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宗教社会作用是宗教功能的动态表现,由于宗教自身结构的复杂性、社会条件包括制度环境和主导宗教的社会力量不同,宗教社会作用也不同,具有积极或消极两重性.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关键在引导.引导宗教发挥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是宗教工作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党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 ,是我们党制定宗教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我们党在创建之初 ,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处理我国的宗教问题 ,并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在应用中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提出了宗教五性说、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 ,为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宗教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宗教问题的理论基础。坚持我国宗教发展的中国化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中国道路为方向,以文化自信为优势,以守法依规为底线,以民族复兴为目标。沈阳市进行了"五教同行·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活动,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做了很好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论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发展,关于"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论断把准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时代脉搏,关于"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论断指明了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一论两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核,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宗教是一种普遍而持久的文化现象。经过新中国的宗教改革,宗教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形成了融"合作论""管理论""适应论""引导论"于一体的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要做好宗教的引导工作,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是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文化、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他们表达宗教情感的精神家园,在信教群众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宗教活动场所具有道德教化、心灵抚慰、稳定团结、慈善公益、对外交流等作用。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也是宗教发挥积极因素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宗教世俗化已成为当代世界宗教潮流,也是当代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当代社会的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宗教世俗化的重要原因;宗教对于变化着的社会条件,具有内在的适应机制,这种适应机制是当代世界宗教世俗化的内在根据。宗教世俗化实现了宗教信仰模式、宗教政治活动、宗教伦理观、宗教实体服务方向上的革新  相似文献   

8.
作为毛泽东思想组成部分中的宗教观,是毛泽东同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紧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问题的实践相结合而阐明的一系列观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因此,研究毛泽东思想中的宗教观对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做好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应坚持中国化方向不仅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积极推动宗教界在政治上自觉认同、社会上自觉适应、文化上的自觉融合等三方面入手,阐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对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宗教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理解、掌握、运用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党的宗教政策的不断完善及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来关注宗教问题,在其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十年历程中,党的宗教理论与政策也随之形成和不断完善。1931年,中共中央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规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政权分离原则。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进一步阐述:根据信教自由的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的存在,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信教的和不信教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基本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情况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性”的基本特点。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中.“长期性”是指: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信仰者的心理根源;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中国宗教的存在不可能不受到外国宗教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势必将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当前农村宗教热的现象无疑是此一特点的注脚,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本文先从文化、社会及心理方面论述宗教的长期性,继而以此对农村宗教热进行阐读,最后提出对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西方宗教矫正以神学救赎论、宗教转变论、社会学习和社会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监狱中的宗教矫正的活动主要有罪犯辅导和宗教教育等。宗教矫正活动具有非强制性、思想性、普适性、经济性、专业性和全面性等特征,不仅可以向罪犯提供希望并改造其日常行为,而且有提高罪犯自我认知、提供庇护、降低再犯率和减少监狱违规行为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体基础的情感纽带。宗教情感很容易使群体产生偏执和妄想,尤其在受到某种突发事件或者暗示的刺激时更为明显。从事宗教工作的研究者,尤其在培养宗教代表人士工作中,参与处置与宗教相关的各种突发事件时,要努力加强感性引导,增强信仰者的正确归属,避免信仰的盲动性;做好信仰者情感引导,发挥主阵地作用;加强代表人士教育培养,正确疏导信仰激情;认可信仰者情感同一,提升爱国爱教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宗教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对宗教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以中国宗教现实、党的事业需要和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为坐标和向度。邓小平宗教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毛泽东宗教思想,推动了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回到正确的轨道,开启了宗教工作的新时代。邓小平宗教思想堪称理论的宝库和方法的典范,对于今天的理论研究和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引导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从中华文化的历史深处去寻找力量和方向,把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作为实现宗教中国化的根本保障,把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作为实现宗教中国化的有力保障,把抵御渗透破坏、维护和谐稳定作为实现宗教中国化的基本底线,把促进文化繁荣作为实现宗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准,使我国宗教主动融入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宗教格局。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针对学界关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部分观点,有必要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列宁关于宗教产生的根源、"鸦片论"、宗教信仰自由、唯物主义辩证法处理宗教以及对"造神论"的批判等入手,客观认识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列宁社会主义宗教本质并不排斥宗教,而是随俄国特定社会环境对立和缓和交织发展,具有特定的时间性和局限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思想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性的基本特点.即: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形势下,宗教五性的特征仍然十分鲜明,并且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 一、充分认识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提高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自觉性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的宗教,有其…  相似文献   

18.
宗教工作始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积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指导地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做好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阐释;用好革命文化资源,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植入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仅用“鸦片论”概括马克思的宗教观是不够恰当的;马克思视鸦片为具有双重作用的药品,进入二十世纪后鸦片才被公认为毒品;宗教团体和信教徒是党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团结对象;宗教有复杂功能和负面作用,正确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当下的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时代。作为两大思想文化的主流———科学与宗教,它们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有人主张冲突论,有人主张融合论,也有人主张无关论。但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从现实应用的角度来看,宗教与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把握,来建立一个"科学—宗教关系体系",让这个关系体系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