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共产国际不信任毛泽东,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排挤、打击毛泽东,共产国际一直在压制毛泽东。但是,经过共产国际档案的解密,我们发现即便在1927-1935年毛泽东的政治境遇最为艰难的时期,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支持从未间断,并逐步升级。这对毛泽东于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崛起并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所  相似文献   

2.
正支持毛泽东进入中央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革命的进程和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最终确立都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同共产国际结下了不解之缘。1921年7月,28岁的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记录时,就已经引起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注意。两年后,毛泽东之所以能在中共三大进入党中央领导层,与马林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1919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主要认识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历史轨迹:1919年至1929年,共产国际对崭露头角的毛泽东初生好感,并夹杂着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同认识;1930年至1939年,共产国际与毛泽东在党内具体事务处理上存留某些不同意见,但对屡遭主观主义排挤的毛泽东积极支持,并广泛宣传其业绩和思想;1940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对坚持自主的毛泽东渐生疑虑,并加剧至对中共性质的质疑。系统呈现这一脉络对于全面评价共产国际、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刘仁 《党史博览》2018,(8):23-28
正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挽救了党和红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开始纠正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在尊重共产国际的前提下,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方针政策。1934年5月,季米特洛夫被选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上,他正式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从1935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这一时期毛泽东与季米特洛  相似文献   

5.
1938年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乘飞机取道新疆赴苏联,前往共产国际完成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党中央和毛泽东派任弼时此行共产国际,还得从王明回国说起。1937年11月29日,共产国际派苏联专机送王明、康生回延安。在此之前,王明在共产国际呆了整整6年。由于共产国际远离中国革命实际,对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不太了解,王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到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高度信任。1931年10月,王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既未留苏学习过,也未赴苏拜访过斯大林,与共产国际交集不多,对共产国际所知有限。然而,出于对中国革命的关注,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却较为了解,并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苏区内受到排挤时,对毛泽东另眼相看。毛泽东在指挥作战上有丰富经验1930年5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斯大林不止一次地与中共驻共  相似文献   

7.
1939年12月28日,应共产国际干部部的要求,毛泽民为毛泽东代填了一份长达数页的个人履历表。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共产国际与毛泽东的关系说起。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与共产国际所强调的革命道路完全不同,曾  相似文献   

8.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临行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与王稼祥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进行了重要的谈话。据王稼祥回忆,季米特洛夫说:“应该告诉全党,要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领袖。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的著作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1927年5月27日,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用俄文发表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国外刊物首次发表毛泽东的著作。西方最早介绍翻译毛泽东著作的是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她在1928年出版的《中国大众》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近年来 ,随着莫斯科档案的解密 ,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浮出水面 ,它对于人们客观地了解早期中共党史 ,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本期起 ,本刊推出《域外传真》系列栏 ,将这些档案中有关的湖南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内容陆续介绍给大家。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史上 ,毛泽东是最重要的历史人物 ,莫斯科档案的解密 ,为我们更为客观地了解早期毛泽东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 ,了解毛泽东早年在莫斯科的地位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一个赏识毛泽东的共产国际重要人物是列宁派来的马林在中国革命早期 ,荷兰革命家马林奉共产国际之命先后4次来…  相似文献   

11.
1935年,无论是对毛泽东,还是对季米特洛夫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新起点。而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以后,季米特洛夫正式成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从那时起,他开始与中国共产党打交道,直到共产国际解散之后,他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负责协调莫斯科与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关系。季米特洛夫与毛泽东虽然未曾谋面,但神圣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将他们紧紧地联在一起,并建立深厚的友谊。据不完全统计,仅在50年代,毛泽东公开赞扬季米特洛夫就有五六…  相似文献   

12.
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的重要初衷,一是重新建立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二是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在莫斯科期间的经历一方面促进了陈云本人政治和经济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陈云通过多次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和其他宣传活动,增加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工农红军和毛泽东的信任,对巩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最早客观地向世界宣传长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40年代至50年代是国外初步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阶段。当中国民主革命处于大革命失败的时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机关刊物《共产国际》于1927年5月发展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给予较高的评价。1934年8月左右,共产国际出版了题为《经济建设与查田运动》,装帧和印刷非常讲究。公开出版毛泽东文集这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比我国出版毛泽东选集早近十年。1935年12月,《共产国际》杂志上,苏联最早称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1936年2  相似文献   

14.
吴炜 《理论学刊》2020,(3):25-31
文献资料表明,在毛泽东作为根据地领导人时,共产国际对他曾多次加以赞扬,评价颇高,对其带领队伍"上山"等举动也颇能容忍。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之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鉴于其与共产国际路线保持了基本的一致,且能抓住时机壮大和发展党的力量,故而仍然比较满意。他们对毛泽东的不满主要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把中共由于自己的实际困难而没有满足其出兵要求这一行为视为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民族主义",且对整风运动期间把王明等党内教条主义者作为批判对象也颇为不满。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部分共产党人坚持进行农村斗争,在农村创建红军和根据地。共产国际却由此忧虑中共会变成农民党、小资产阶级党,红军战争会变成单纯的农民战争,指示中国党必须继续执行城市中心路线。这就形成了所谓共产国际难题。在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中共中央一连三次犯了左倾错误,并都对毛泽东等进行了批评、排斥和打击。毛泽东顶住压力,勇敢破解了共产国际难题,大胆提出了农村中心思想,进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进入中共最高决策层。1938年3月初,他赴莫斯科代表中共向共产国际作报告,使共产国际明确肯定毛泽东及中共抗战路线,而共产国际的支持成为六届六中全会确立毛泽东在全党领袖地位的重要保证。1940年3月,他回国后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协助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全面主持中央机构的调整、改革,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六届七中全会期间,他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工作,精心筹备七大,为第一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付出了巨大努力。任弼时因此赢得了全党和毛泽东的信任,这一时期也成为他在中央领导岗位上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1932年10月召开的宁都会议围绕红一方面军行动方向和军事战略发生了激烈争论,毛泽东被指责背离了临时中央的进攻路线,并被撤销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共产国际赞同中共临时中央的进攻路线,支持宁都会议对毛泽东的批评.不过,对于毛泽东卓著的军事指挥能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是比较赞赏的,并对强攻中心城市抱怀疑态...  相似文献   

18.
1931年扩大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共产国际支持下成为政治局委员,开始了“王明路线”统治全党的时期。王明及其支持者对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相继剥夺了其在中央苏区党、政、军的领导权,并试图将他送去苏联。但是共产国际十分赞赏毛泽东的工作成就,反对对其打击,并阻止了将毛泽东赶出中央苏区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正1928年6月中共六大召开,毛泽东缺席大会却被选为中央委员;自此到中共七大,毛泽东虽在党内历经沉浮但是从未出过中央委员这一级别,可以说中共六大奠定了他日后在党内崛起的重要基础。因为这次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而且是在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直接指导下召开的一次特殊代表大会,这一史实也被用作批驳"共产国际始终压制和打击毛泽东"观点的重要论据之一。但是为什么毛泽东缺席六大却当选了中央委员?其中缘由鲜有论  相似文献   

20.
从中共成立到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不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共产国际对中共领袖的产生和新老交替具有较大影响力。一大推举陈独秀为党的中央局书记,受到列宁意见的影响。第二届中央领导从当选开始,便明确中共与共产国际是上下级领导的关系。共产国际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到重大作用。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有关领袖新老交替的政策文明遗产,引入年龄因素和退休制度,废除了领袖职务终身制。十六大确立了"到点退休制"和"有限任期制",十七大开始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预备人选。规范的中央领袖罢免机制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