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了鸭胚尿囊液中的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WPDV205株并提取了病毒基因组核酸。选用EcoRⅠ和BamH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病毒基因组DNA进行单酶切和双酶切处理,单酶切消化均产生4个片段,双酶切消化产生7个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病毒基因组DNA和所有酶切片段的分子质量。将这些结果与AV-127标准株和B8/78株基因组DNA由相同的内切酶消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株病毒基因组DNA的片段数目、大小与AV-127标准株和B8/78株基因组DNA的大致相同,但具有双酶切位点的较小片段的长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应用RT-PCR获得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片段,将HN基因片段定向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构建了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aA-HN,将其用Sac I线性化后电转化入P.pastoris X-33.经高抗性及阳性转化子筛选得到重组菌株X-33/pPICZaA-HN,甲醇诱导后,表达产物的上清液经SDS-PAGE、Western-blot和血凝活性检测,结果约在97 ku处有目的条带.比预期分子质量大,占总蛋白的53%,与N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具有较高的血凝活性.表明,HN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进行了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腹腔接种和1次脾内注射禽呼肠孤病毒(ARV)蛋白免疫小鼠,经3次融合后,共筛选出8株分泌抗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可与ARVS1133株、FDO株发生反应,而与IBDV,MDV,EDS-76病毒不发生反应。经亚类鉴定,AE7,AF8,BD1,DH10,EE5为IgG1;AD6,CG4为IgG2a;AG7为IgG2b。腹水效价在10 ̄3~10 ̄5之间。  相似文献   

4.
首次建立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抗体的方法。特异性鉴定表明,PRRSV不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与美国进口的PRRSV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35份猪血清的阴、阳性检出总符合率为82.9%(29/35),其中Dot-ELISA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进口试剂盒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对从华东地区分离的6株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血凝素(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分子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这6株病毒对SPF鸡无致病性,IVPI均为0,可被单克隆抗体4E7分为2个亚群.序列分析表明,这6株病毒的HA基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均为RSSR↓GLF,Ck/HD/16/07和Ck/HD/112/05的潜在糖基化位点与其他4株不一致;NA基因为N2亚型,其中4个毒株的茎部缺失3个氨基酸,而另2个毒株无缺失.  相似文献   

6.
用从当地分离鉴定的山羊B组轮状病毒KB-63毒株,在剥夺初乳的山羊羔体内传代繁殖病毒,制备抗原,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BELISA)。这三种方法经阻断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交叉试验表明,其特异性、重复性好。以双盲法将此三种方法与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作了对比研究,表明此三种方法均较CIE和PAGE法敏感。用这三种方法对成人、婴儿、绵羊羔、山羊羔、仔猪的120份腹泻粪样(包括实验室接种材料)进行检测,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6.7%、18.3%、25%,而CIE和PAGE的检出率分别为12.5%和8%。  相似文献   

7.
以抗链霉素、对卡那霉素敏感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株(血清型为8A)和抗卡那霉素、对链霉素敏感的C48-1株(血清型为5A)为亲本,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始终存在的条件下,以聚乙二醇(PEG,分子量6000)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然后在高渗琼脂平板上再生细胞壁,再转种于含卡那霉素和链霉素的双抗培养基上检出融合株。对筛选获得的2个融合株(简称为F2和F6)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在形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和毒力等方面均符合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性。通过血清型鉴定和双抗药性试验证明两亲本株菌细胞确已发生了原生质体融合和染色体重组,经反复继代培养证明融合株表型稳定。用F2制备的灭能苗免疫小白鼠,14d后攻毒,对两型标准强毒菌混合培养物1个MLD保护率为100%,10个MLD保护率为80%。  相似文献   

8.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型标准毒株(ATCCVR-2332)的ORF6及部分ORF7的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26374PS/26375PR,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6株PRRSV北京分离株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引物对6株病毒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RTPCR产物,并与ATCCVR2332株扩增产物的大小相当,而欧洲型标准毒株(LV株)未获扩增片段。进一步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发现这6株病毒及ATCCVR-2332的PCR产物皆出现相同的限制性酶切图谱,证实6株病毒均为PRRSV。  相似文献   

9.
对1日龄SPF鸡分别腹腔接种3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REV-T,DIA和C48株,测得试验鸡红细胞补体(C3b)受体花环率自接种后11d起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从接种后25d起(32d除外),又显著高于对照组。接种不同REV毒株的鸡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IC花环率的变化程度不一致,表明不同毒株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FM_14)及其荧光标记物(FM_14-FITC),对接种IBD疫苗、强毒感染和自然病例鸡组织进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AGP)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鸡接种疫苗后10天内DFA和Dot-ELISA均呈阳性反应,而AGP只在接种后6~8天的样品中检出抗原。22例人工感染鸡和40例自然发病鸡组织的检测结果表明,DFA和Dot-ELISA的敏感性基本一致,且高于AGP,它们的整鸡阳性率分别为96.8%、95.2%和38.7%;所有的AGP阳性标本Dot-ELI-SA和DFA均为阳性,后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7%。96批次(被检鸡群达38700头份)野外送检病例之脾、肺、肾和法氏囊组织切片DFA阳性率分别为40%,11%、10%和88%,而总阳性率则为95%。  相似文献   

11.
以PUC19质粒为载体构建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EcoRIDNA文库。根据已经发表的澳大利亚ILTV-SA2株和英国ILTV-V822株的糖蛋白g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DNA为模板,扩增出1.338kb的糖蛋白gB基因片段,用DIG标记制备成核酸探针,从ILTVEcoRIDNA文库中筛选出阳性重组子,得到一个EcoRI3.0kb的ILTVDNA片段。经酶切分析表明,该3.0kbILTVDNAEcoRI片段含有完整的糖蛋白gB基因,经PCR和核酸杂交表明所克隆的糖蛋白gB基因是特异的。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Clade2.3.4H5亚型禽流感病毒持续发生的抗原性改变及其引发的潜在的地方性流行,需要根据流行监测的抗原分析结果制备疫苗候选株。采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以A/Puerto Rico/8/34(H1N1)(PR8)AIV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lade2.3.4H5N1亚型AIV A/chicken/Hebei/2/2011(wt-HB株)的血凝素(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为供体,并删除wt-HB株HA基因中编码多碱性氨基酸的序列,成功拯救出1株重组病毒rHB/PR8。该病毒在鸡胚和MDCK细胞上均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对SPF鸡和鸡胚无致病性。这一研究结果为防控变异的Clade2.3.4H5亚型禽流感提供了良好的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3.
先后在江苏、浙江、四川等8省(区)从临床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中采集法氏囊病料,分离到32个野毒株,经SDS-PAGE鉴定,其中17株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应用交叉中和试验,将分离毒株分为5个亚型,用IBDVⅠ型标准变异株高免血清作中和试验鉴定,其中5个分离毒株有较高中和价,初步定为IBDVⅠ型变异株。将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传代致弱,与标准Ⅰ型弱毒株联合制成多价弱毒疫苗,免疫试验表明多价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组攻毒100%保护,对照组攻毒死亡率为92%  相似文献   

14.
将我国新城疫强毒株F48E9在SPF鸡胚增殖后提取RNA,用自行设计的一对寡聚核苷酸引物进行RT-PCR,合成了F糖蛋白基因片段。将此片段与pUC19质粒重组,转化大肠杆菌JM109,从阳性克隆中提取重组质粒,再用PCR法扩增,获得了同样大小的DNA片段。经用特异性抗体探针检测,证明该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5.
重组和构建了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将NDVFx基因片段经RTPCR扩增,插入经EcoRⅠ和(或)SalⅠ酶切克隆载体pUC18及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氏菌JM109株。用氨苄青霉素平板法初步筛选克隆,双酶切法、核酸探针、PCR及核苷酸序列分析法鉴定后,表明插入成功且阅读框架正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鸟枪法克隆鸡痘病毒(Fowlpoxvirus,FPV)基因组BamHⅠ部分片段,用Thgoxigenin一dUTP标记的FPV282F_4弱毒株BamHⅠ片段探针,点杂交,证实22个克隆插入了FPV282E_4弱毒抹DNA的BamHⅠ片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小不同的6个质粒pUA、nUB、pUC、pUD、pUE、pUF。6个质粒插入的片段A、B、C、D、E、F分别为7.3,4.9.4.2,3.6,3.2,3.0kb,分别以ClaⅠ、EcoRⅠ、EcoRV、HindⅡ、PstⅠ、SacⅠ、SacⅠ、SmaⅠ、XhoⅠ进行单酶切,又经适当组合酶切。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片段在在的单酶切位点为A:EcoRⅠ、SacⅠ、XhⅠ位点;B:EcoRⅠ、XhⅠ、HindⅡ位点;C:ClaⅠ、SacⅠ、SalⅠ位点;D:SalⅠ、PstⅠ位点;E:EcoRV位点;F:EcoRV位点。逃出7.3kb片段,选取片段中单一酶切位点BglⅡ,插入痘苗病毒(vacciniavirus,vv)P_7,5启动于和P_11启动子控制下的报告基因LacZ,构建成时时表达载体质粒,通过与FPV282E_4株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一生的重组病毒,可以表  相似文献   

17.
口服黄曲霉毒素B_1(2mg/kg)能引起雏鸡肝细胞明显损伤,表现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肝糖原减少,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口服蛋氨酸、N-乙酰半光氨酸能够提高肝脏细胞GSH水平。GSH能与AFB_1结合而解毒。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作用。口服亚硒酸钠能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能对抗AFB_1的毒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牛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中的口蹄疫病毒(FMDV)。第1组6份O-P液,采自人工感染发病牛,PCR检测结果都是阳性;查毒试验结果5/6阳性。其中1份样品的10-1,10-2,10-3和10-3.7稀释液的PCR检测结果也都是阳性;同样稀释的样品接种细胞,每稀释度2瓶,10-1~10-3都是2/2出现FMDV所致的细胞病变(CPE),10-3.71/2出现CPE。第2组样品是从野外采集的水牛O-P液,共52份。PCR检测结果9份为阳性,另7份为可疑(弱阳性);取接种了这7份O-P液的细胞培养液(无CPE)再作PCR检测,结果全部是阳性。52份O-P液样品分别接种IB-RS-2细胞培养物,并盲传3代,均未观察到典型的CPE。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不仅可用于检测细胞培养物和动物组织,也适用于检测牛O-P液中的FMDV。该方法比目前常规的查毒试验显著的快速和灵敏  相似文献   

19.
从国外引进的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2型(CAV2)和犬副流感病毒(CPIV)四联弱毒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增殖性良好的CPV-XN1,CAV2-XN3和CPIV-XN4株。另外还通过离体异种细胞交叉传代,获得的CDV-XN112弱毒株;从狂犬病毒(RV-ERA)株疫苗样品中筛选出ERA836株。经试验证明这5株病毒在5代以内可作为制苗用种毒。采用静置和旋转培养法高滴度扩增这5株弱毒,必要时还采用低温培养和物理浓缩法进一步提高病毒滴度。5株弱毒细胞培养物与保护剂按适当比例混匀,制成犬五联弱毒疫苗,给8周龄以上的血清抗体阴性犬每只注射2ml,在15d内产生针对犬六大疫病的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不低于9个月;—20℃保存期不低于24个月,2~8℃保存不低于9个月,室温(18~22℃)保存不低于60d,各种弱毒的滴度无明显降低,保护率达100%。给5000多只幼犬分别于2月和3月龄时各注射1个剂量(2ml)五联苗,9个月内进行追踪观测未发现不良反应。500余只免疫犬的血清学监测证明本联苗免疫力确实。  相似文献   

20.
减蛋综合征(EDS)病毒属禽腺病毒,虽然其血清型只有1种,但用限制性内切酶试验可将大量病毒分离物分为3组基因型。基因型不同,则由核酸翻译成的蛋白质也会存在差异。我们已证实鸭源EDS病毒JE1株和鸡源EDS病毒NE4株属不同的基因型。本试验利用S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