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山寨手机的迅速发展,山寨手机对市场主体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丈旨在通过对山寨手机的思考,分析山寨手机市场繁荣发展的原因,发掘山寨手机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并展望山寨手机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山寨”一词逐渐成为流行语,“山寨手机”、“山寨春晚”、“山寨赵本山”……越来越多的跟模仿有关的事物被冠以“山寨”戏称,使“山寨”成为一种让人反思和探究的“文化”现象。曾几何时,“山寨”产品风光无限,风头甚至盖过了正品,“山寨”一度成为数码产品的一种生产运营模式。“山寨”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山寨”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山寨”手机是“山寨”文化的始作俑者,并从手机行业迅速蔓延到其他数码产品领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山寨”之火越烧越旺,也殃及到安防这座平静的鱼池。  相似文献   

3.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扎根民间,迅速成长,成为一种代表复制化、模仿化的产业现象,代表平民化、娱乐化的文化现象。"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制造者立足模仿,乐于模仿;少有创新,难有创新。它们在给人们带来实惠和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假冒伪劣和低俗恶媚。以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去考量不难解决"山寨"问题。  相似文献   

4.
肖玉玲 《刑警与科技》2008,(19):150-153
最近,山寨手机被媒体频频曝光,“山寨”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山寨”已经成为数码产品的一种生产运营模式,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模仿、快速、平民。在山寨手机、优盘、MP3红火之后,数码相机、平板电视等也露出“山寨”苗头,山寨之火越烧越旺。  相似文献   

5.
蒋志培 《中国法律》2009,(1):38-39,94-98
始于2001年的山寨风,从最初的山寨手机、明星,到山寨版电视剧、歌曲、搜索引擎乃至山寨春晚,时至今日,山寨已成为网络、报纸、杂志上最流行的语言,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形成了独有的“山寨文化”。2008年,甚至被网友称为“山寨年”。  相似文献   

6.
山寨春晚,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一词成为2008年网络搜索最热词之一,2009年继续大热。2008年12月3日《新闻联播》对山寨文化进行了报道,令山寨现象第一次得到了官方的关注目光。  相似文献   

7.
侯莎 《法制与社会》2011,(21):205-206
山寨现象席卷整个中国,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本文从基础概念入手,将山寨现象细化为山寨商品和山寨文化。并对两种现象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读,指出深藏其中的文化根源,探讨了对山寨现象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8.
前面大家讨论的逻辑基础还有话语体系是不统一的。可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山寨,对山寨的现象,山寨的文化,山寨所包含的内容,都有各自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中国的“山寨年”,“无山寨,不销魂”是人们对山寨的终极评价。从手机到相机,电脑,从服饰到化妆品,明星,从电视剧到话剧,网站,山寨全面席卷,滚滚而来,乃至学术也出现了山寨版,  相似文献   

10.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这两年山寨文化炒得沸沸扬扬、山寨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的背景下,“山寨春晚”携“山寨”+“春晚”的吸引眼球之力,自其粉墨登场之日,便注定要成为舆论持续热议的焦点。虎年春节前夕,又有消息称:发起人老孟继牛年春晚失利之后,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09,(1):M0001-M0001,3
如果评选2008年的中国流行语,“山寨”一词无疑应占一个席位。眼下,这股从“山寨手机”开始的风潮愈演愈烈,几乎所有重要媒体都刊发评论员文章,对山寨现象进行探讨。而“山寨春晚”的出现,无疑是“山寨文化”登峰造极的一个标志。四川人老盂公开喊出“人民春晚人民办,人民春晚为人民”、  相似文献   

12.
当“山寨”现象继续在现实与网络中发酵,“山寨”到底是非法的“假冒伪劣”还是合法的草根创意,“山寨”的“粉丝团”和“棒喝者”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  相似文献   

13.
如果讲山寨现象涉及哪些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干脆忘掉“山寨”这个概念。总是在“山寨”裹面想这个问题还如何创新?如何迎合纲民?必将引到一个不太恰当的位置上去。  相似文献   

14.
何谓山寨手机呢?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对于“山寨手机”的解释是:“杂牌手机的戏称,就是没有自己的技术,完全靠攒件组装产品的手工作坊类的小工厂制作的手机,其外形通常都与一些知名品牌的热门产品极其相似,又没有比较正式的品牌。”目前,山寨手机已经在大规模地“攻城略地”,大量流入市场,在蚕食正规厂商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山寨手机到底动了谁的奶酪?笔者认为可以从国家,再到企业,最后到消费者三个层面来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吕斌 《法人》2008,(12):54-55
“山寨”——这个词已经是当今的高频率用语。近年来,随着山寨产品的逐步延伸,从IT到家用电器、从服装到食品,“山寨们”已经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山头,也给正牌厂商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山寨现象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寨是2008年在网络上兴起的新新词语,其基本意义是模仿.从最初横空出世的山寨手机,到现在的山寨春晚、山寨明星、山寨广告、山寨电影.等等,"山寨"现在已经演变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吴革 《中国法律》2009,(1):43-43
吴革:我认为山寨文化是网络创造的平民基础。 第一点,“山寨”文化已经形成现象,超过了“山寨”手机、电脑,更不是指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厂。他已经成为网络最有影响力的词汇,是网络创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现象在网上流行并逐步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山寨文化,如山寨明星、山寨产品、山寨商标、山寨作品等,分析了这种现象是否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在巍巍关山东麓的甘肃省华亭县山寨回族乡85平方公里土地上.刘瑞平这个名字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提起刘瑞平,认识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刘瑞平.就是华亭县山寨回族乡司法所所长.  相似文献   

20.
山寨时代     
2008年最红最火的词汇莫过于“山寨”.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电脑,从山寨明星到山寨电视剧,直到山寨春晚,山寨红遍网络,形成了空前的山寨文化。“无人不山寨”已成为当前一种生活状况,因此,有专家惊呼:“中国已进入山寨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