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顺 《外交评论》2010,27(3):31-39
美国2010年版《核态势评估》报告,是反映奥巴马政府核战略思想的重要文件。奥巴马上台后,试图在“无核武器世界”理念下,推动根本改变美国长期以来施行的核战略。但这引起了各方争论,遇到了很大阻力。最终,形成了一个融合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妥协、折中的报告。透过报告及其酝酿阶段自由派与保守派的争论,我们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认识奥巴马政府的核战略,更可以看到美国国内政治的内在矛盾与冲突。正是在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中,这份规划美国未来5—10年核政策、核力量发展、核力量运用以及核军备控制政策的报告,留下了奥巴马理想主义倾向“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自核武器面世以来,核武器对美苏关系造成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在美苏军事和外交政策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一直是美苏推行其政治、外交及其军事政策的特殊工具。1945年7月16日,美国首次进行了原子弹爆炸试验。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其目的不仅仅是为  相似文献   

3.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 ,逐渐建立和发展起了一整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在此过程中 ,对回族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四个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回族政策做了回顾 ,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192 1 7— 1934 10 ) ;长征至抗日战争前的时期 ( 1934 10— 1937 7) ;抗日战争时期 ( 1937 7— 1945 8) ;解放战争时期 ( 1945 8— 1949 9)。  相似文献   

4.
战后苏联裁军政策研究(1945-1983)(摘要)王吉良战后苏联裁军政策是苏联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联实现对外总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五章按历史线索对战后40年苏联裁军政策进行分期考察,探讨战后苏联裁军政策形成与演变的各种制约因素,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军事透明思想源自美国的政治文化,应用于国际政治领域,既可作为建立互信的重要内容,也可作为与对手博弈的手段。早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即将其作为对苏遏制和竞争战略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其获益的关键是凭借自己在舆论和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为对手制造一个难以摆脱的"透明困境"。尽管当前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有着很大不同,但并没能阻止美国将这一军事透明策略应用于对华政策之中,在宣扬"中国威胁"、扰乱中国安全环境、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美国"战略再平衡"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美军事透明度之争很可能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6.
《外交评论》2014,(4):78-106
美国"新黩武主义"或"新军国主义"是21世纪以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一种国家安全政策,美国"黩武主义"对内把战争准备放在治国方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地位;对外把武力作为重要政策工具。其具体表现为长期维持着最庞大的军事机器(包括超强军力水平、广泛海外军事存在和庞大国防体制)、最为频繁地发动或卷入对外战争、始终把武备置于安全战略首位。美国"黩武主义"并非新现象,而是一种具有深刻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和经济—社会根源的外交与安全战略传统,在美国两党中都有众多拥趸。美国"黩武主义"虽然面临各种内外制约因素,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表现形式和实际影响不尽相同,但当今国际安全格局的单极性质,是其随时可能重新抬头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台湾问题的现状1、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冷战结束后 ,美国政府一直对中国推行的是“接触”加“抑制”政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 ,从根本上说 ,绝不是为了台湾 ,而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政治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国力的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的提升 ,美国日益感到中国强大所带来的威胁与挑战 ,其防范与遏制的重点目标从冷战时期的苏联转移到中国上来 ,而台湾问题则当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力图通过加强与台湾关系 ,控制海峡两岸局势阻挡中国的统一与强大 ,维持亚太地区目前的战略均势 ,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专业(研究方向:苏联对外政策) 三、问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当代国际关系(1945一1990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凯南的遏制理论 2.三环外交 3.北大西洋公约 4.新东方政策 5.尼克松主义 6.中东“六·五战争” 7.七一卜七国集团 8.勃列日涅夫主义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欧洲共同体市场建立、发展及其趋势。 2.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概论 一、简答题(只要求回答要点,不要求 展开分析,每题10…  相似文献   

9.
遏制思想的提出者乔治·凯南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与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将会构成对美国的直接威胁。因此,他主张对中国的遏制应采用"选择性遏制",即相机抉择使用经济、政治与军事的手段。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认为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受到中国的空前"挑战",提出"奥巴马主义"与"重返亚太"战略以牵制与遏制中国的发展。但在遏制中国的手段上,美国一改冷战时期以军事遏制为主的"全球性遏制"方式,采用了与凯南遏制思想一脉相承的"选择性遏制"方式。美国"重返亚太"将深深镶嵌进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的有关问题之中,对中国在该地区的重要海外安全利益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与“冷战”的缘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与“冷战”的缘起苏格“冷战”结束了,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达40年之久的美苏冷战,却继续给人们留下回忆并增添思考。①一般来讲,冷战时期的美国学术界关于冷战的缘起问题有三种学派。第一种是将责任归咎于苏联的“正统”学派;第二种是检讨美国责任的“修正”学派...  相似文献   

11.
有核国家为实现其政治目标利用核威慑推行以核武器为载体的核战略,服务于一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在国家的对外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头号核大国,美国的核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支柱,其发展趋势不仅与美国自身的安全密切相关,更关乎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看,当前美国核战略的调整与发展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同时也不乏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调整之前遏制中国的政策,开始实行对华接触以共同应对日益增长的苏联威胁,这一战略历经反复曲折而最终在90年代末定型。美国接触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接触",即通过大力发展对华经贸关系,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朝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演变。奥巴马政府时期,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经济接触增加了一些"经济防范"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其接触的方向没有变化。从2015年开始,美国国内掀起了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其核心论题就是美国的接触政策是否已然失败。2017年底,美国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随后中美在2018年爆发了空前的"贸易战"并持续至今,这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美国经济接触的终结,新的"经济竞争"态势拉开序幕,标志着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型。经贸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因而经济接触的终结和经济竞争的开始和演进,将会深刻改变中美双边关系乃至整个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13.
苏联历史上的民族问题一直没有处理好 ,以致于这一因素在苏联演变中特别在苏联解体中起了重要作用。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与民族政策激化了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 ,使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抬头 ,并与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相互勾结。它们不仅演变了苏联 ,而且解散了联盟国家。  相似文献   

14.
<正> 明确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是毛泽东的突出贡献.1947年5月,美国政府成立以凯南为首的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在制订对共产主义的遏制政策时,凯南就提出,在军事遏制的同时,还应当用和平的方法促进某种趋势,“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化.”1953年1月就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对和平演变战略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发表书面谈话,又一次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在道义上的攻势”和“军事上的守势”的两手策略.1957年4月23日,杜勒斯在纽约发表演说,提出和平演变的六项政策.其中提到要“推崇和赞誉那些为自由而流血的烈士”,“鼓励走向自由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从二战结束的1945年到1947年的两年间,由于大国关系、国际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对外战略随之进行调整,即从"积极防御战略"向有限扩张战略转变。这种战略转变加剧了美苏的权力竞争和利益争夺。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近年来,美国对台政策出现新的发展动向。台湾是美国全球战略与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会继续干涉台湾问题。美国的对台政策将受到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美国的台海战略重心仍将是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姜振飞的《冷战后的美国核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于2010年4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学术界首次从整体上对冷战后美国核战略对核不扩散体制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探讨的成果,它以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冷战后美国核战略调整为主线,  相似文献   

18.
目前苏联发生的变化标志着苏正进一步向资本主义方向演变。苏联发生的事件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很大。原因在于中苏两国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同。长期以来,苏联与美国一样奉行霸权主义,而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发展本国  相似文献   

19.
威尔逊主义外交政策理念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尔逊对集体安全观的青睐以及威尔逊主义中浸透的理想主义精神,深深影响着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威尔逊时代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理想主义”外交虽然不是肇始于威尔逊,但威尔逊在美国外交处于重大转变时期把这种方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自此以后也就成为美国问鼎世界时所持有的一种思想观念。威尔逊主义对美国的外交理念及美国外交的历史演变,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析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出台及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名的美国新中东政策——艾森豪威尔主义,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冷战宣言书,它的出台不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中东形成的“权力真空”,遏制苏联的需要,中东石油资源、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有关,更有美国自19、20世纪之交形成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关。可以说,“门户开放”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出台的深层原因。艾森豪威尔主义在其出台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在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三国应用了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