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邵火焰 《前线》2013,(12):199-199
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一生的最大业余爱好就是读书。他五岁的时候就能读《三字经》,虽然那时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但并不妨碍他阅读的兴趣,因为父亲已口授他学会背诵了。八岁的梁启超就能提笔作文,九岁时就一口气写下了一千余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胡为雄 《党建》2010,(5):52-53
毛泽东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是他成为伟人、作出丰功伟绩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数十午的读书生涯中,毛泽东积累了渊博的学识,也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毛泽东常常论及读书与学习,其相关思想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号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今天,认识和了解他一生的读书情况,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和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抱怨抽不出时间读书的同志,说到底是没有将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追求。因此,唯有视读书学习如饮食而一日不可或缺,做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才能抛开功利、摒弃浮躁,成为一个爱读书、肯读书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6.
陈云是我党杰出的领导人。改革开放以后,他经常号召全党多读书,多学习哲学。在子女成长方面,他也教导他们认真读书,并多次告诉他们,学好理论是政治上进步的基础,学好哲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蒋大伍 《当代贵州》2014,(20):60-60
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吴官正所著《闲来笔潭》,阅览部分章节后立即被其字里行间的质朴、细腻、深邃所吸引,受益匪浅。吴官正出生贫寒,从小历经磨难,为改变命运、实现抱负,从小就立志发奋读书。不管是大学毕业后到工厂做技术员,还是后来身居要职,他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爱好读书的习惯从未改变。这对我们基层领导干部来说,是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读书三到法     
《学习导报》2012,(9):44-44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9.
读书三到法     
宋入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恩。”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几篇要紧书。”我们认为,一个人即使没有做“经纶手”的宏愿,也应当“有关家国书常读”。可是一提起读书,就有人喟叹没有时间,埋怨环境不好,说出许多不读书的“理由”。岂不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是诚心好读者,在当今社会还能读不成书吗?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1,(35):65-65
薄一波1908年2月6日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蒋村,2007年1月1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9岁。薄一波一生都在读书学习,他晚年在《七十年的奋斗与思考》中写道:“我的七十年革命生涯是同不倦的学习始终结合在一起的。如今虽已垂垂老矣,但仍在学习。”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为我们树起一座读书的丰碑,"读书石"具有永远的昭示作用。读书无需太多投入,  相似文献   

13.
人生感悟     
读书的好处,可以增知,可以明理,可以长技,可以养德,一句话,可以使人的生活和生命切实地有意义。读书,原则上不可以搞“运动”。真正的读书,是孤灯一盏,坐在“冷板凳”上,埋头辛苦之事。大轰大嗡据说也能读进书去,那恐怕只能是瞎话!  相似文献   

14.
邓家富 《当代贵州》2011,(12):64-64
读书学习是我人生的永恒相伴。我生长在农村,坦白说,上高中前,读书学习是为了谋求一份职业;而参加工作后,读书学习成了我的爱好。列宁曾教导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现在回想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与读书学习这个爱好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的五大洲.在不同语言的角度里.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读书  相似文献   

16.
代妹 《学习导报》2011,(18):26-26
陈铭杰是个9岁的男孩,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小学低年级时,他通过努力,语数还能得优,但到了四年级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逐渐应付不了阅读和写作。老师们对他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他也反复说自己没用……陈铭杰的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可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但事与愿违的结果让他们濒临绝望——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天生的懒惰,拖拉,粗心,不太聪明……  相似文献   

17.
枣庄市张山子煤业有限公司采掘一区带班区长兼班长、去年入党的青年党员孙晋亮,在7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百米煤井下艰苦掘进.创造了惊人的业绩。他所带领的班组累计掘进巷道1897米,采煤12万吨,实现安全生产2451天。在生产之余,他坚持读书学习,先后在省、市级煤炭科技杂志上发表了13篇论文,研制了防止斜井跑车的防护装置——电动式自动挡车门。  相似文献   

18.
徐海东,1900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今大悟县)黄家老窑。祖上六代以烧窑为业。他自家有两个姐姐、五个哥哥;另有4个堂兄、一个堂妹,连同父母叔婶、侄儿侄女,全家32口人.以制造陶器为生。其母46岁得此幺儿,格外珍爱,但不料,眼睛失明,难得再见此儿成长过程。徐海东自幼聪明好学,9岁人舅父学堂读书,学习认真,成绩优异。但同学多为富家子弟,对徐海东这样的贫苦后代天生瞧不起,  相似文献   

19.
孟红 《党史天地》2009,(11):4-8
毛泽东作为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方面的事迹尽人皆知.而在学习上的事情,人们也对他喜读史书、于诗词颇有造诣及汉语功底深厚等熟知很多.但对于他学习外语的经历,外界却知之甚少。学外语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抓根本、把方向,做理论武装的“好班长”。王光明一直强调,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他切实履行党委抓学习第一责任入职责,带头学习、带头授课、带头调研、带头发言。他坚持每天读书两个小时雷打不动;每个双休日拿出6个小时用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