村庄迥异。它是唐家湾古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组成部份。青山绿水环抱中的会同村,至今还保存着百年前中西合壁的旧貌:青砖灰瓦、  相似文献   

8.
梵净山作为久享胜名的佛教名胜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苍桑巨变,几经兴衰,历经曲折。梵净山佛教传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拯于今。其间历经了几次大规模的毁建过程,其毁损原因及重建规模在此略作小考。  相似文献   

9.
梵净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加大对梵净山弥勒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将梵净山弥勒文化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锦江,作为沅江一级支流辰水的上源,其一发源于梵净山南麓德旺坝溪和北麓江口、印江与松桃交接处,在江口县汇集流经坝盘、长坪、坝黄、木弄、大江坪鲤鱼嘴(木杉河在此汇入)至五显庙,称大江;其一发源于梵净山东麓懒板凳,流经沙坝、溪口、和平、龙鱼两河口(德胜屯河、天生桥河在此汇入)至江宗门,称小江。大、小两江在"中流砥柱"—铜岩处交汇而成锦江,然后经马岩、漾头,下施滩,出境入湘,贯穿铜仁东西全境。境内总流程达百余  相似文献   

11.
设立梵净山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是顺应全国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优化全省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选择。本文认为,铜仁市要充分发挥优势条件按照"一核一中心一圈两翼"进行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2.
江口县是"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重要节点,实际看宗教文化是江口县旅游产业中的"王牌"。但因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等因素制约,佛教旅游开发力度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本文目的是佛教文化旅游在江口县资源开发及管理的对策方面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当下,如何进一步规范梵净山佛教寺院管理,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立以佛教寺院管理为重点,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为目标的梵净山佛教文化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如何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历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区2000年以来开发"梵净山牌"优质稻米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农业地区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水稻向优质高效的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环梵净山区的历史层面、资源禀赋上入题,探讨产业发展在特色差异上作文章,提出旅游开发必须研究地域文化背景,把握好景区文化定位的差异,才会形成有市场卖点的独特产品之观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双核"旅游精品线路是市委、市政府在铜仁全域旅游这面棋盘上落下的一颗棋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全域旅游强龙头、调结构、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势必引领各区县集聚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实践证明,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区景点模式已不能满足全域旅游的需要,要求我们对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再谋划、再定位。而以锦江为纽带,连接梵净山、铜仁古城两核的"一带双核"大旅游区,将会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阳新县浮屠镇党委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产业兴镇、项目强镇、法治稳镇、民生安镇"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镇第八届党代会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未来五年,浮屠镇将立足新起点,面对新征程,再接再厉,为美丽浮屠增光添彩。狠抓项目建设,镇域发展实现新突破实施"项目兴镇"战略,浮屠镇按照"物流商贸聚集区、新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乡镇治理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J省L市P镇为典型案例,详细梳理了近年来P镇在城乡统筹建设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从政府治理和民众需求两个角度总结了以P镇为代表的"后发赶超型"乡镇治理的基本特点,即在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地方政府通过书记挂帅、规划先行、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等措施实现了体制内"上下共谋"式运作,在短期内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和社会绩效。但与此同时,在发展式导向的指引下,基层民众的需求只能被动输入,存在民意表达缺失的状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常态下,"后发赶超型"的乡镇治理模式将会暴露其脱离实际和滋生腐败的潜在弊端,难以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需要从观念、制度和组织三个方面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太子石是梵净山一个奇特的景点。牛尾河从脚下匆匆流过。清晨,鸟鸣声中,绵绵轻纱般的薄雾悄悄隐去,彩霞飘在头上,白云停在山腰……此情此景,谁不为皇太子的悲剧叹息落泪呢?!  相似文献   

20.
昆明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不少旅游景点本身就是道教的著名宫观或著名宗教文化的宝藏。修建最早的拓东城,集中了许多中国道教建筑。城外的金殿、黑龙宫、三清阁等宫观,则是至今保留完好的道教建筑,因其所体现的铜文化、古建筑群文化、石窟雕凿文化,已使其成为现今昆明地区极富个性特色的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