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一些地方村委会选举中竞争行为不规范,贿选现象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以保证村委会选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宗族是我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选举过程中村民的宗族偏好在所难免。今年是集中换届之年,宗族派系势力这一课题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从个案入手,研究宗族派系势力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影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在做出基本价值评价后,为把宗族派系的矛盾和竞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从观念认识、文化法律、技术操作等维度,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每月资讯     
《海南人大》2013,(6):4-5
事件民政部发布选举规程推动村委会直选公正民政部日前印发《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明确村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和场地要求,旨在深入推进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实践。规程对选举竞争进行了详细规定。按照规程,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组织候选  相似文献   

4.
宗族是我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选举过程中村民的宗族偏好在所难免。2011年是集中换届之年,宗族派系势力这一课题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从个案入手,研究宗族派系势力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影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在做出基本价值评价后,为把宗族派系的矛盾和竞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从观念认识、文化法律、技术操作等维度,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析台湾地区两大政党内部派系的结构变迁和特点,可以看出国民党的派系具有隐性运作、缺乏组织化的特点,而民进党的派系则存在制度化的公开运作方式和"派系共治"的历史传统;国民党的派系可以区分为倾向型和侍从型两种类别,民进党的派系则可以区分为原则型和利益型两种类别。在台湾选举政治的影响下,近年来国民党、民进党内部派系结构的变迁呈现某种程度的趋同性,侍从型派系今后有可能成为两党内部派系运作的主要形式。但从短期看来,两党的派系组织仍将保持其由历史遗绪和意识形态所塑造的特性,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村委会选举的法律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委会选举的法律渊源,即村委会选举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和法的有权解释。基本的法律渊源与基本法律并不是一回事情,村委会组织法从严格的宪法意义上来讲,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并不是一部基本法律。对村委会选举作出规定的“中办”、“国办”“两办通知”虽不在立法法规定的法规、规章之列,但不应将其排除于村委会选举的法律渊源之外。目前,有必要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村委会选举法。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换届工作已圆满结束。新的村委会选举产生以后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强化党在农村的领导,已成为当前各级党组织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通过对村委会换届后的调研,就当前情况看,建议在加强村级党的建设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村委会选举的中贿选现象、候选人、选民、政府代表者在公共选择理论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诠释。当前关于防治贿选的立法缺失,给村委会选举带来了消极的后果。要加强立法工作,包括健全制裁贿选的刑事法律体系,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和村民自治法,以规制村委会选举贿选现象。  相似文献   

9.
基于善治理论来对农村选举加以思考,且将思考重点放在提出有效对策上,结合治理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选举的主体、过程、环境以及存在于其中的各项关系,旨在尝试从宏观上把握农村选举这一研究对象。选举主体要明确定位,选举过程要严格规范,选举环境要努力改善,而选举关系要得以理顺。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村民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二是村民与乡村精英、村民与村委会、村委会与乡政府以及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良性且持续性互动要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近20年来,政治体制的转型备受瞩目。从台湾地区的选举制度、经济发展、政党转型、机关文化、媒体传播、议会、地方派系等不同层面来看,台湾地区所推行的民主政治存在许多弊端,民粹主义、分化族群与台独意识一直成为选举操作的手法。台湾地区的民主并未走向真正健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推动了我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但由于对基层民主选举认识的不一致,实践中制度不建全,有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程序操作的不规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直接引发或诱发了村民之间的矛盾,给农村政治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应当健全村委会选举制度,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选举的程序,推进“四个”民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实行"乡村分治"之后,政府的行政权力适度回缩,造成了管理上的松动和缺位,于是村委会选举成为乡镇政府和村民都十分重视的大事.人们参选的动机各异,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积淀下来的"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派生的"群体焦虑"却是相同的."群体焦虑"使基层的民主选举变成一场以家族为单位的"家族争斗",从而导致了群体对基层民主的强力冲击.但是平息"群体焦虑"仍需要更高层次的民主,没有现代化民主也不可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省A县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调查,发现在选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选举程序不完善,村民民主法治意识淡薄,投票热情不高,部分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贿选问题严重,宗族势力干扰选举等。尝试性地提出了完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对策及建议,以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改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现状,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积极参与选举,以正确的态度去参与选举,提高村民的法治理念,规范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程序,实现基层民众的自我治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政村治"格局下的乡村关系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实践中存在着"行政化"和"放任型"两种非正常、异化的乡村关系,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基于民主的视角,客观评价和分析上述两种乡村关系的正负效应,旨在提高其正效应,降低或避免其负效应,尽快建立法律文本设计的健康、理想的乡村关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微观组织的变迁经历了“人民公社——村民委员会一村民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种主要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全能型的农村微观组织形式被打破,经济功能分化出来,逐步演变为独立、合法的微观性经济组织。推进农村微观组织的功能的进一步分化,特别是培育农村政治性微观组织,分担和承接村民委员会无力完成的农村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村委会主体资格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内容与立法定位不相符,模糊了村民会议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界定。这一立法现状,使得相关司法实践缺乏明确的法律指引,尤其是难以判断村委会作为独立主体的可诉性。村委会是否单一独立主体,是否具有诉讼中的主体资格,成为司法界决定是否受理以村委会为原告或被告的诉讼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推进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在实践中作有益探索和经验积累的同时,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南昌市青云谱区青云谱乡施尧村因未依法公布村务、财务和分配征地补偿费的行为而被村民告上法庭.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公布村务、财务并非行政职责,而对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则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权利的重要内容之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土地管理法关于村委会依法管理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规定并不构成行政授权,故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范畴,因而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不仅是村委会自身还是农民与上级政府组织,都还没有正确认识到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与职能。为此,要真正让新农村建设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必须明确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职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选举制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还需要改革,逐步走向完善合理.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趋向是:中国选举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选举引入竞争机制;完善代表候选人的推举办法,借鉴外国经验,联名推举的人数适当增加;逐步做到"选民"登记无误;完善选举监督机制,完善选举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村委会依法管理村集体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承担着对本村内部事务自治管理的职能。传统的行政法理论把村委会排除在行政主体之外,认为其行政行为不应列入司法审查范围,这种理论不利于村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村委会的自治权不同于基于法律、法规授权以及基于基层人民政府委托而行使的行政权力,其中,村委会在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时,其实施的行政行为可纳入司法审查范围,此时,村委会的行政主体地位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