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和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价值形成的主导思想和根源.以大学生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和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剖析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贯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特点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创新形式相结合,建构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拓展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力度、重视创新融合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3.
徽商文化蕴藏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徽商文化中包含了团结、开拓、诚信、创新、拼搏等精神,在传承和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与要求,深入探析徽商文化的时代价值和重要作用,是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亦是绽放中华文明魅力之举措。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作出了新论断新阐述新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等重大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坚守伦理规范与道德根基,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与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是实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必然途径,是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等问题,必须通过发挥全媒体宣传优势,利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传承,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在"一带一路"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等途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6.
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其他族群的特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实现有诸多契合点,可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中推进"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匠心打造的大型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运用立体化传播,创造性地融合纪录和综艺两种不同的节目类别,一时之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新成功典范。本文通过对《国家宝藏》进行分析,发现其将传统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的完美结合之处,分析其中的创新特色,探讨当今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即党对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评价标准的具体态度和总体看法。回溯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历史,可分为孕育与形成、发展与曲折、修复与优化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传统文化观实现创新发展,走向强化与成熟。梳理其历史演进,可以得出四点经验启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民群众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维方法,必须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建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新的解释学范式,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创新达到了新高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逻辑契合、理论架构,进一步把握二者之间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新的文化底色和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华文化发展进程出现了重大转折。作为中华文化的最新表现形态,党史文化挽救和改变了中华文化的命运,开辟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境界。从中华文化发展史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与党史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既不能用党史文化来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也不能用中华传统文化来否定党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应当把弘扬党史文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完整事业统一起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党史文化基础上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应“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方针,要“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知,才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也才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福文化是中华儿女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瑰宝,闽东丰富的福文化资源蕴藏于闽东的地名、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以及饮食文化之中,加强对其研究有助于塑造科学正确的幸福观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情感的储备,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精神食粮,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提供传统借鉴。为了更好地发挥闽东福文化的当代价值,应通过促进两岸福文化交流、形成福文化价值共识、创新福文化表达方式、开设特色福文化课程等方式,传承发展闽东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公安队伍存在警民关系紧张、警队管理简单、缺少关爱、民警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追本溯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智慧,将警营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相结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儒学"仁学、礼义、中庸、保民"思想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明、奉献"一脉相承,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应当传承发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于培育警察素养、管理警队,营造"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儒警文化氛围,以建设一支并将其具有良好道德水平的当代儒警队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公安队伍存在警民关系紧张、警队管理简单、缺少关爱、民警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追本溯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智慧,将警营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相结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而儒学"仁学、礼义、中庸、保民"思想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明、奉献"一脉相承,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应当传承发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于培育警察素养、管理警队,营造"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儒警文化氛围,以建设一支并将其具有良好道德水平的当代儒警队伍。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不仅是大学的重要职责与使命,而且对于大学培养创新人才也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容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外经典文化的传承与自新、社会现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大学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入分析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内容与构成要素,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关键要强化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建设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剖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义,厘清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指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客家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西客家祖地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本文在明确客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厘清两者的关系的基础上,以龙岩学院为例,积极探索客家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石浩  杜仕菊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4):97-106+115+1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形塑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构筑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框架,也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赋予内生动力。对标新时代精神共同富裕的要求和目标,从文化供给来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挖掘与阐发不足;从文化消费来看,深受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价值立场不符的思想和观念冲击;从文化参与和发展来看,存在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求不匹配的城乡及区域不平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主要有:以物质奠基,健全城乡及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以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以创新驱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