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务犯罪案件批捕权由上一级检察机关决定,对加强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制约,确保检察权特别是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依法正确行使,提高职务犯罪案件办案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对的措施主要是:调整自侦部门侦查办案模式;建立自侦案件的报捕证据标准并探索确立职务犯罪案件附条件逮捕制度;规范自侦部门与侦监部门的配合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刑诉法对逮捕制度做了较大幅度修改:一是细化了逮捕条件,二是改革了审查逮捕程序,三是延长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审查逮捕的时间,四是提出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要求,五是明确了捕后将嫌疑人、被告人送看守所羁押应及时通知家属。正确理解、适用这些规定,对于贯彻新刑诉法关于逮捕强制措施的司法改革,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检察机关应积极应对,构建相关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刑诉法对逮捕制度做了较大幅度修改:一是细化了逮捕条件,二是改革了审查逮捕程序.三是延长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审查逮捕的时间,四是提出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要求.五是明确了捕后将嫌疑人、被告入送看守所羁押应及时通知家属。正确理解、适用这些规定.对于贯彻新刑诉法关于逮捕强制措施的司法改革,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检察机关应积极应对,构建相关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强化我国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内部监督,形成依法、规范、高效的自侦案件侦查机制,是我国检察改革的重点之一。文章从我国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内部监督现状着眼,归纳了关于自侦案件内部监督的有关规定以及这些规定设置的法律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和完善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内部监督的设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云南省审查逮捕机制运作总体呈现逮捕率持续下降,但仍然偏高;证据不足不批捕人数占不捕人数比例上升幅度较大;自侦案件逮捕率明显高于普通刑事案件逮捕率;复议、复核改变原不捕决定的人数逐年增加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个逮捕条件适用的具体状况为证据条件把握较严,刑罚条件普遍虚化,逮捕必要性逐渐引起重视的特点。通过对规律和特点的总结梳理,本文从司法理念、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解决问题提出了六大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侦案件侦查监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侦案件侦查监督专指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过审查逮捕活动对自侦部门侦查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司法实践中,对自侦案件进行侦查监督存在较大困难。为改变这种局面,高检院进行逮捕权上提之改革,该做法具有一些弊端。强化自侦案件侦查监督,应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理顺自侦与侦监部门的职权关系,完善律师介入制度和保密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并规定制约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自侦自捕自诉等职权行为一直为人质疑,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的改革促进检察机关加强逮捕职权的自我监督,保证审查决定逮捕的质量,但司法实践中受执法理念、侦查机制、办案水平、检务保障等因素的制约,限制了程序设计的功能,因此应进一步规范逮捕条件,优化检察职权,完善配套机制,健全制裁措施,以保障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的落实,更好地实现逮捕强制措施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司法警察在自侦案件中没有决定权和指挥权,只有执行权和建议权,这是一种不完全的侦查权。要充分发挥司法警察在自侦案件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改革侦查权的配置,修订完善法律法规,赋予司法警察较为完整的侦查权。  相似文献   

9.
当前确立的自侦案件侦诉分离制度促进了检察机关内部侦查、公诉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但也存在着不利于公诉职能行使、不利于案件质量提高等弊端。因此,在侦诉分离的制度背景下,如何建立起一种以公诉引导,侦诉相互配合的自侦案件侦诉协作机制,成为现阶段改进和完善自侦案件侦诉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不起诉权力进行制约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不起诉权力制约有八种途径,但被不起诉人的申诉权被动接受性强、公诉转自诉案件的权力制约被虚置、自侦案件的不起诉缺乏权力制约.应逐步取消"公诉转自诉",赋予被不起诉人选择审判途径的权利,改革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不起诉的制约机制,完善不起诉决定的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立案活动进行监督,其为预防和打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由于自侦案件立案监督理念、执行力度以及保障基础等的缺乏,白侦案件立案监督存在着监督效力的局限性、监督救济的滞后性和监督程序的静止性等问题,鉴于此,我们应从立法、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上进一步完善自侦案件立案监督制度,以保证该项制度依法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2.
高检颁布的《规则》司法解释,对自侦经济案件适用取保候审存在不足:忽视自侦案件的特殊性。禁止性条款模糊解释难理解、不易操作;抽象性条款使取保候审缺乏司法操作性。修改《规则》中取保候审的规定,须遵循从严原则和明确原则。为正确取保,自侦经济案件财产保的数额也须确定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将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案件逮捕权交由法院行使,“上提一级”改革方案的改革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对刑事诉讼活动的影响较小,因而易于进行。作为一项制度性改革,能够达到监督者也被监督而且监督力度更大的改革效果,还使得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案件审查决定逮捕的外部监督模式的有效性凸显。实施“上提一级”改革措施后,审查逮捕的主体、报请审查逮捕的程序、审查决定逮捕的程序、逮捕执行程序等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审查批捕部门对自侦案件的侦查活动实行监督是检察机关强化内部制约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对自侦案件中的侦查监督仍存在诸多难点。完善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宜采取如下措施:1、明确立法,易于操作;2、转变观念,摒弃旧习;3、严于律己,接受监督;4、提前介入,捕后跟踪;5、加强协调,强化监督;6、不断学习,提高业务  相似文献   

15.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确立加强了逮捕程序的案件分流功能。通过对"基本构成犯罪"和"重大案件"的界定,可以明确逮捕各分流程序的案件范围和适用前提。该制度的案件分流功能具有减少审前羁押、加强对严重犯罪的有效控制和提高审查逮捕效率的作用。一般案件和附条件逮捕案件,适用不同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论自侦经济案件的初查王朝勇自侦经济案件的初查是检察机关对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筛选后进入立案侦查的必经程序,初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犯罪案件的成案与否和大小,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一、经济罪案初查的特点初查是指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在接到举报线索、交办案件后...  相似文献   

17.
确立自侦案件证明标准,可以指引证明行为和规范证明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自侦案件的刑事证明标准,应改变目前的一元化的定罪标准,实行多元化、多层次的证明标准,即不同的证明主体、不同的诉讼阶段,证明标准不应相同;不同种类案件以及同一案件的不同事实,证明标准可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践中,自侦案件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主要存在执行程序不完善、执行监督程序不规范,以及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进行进一步规制,以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是当前自侦案件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逮捕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逮捕率仍远高于不捕率。诸多类型案件逮捕率甚至高达80%,不捕率却仅有20%。然而,贪污贿赂与渎职侵权类案件有时逮捕率仅有20%,不捕率却有80%。究其原因,与逮捕必要性与社会危险性的错位及社会危险性的拆分与异化有重要关系。为此,必须厘清社会危险性的内涵及其与逮捕必要性的逻辑关系,立足于案件基本事实,动态、全面、综合地判断是否存在社会危险性。同时,还应明确有逮捕必要性是逮捕决定的正当依据,社会危险性只是逮捕必要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是加强自身监督、规范检察权行使、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后取得了强化监督的效果,但也暴露办案期限紧张、附条件逮捕缺乏法律依据、听取律师意见程序有待细化、不服逮捕缺乏救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立法建言和制度改进,使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在惩治腐败与保障人权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