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寄生蠕虫病免疫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报道的有牛胎生网尾线虫、羊丝状网尾线虫、牛血吸虫、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等,研究方法主要是电离辐射致弱各个发育阶段虫体,制备虫苗免疫接种,或提取虫体的分泌代谢物免疫接种。 有关马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的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在1973年人工感染马脑脊髓丝虫病实验成功之后,以山羊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羊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进而探索马脑髓丝虫病的免疫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对宁夏自治区各县、市的1085只家兔和盐池等4个县的35只野 兔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检查,查出寄生蠕虫共16科28种,其中家兔(包括舌形虫和鞭毛虫)14科22种,野兔8科17种。在这些虫种中,有19种为宁夏区新记录,其中亚利桑那细颈线虫(Nematodirus arizonensis)、无刺细颈线虫(N.aspinosus)、曲颈瓶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retortaeformis)、印度小筛线虫(Micipsella indica)、北美栉状莫斯果夫绦虫(Mosgovoyia pectinata americana)5个种属国内新记录;棉尾兔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sylvilagi)、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等7个种为自然感染宿主新记录。对调查结果按科、种列出了虫种名录,并分析了全自治区兔寄生蠕虫的感染状况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Sarles 1938年发现Sarles现象(系一种沉淀反应)以来,蠕虫免疫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由于多细胞寄生虫即蠕虫产生抗体的复杂性和组织培养等的困难,与其他领域相比,蠕虫免疫研究的进展是缓慢的。1960年Jarrett等首创的牛胎生网尾线虫疫苗,发展了对线虫类感染的免疫学防御,并一度商品化(Dictol),但以后的研究和现地应用进展不大。到目前为止,在蠕虫免疫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很少,而且尚未生产出像预防传染病那样,可供在较大范围内预防蠕虫病感染的切实有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4.
绵羊肺线虫病是流行散布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寄生性蠕虫病,特别是寄生于绵羊肺脏内的丝状网尾线虫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往往给养羊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便列为绵羊最重要的寄生虫病。 过去为了控制和消灭绵羊肺线虫病(特别是网尾线虫病)在药物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有的药物或因疗效尚可,而使用操作极为麻烦不便(如碘溶  相似文献   

5.
用蠕虫学剖检法对贵州省犬、猫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共发现犬猫寄生蠕虫12科16属20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7种,线虫11种;与人畜共患蠕虫16种,易感且危害人或家畜严重的有8种。犬检出16种,感染率为100%;120只犬的平均感染强度为66.64条,平均感染2.8种;犬钧口线虫、犬恶丝虫、犬复孔绦虫和泡状带绦虫为优势种。猫检出10种,35只猫感染率为88.6%,平均感染强度为4.5条,带状泡尾绦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蠕虫酶与家畜蠕虫感染的免疫预防李国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寄生蠕虫包括线虫、吸虫和绦虫,引起多种家畜的相应寄生虫病,对世界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这些重要寄生蠕虫的控制主要有三点:第一需要确诊;第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管理来减少易...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鸡寄生蠕虫计36种,隶属于14科20属。其中吸虫6科7属11种;绦虫4科7属14种(含2个未定种);线虫4科6属11种。在所获虫种中,小型漏带绦虫Choanotaenia Parvus和合肥异刺线虫Heterakis hefeiensis为新种;安德烈戴纹绦虫Davainea andrei和热带变带绦虫Amoebotaenia tropica为国内新纪录;家鸡是东方杯叶吸虫Cyathocotyle orientalis、鲁氏前殖吸虫Prasthogonimus rudolphi、火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meleagris为国内发现的新宿主;分枝膜壳绦虫Hymenolepis cantaniana、少睾变带绦虫Amoebotaenia oligorchis等7个虫种为安徽省新纪录。此外,还对各种寄生蠕虫的感染率、感染强度、混合感染情况以及优势虫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8.
氟苯哒唑(Flubendazole)又名氟甲苯咪唑,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驱除猪和山羊的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后圆线虫等。吡喹酮(Praziquantel)是1975年原西德怡默克药厂和拜耳药厂合作研制成功的广谱抗蠕虫药。该药不仅对埃氏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有很好的驱杀作用,而且对其他吸虫和绦虫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笔者通过给山羊投服氟苯哒唑 吡喹酮控释药丸,旨在观察该药丸对山羊寄生线虫和吸虫的驱除效果以及山羊的增重情况。1 材料与方法1.1 药品 5 0mg/ g氟苯哒唑:白色粉剂,6 0 0g筒装,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9.
喉兽比翼线虫Mammomonogamus laryngeus(Railliet,1899)Ryjikov,1948 寄生在牛和水牛的气管和喉部,偶尔也寄生于山羊和鹿。本虫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和南美,在加勒比和南美还有人体被寄生感染的病例报告。喉兽此翼线虫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次在云南的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州)的发现为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报告了寄生于云南马体内的寄生性蠕虫共23种,其中包括吸虫2种:肝片形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2种:大裸头绦虫、叶状裸头绦虫;线虫19种:马圆形线虫、无齿阿氏线虫、普通戴氏线虫、小三齿线虫、锯齿状三齿线虫、尖尾喷口线虫、长交合伞毛细线虫、舌状毛细线虫、冠状毛细线虫、辐射环行线虫、帕氏阅齿线虫、杯状彼氏线虫、高氏舒毛线虫、马副蛔虫、马蛲虫、胎生普氏线虫、蝇胃线虫、大口胃线虫、马腹腔丝虫。它们隶属于9科19属。尖尾喷口线虫、小三齿线虫、舌状毛细线虫、冠状毛细线虫、辐射环行线虫、帕氏圆齿线虫、杯状彼氏线虫和高氏舒毛线虫等8种蠕虫为云南省首次记录。文内对固形线虫科和毛细线虫科的13种线虫作了扼要的形态学描述和量度。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三明市鸽消化道蠕虫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鸽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较少,但其总感染率高达82.61%(其中感染2种虫的占52.17%,感染3种虫的占13.04%)。鸽禽蛔虫和鸽毛细线虫为优势虫种,其感染率分别达56.52%和73.91%,交叉感染率47.82%,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阿苯唑对牦牛、绵羊寄生虫驱虫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药物 1980年7月25日由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的阿苯唑(丙硫苯咪唑), 批号80627,泥土色的粉末。不溶于水。塑料袋百克装。 (二)试验动物 选择自然放牧,并经粪便检查证明感染有胎生网尾肺线虫、丝状网尾肺线虫、原圆形线虫、肝片形吸虫、矛形复腔吸虫和胃肠道线虫的牦牛、藏系绵羊。 (三)时间和地点 于1980年8~10月在丹巴县格宗公社和道孚县红光公社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3.
据国外资料证明,砜苯咪唑(Oxfcndazole)对寄生于牛、羊、猪、马、驼骆等动物消化道的多种线虫均有极佳的驱虫效果,但对禽类尤其是水禽的寄生蠕虫的驱虫效果如何,国内资料甚少,为此我们用陕西省汉江制药厂提供的砜苯咪唑对鹅寄生蠕虫进行了驱虫试验,证明该药对鹅裂口线虫、矛形剑带绦虫具有极为满意的驱虫效果,对膜壳类绦虫也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对吸虫效果差。同时进行了该药对水禽的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14.
从2 0 0 1年以来,笔者对黑龙江省2 0个市、县鸡蠕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鸡蠕虫病分布仍较广,蠕虫寄生率和寄生强度也较高。因此,对鸡寄生蠕虫病的防制仍不容忽视。1 流行情况目前已经查出黑龙江省鸡的寄生蠕虫共有10种,其中吸虫2种:宫川棘口吸虫(Echinostomamiyagawei)、透明前殖吸虫(Prosthogonimuspellu cidus) ;绦虫4种:有轮赖利绦虫(Raillietinacesti cillus)、棘盘赖利绦虫(Raillietinaechinoboth rida)、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tetragona)、鸡膜壳绦虫(Hymenolepiscarioca) ;线虫4种:鸡蛔虫(Ascaridiagalli)…  相似文献   

15.
剖检甘南州的藏系绵羊60只,共检获寄生蠕虫12科17属23种,寄生蠕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和同盘吸虫。在一年内每个月剖检5只绵羊,检查胃肠道寄生线虫的成虫和第四期幼虫,证明当地寄生线虫的优势属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其中奥斯特线虫幼虫的寄生高峰期是8~10月,9月份为最高峰,成虫的寄生高峰期是7~9月,7月份为最高峰;细颈线虫幼虫几乎全年持续感染,高峰期在10月至次年5月,1月为最高峰,成虫全年都寄生,高峰期在12月至次年1月,1月份为最高峰;马歇尔线虫全年寄生都比较低,幼虫在9月份较高,成虫在1月份较高。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内外寄生蠕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细粒棘球绦虫)、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及节肢动物(伊蚊和微小牛蜱)microRNA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了寄生虫microRNA研究的前景,以期为寄生虫病防治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86年作者曾报道了寄生于蟒蛇体内的丝状蛇蛔虫(Ophidascaris filaria Baylis,1921)和渐细多宫线虫(Polydelphis attenuata Baylis,1921),最近我们又在蟒蛇体内发现有大量的无尾多宫线虫(Polyolelphis anoura Dujardin,1845)寄生,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一)虫体的形态描述 无尾多宫线虫虫体较  相似文献   

18.
长鼻分咽线虫(Dispharynx nasuta Rudolphi,1819)又名长鼻咽饰带线虫,是家禽体内常见的寄生线虫,在我国分布极广。据有关资料报道,已先后在北京、河北、陕西、新疆、天津、辽宁、吉林、江苏、福建、山东、山西、四川、台湾等地的鸡、鸭体内发现。常寄生于家禽的腺胃,有时亦可寄生于食道下端和嗉囊。 在新疆石河子地区,长鼻分咽线虫在鸡体内的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亦较大,尤其在较为潮湿和散养的鸡群中其感染率有的高达50~80%,最大感染强度在600~800条,有的高达千条以上,严重地威胁2~6月龄童鸡的健康,常造成腺胃水肿发炎,严重的腺胃溃疡穿孔,导致死亡。成年鸡感染强度虽然较低,但对产蛋量影响颇大,实为危害家禽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经调查,安徽省皖西四县家鸭寄生蠕虫计54种,隶属于16科36属。其 中吸虫8科17属30种(含1个未定种);绦虫2科12属17种;线虫6科7属7种。在所获虫种中,巴氏背孔吸虫Notocotylus babai和西纳背孔吸虫N.seieti为国内新记录;长茎锥棘吸虫Petasiger longicirra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cotyle concavum、叉棘单睾绦虫Aploparaksis furcigera,三色棘首线虫Hystrichis tricolor等12个虫种为安徽省新记录。此外,还对各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和优势虫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在进行畜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中,发现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黄牛体内寄生一种血吸虫,经鉴定确为牛血吸虫(Schistosoma bovis Sonsino,1876),系国内首次记录。 据文献记载,牛血吸虫主要寄生在牛、羊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有时也寄生在马、骆驼和其他哺乳动物,偶然亦可寄生于人体内。牛血吸虫主要分布在南非、埃及、意大利、印度、马来亚和印度支那等地,有的地区牛感染牛血吸虫十分严重,如在南罗德西亚有69%的牛只寄生牛血吸虫(Condy,1960)。牛和其他哺乳动物感染牛血吸虫病的临床衷现和病理变化,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所引起的病变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