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陕甘宁边区社会和谐诉求的历史话语中诠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和民生”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有利于剖析民族民生观的历史内涵和历史价值,更加彰显出民族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奠基者。面对"文革"后中国民生普遍贫困的落后局面,邓小平紧紧围绕为什么要改善民生、如何改善民生以及改善民生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把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生思想体系,指导着中国人民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而且实现了总体小康。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学习研究邓小平的民生观,对于我们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会与时俱进、与党同心,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开创了工会工作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提出并形成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以下简称工会维权观)。明确工会维权观的核心是以职工为本,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总结中国工会成立8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工会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工运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工会维权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本文仅就以职工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核心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建国60年来的伟大征程中,我国领导集体一直在孜孜以求地探索和发展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思想。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则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其科学内涵。这一发展不仅推进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且从政策上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形成了新时期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品质,这是由它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总结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和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地进行理论上的自主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永葆青春活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观念不断转变、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形成和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考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于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坚持人民至上思想,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坚持人民至上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得到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构建了坚持人民至上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综观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发展,贯穿于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社会主义观的播种、成长、在曲折中发展并不断超越的过程.成熟的社会主义观,可以加速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僵化的教条的社会主义观,则可能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负面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理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观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助于贯通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以及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解,从而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够科学地审视和前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改革和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它根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沃土,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精神来自物质的唯物观;在坚持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基础上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辩证观;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群众观;公然申明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体现了相对与绝对相一致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0.
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中共九十年来在推动民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已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民生观"。这种"民生观"不仅有形成的理论渊源,而且有独特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生理论,形成了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从人类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来看,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大理想;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教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来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2.
提出继续大力度推进环境治理,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在如何对待自然,如何保护生态的问题上,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系统治理的方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民生等关系;提出富有创新观点的生态自然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系统生态治理观以及全球生态共赢观等,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中国更好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重视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理念的本质内涵,成为检验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成败的根本。科学发展观对民生提高的深切关注,创造了一整套的民生理论和民生实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和最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经济观,具有全面体现科学发展的崭新性能和时代特征;同历史上的诸多民生追求和主张具有本质区別;形成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体系,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党的执政思想和治国方略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系列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强国观。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强国观充分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技强国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科技观,有效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强国观主要体现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强化科技服务经济与民生的能力以及紧紧依靠人民推动科技发展等四个方面,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建设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建设新社会的伟大探索。坚持开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针对新的实际。不断进行辩证思考,克服种种误导和偏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改善民生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而践行科学发展观则需要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是事物发展保持必要的张力、到达微妙平衡的辨证智慧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是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加强对这一民族理论体系的交流研究,并运用这个民族理论体系指导推动民族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发展丰富完善。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快民族地区民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李孝纯邓小平文明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对文明发展认识的又一次飞跃,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它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它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基本问题的思想前提;它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和可行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唯一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 ,她就领导着全国人民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就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 ,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 ,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