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覃爱玲 《南风窗》2014,(6):44-45
<正>中央政府对改革路径的选择是比较务实的,就是从编制、审批、财政等源头上把政府的活动管住,倒逼政府内部积极变化的发生。梳理最近几届中央政府的施政历程可以发现,每届政府开始施政后,都会进行一定的政府机构和职能调整,以便提高效率,实现自己的施政目标。而"简政放权"这个大家都烂熟于胸的政策词汇,因其对新一届中央政府的现实重要性,在过去一年和将来一段时间内,都具有关键性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3年工作时就谈到,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开门第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赵义 《南风窗》2012,(10):4-4
<正>5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其评论部对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采访,内容涉及社会管理创新。王荣认为,"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时代已逐渐过去,理性改革和决策问责的时代正在到来。尤其是在社会管理上,既有水太深、改革的"石头"难以摸着的问题,也有社会转型期矛盾叠加、河里的"礁石"太多的现状。深圳将加大政府改革、简政放权的力度,把政府为主的社会管理行为转化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治行为。  相似文献   

3.
姜凌雯 《法制博览》2015,(7):178-179
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站在了新一轮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本轮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但经济领域的改革要继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却是必要的保障。通过人大、司法等方面的改革,最终确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权力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策划人语当历史的大车驶入"十一五"的时候,中国的一轮改革已经进入尾声,经济增长亟需向经济发展转变,社会体制改革正待破题,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热议,有识之士开始讨论如何启动新一轮改革,寻找中国共识,共谋发展大计。让世界都措手不及的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既定轨道,"十一五"规划中的部分改革未能如期实现。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明年中国开始进入"十二五",同时担负着"十一五"重任的"十二五",既有着改革开放30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0,(19)
<正>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8月24日表示:"要进行税制改革,重新设计我们的税种,重新设计我们税收的分享比例,重点是要健全地方税的体系,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要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这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一个信号。其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受到普遍关注。舆论一般认为,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能力,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出现了问题。土地财政恶化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重要诱因,也是中央政府开  相似文献   

6.
"农民流动、土地流转"被视为当下中国农村最富历史性的变革,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在政府、市场等多种力量的推动下,一些地方的农地流转市场开始形成.其农地流转中呈现出的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方式的灵活性和利益的多元化等特点,对新一轮林权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班牙的经济体制改革就伴随着政治转型,其成功应对历次经济危机以及顺利加入欧洲经济一体化等成就无不归功于在政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对西班牙来说,未来要应对新一轮欧洲经济和债务危机,在达成政治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仍然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林华 《当代世界》2013,(8):43-46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阿根廷经济一直在"改革-危机-改革"的循环中蹒跚前行。在经历了21世纪初那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之后,阿根廷又进入到新一轮的经济调整过程中。本文将对30多年来阿根廷的经济改革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找出改革的症结所在。一.新自由主义改革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9.
石勇 《南风窗》2012,(7):8-8
"改革"又上路了。先是3月18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这份《意见》列了一个很长的改革清单,包括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接着,3月19日,第13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指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在改革方向上,要"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这些改革的框架出来,当然让人欣  相似文献   

10.
尹鸿伟 《南风窗》2007,(9):68-71
目前,洪森政府60%的行政预算需要依靠外国援助,但是按照乐观估计,假设柬埔寨到2009年开始出口能源,那么洪森政府将很快摆脱对西方援助的依赖,从而也无需听从西方国家的指挥去改革现有体制。这无疑将导致投资大国新一轮洗牌。  相似文献   

11.
策划人语城市中国正掀起新一轮"折腾"的浪潮,希望以城市化的基建规模拉动内需,应对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近年来,人们本已开始反思畸形的城市化进程,这种畸形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由地方政府联合商业力量主导的城市建设,过度集中为经济型开发,而鲜见社会型开发。与追逐经济利益的急切相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热情持续萎靡。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间与政治空间拓展乏力。  相似文献   

12.
尹鸿伟 《南风窗》2007,(8):17-19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桃花扇》中这几句形容世事兴衰无常的经典台词,恐怕要被改成“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被查了”,因为中央又开始新一轮的清理政府豪华办公楼、培训中心了。  相似文献   

13.
赵义 《南风窗》2012,(12):4-4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现在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都在密切注视着政府会如何出手。说起来让人感到有些尴尬的是,我们无数次听到各界人士都在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让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因为地方"大干快上"的背后是重复粗放模式的继续固化。政府也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目标,释放转变信号。但当经济增速实际上已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从埃及到也门、约旦再到巴林、伊朗,肇始于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从北非穿过整个中东直抵波斯湾,正蕴酿成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新一轮民主之波。约旦政治分析家坎哈威说:"警钟已经响起,其他国家领袖应有所醒悟,意识到民众已非常厌烦,他们要争取政治自由、实现真正的经济改革、杜绝贪污和用人唯亲。"  相似文献   

15.
越是经济困难时刻,人们越是关注政府改革。我们此次关注"小政府大社会"的地方实践,背景也是如此。围绕"小政府大社会"尤其是"小政府",各种观点分歧很大。具体到我们国家,经过历次政府机构改革,单纯从"法定"的公务员数量上看,无论是国别比较还是纵向比较,给人的印象是今天的政府已经是"小政府"。由于在诸多领域政府提供的必要管制、公共服务仍然不足,从逻辑上说,政府改革似乎是从小变大,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6.
吴洪森 《南风窗》2008,(2):94-94
从1978年开始启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到今年整整30年了。30年来的经济改革,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利"。利字当头的改革,最初在农村推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使农民、国家和城市居民三方得利,可谓皆大欢喜。随着改革推向城市经济,三方得利、皆大欢喜的局面就难以再现,从价格双轨制、企业承包制开始,到了股份制改造、地产改革等等。改革有逐渐  相似文献   

17.
叶竹盛 《南风窗》2014,(6):51-53
<正>在简政放权背景下,政府更多的是提供服务,因此对官员考核更多应该在服务指标上。但是服务怎么评价,不是让上面的人来评价,而是让公共服务的受众来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为决定官员升迁的最重要指标,即所谓"以GDP论英雄"。这一点常常被认为既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中国社保、环境、医疗等领域出现诸多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邢少文 《南风窗》2010,(18):65-67
现在的改革和30年前不一样了,由民间启动、取得局部性突破的机会少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提高了,而且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多地涉及政治体制,民间的力量就不够了,民间推不动,要靠政府来推动。但任何体制的改变,都会触及政府的既得利益,政府已经深深地卷入经济,卷入市场。  相似文献   

19.
双周·观点     
《南风窗》2003,(8)
明晰产权从行政改革开始 80年代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淡化了政府作为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的经济性控制和责任,却迟迟没触动政府作为社会行政管理者对企业的行政性控制和保护。结果,凡有助于政府减轻甚至摆脱经济责任和风险的改革措施或建议,都得到积极贯彻和尝试,例如“拨改贷”早早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智 《当代世界》2008,(10):50-52
2007年下半年,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出人意料地陷入了麻烦之中。各国政府为此出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性政策,然而时至今日,世界经济局势并没有出现转好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要遏制住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避免出现新一轮的世界经济衰退,必须了解当前世界经济遇到的问题,并找到其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