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它以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使广大读者为之着迷;同时,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赋予了作品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主题,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本文比较全面地回顾了近十余年来《西游记》研究的情况,评价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作者在论述中对《西游记》是不是神话小说、是不是浪漫主义艺术、是不是游戏之作等争议的热点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作者提出的新论点主要是:对于《西游记》,尤需用文学接受理论来认识其双重价值;认为探索《西游记》的主题,不应仅仅局限在对主人公行为的解释上,作家设置孙悟空传奇经历这条线索,是为了展示封建统治阶级体系的罪恶;《西游记》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对现实社会黑暗秩序的抨击和否定,而不是理想的预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西游记》的文本出发具体分析了观音菩萨的形象、地位及其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结合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观音信仰,分析作者在《西游记》中如此重视观音菩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红色经典"在文学史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主要指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出现的那一批反映当时意识形态特征的文学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如《林海雪原》《红旗谱》等,颇具民间性。这些小说从整体上体现了当代意识形态与民间的对话,同时对民间叙事形式的借鉴使这些作品既迎合了主流文艺体制要求,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久不衰的“赌赛”风气,《西游记》善于将各种争强好胜的预测打赌与武力打斗以及心智斗法等游戏性较量纳入“赌赛”命题加以叙述。在这些“赌赛”叙事中,孙悟空与各路神仙、妖魔不是为了赢钱争物,而是以“赌输赢”“决胜负”为意。小说既借预测结果的“赌赛”叙述增强小说文本的悬疑性;又借武斗竞技“赌赛”叙述满足读者寻求惊险刺激的审美心理。各种“赌赛”叙事还将争强好胜的“心魔”蕴含其中,既使得神魔小说饱含世俗性,又有效地服务于“游戏中暗传密谛”创作主旨。从“赌赛”叙事维度看,《西游记》是一部“游戏”小说,蕴含着悬疑、惊险以及庄谐交织等多元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只有把《红楼梦》还归其人文环境,才可能揭示这部伟大小说的深厚生命内涵。本文对《红楼梦》的阐发从两个层面着手:情属于直接的层面,心性属于根本的层面。《红楼梦》既继承了《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中的有情世界,又能够超越二者的隐晦基调;而后一目标的实现,实有赖于《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中洋溢的心性精神。从这两条线索,可归结出《红楼梦》的文化生命结构——心性之情。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金瓶梅》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并列,被称为"四大奇书"。全书的故事内容以男主人公西门庆的生活为线索来写,塑造了西门庆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历史内容和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通过女人世界,描写了一个黑暗和腐朽的时代。《金瓶梅》不仅是为一个富商、恶霸、官僚三位一体的人物立传,而且是一幅生动地展现市井生活的时代画卷。这是《金瓶梅》在小说创作上一种新的开拓,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走上了更加成熟道路。  相似文献   

8.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载体,唐代李世民大力提倡道教,《老子》被称为《道德经》,到了唐玄宗时代,《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老庄”成了道教的必读经文。《老子》原著不过五千言,《庄子》一书也不过三十三篇,它们是一字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包揽三玄三要的妙义,从中能体会到许多艺术的法则。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老庄”,历代的中国山水画也充分体现了“老庄”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红岩》一书中描写了革命者利用一切机会与敌人做斗争,这其中包括做诗、作对联、唱革命歌曲等。《红岩》小说通过插入的这些“诗”与“歌”更好地突出了小说主旨、塑造了人物形象、烘托了战争环境,也借助这些“诗”与“歌”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巧妙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被西方评论界视为加世纪女性主义和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作。运用主体间性理论从读者接受视角分析该小说文本,不难看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多重叙事视角以及隐喻性语言的叙事手段,不仅使小说独具一格,同时也给读者的解读活动留下了诸多悬念和空间,这些特色使小说《宠儿》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小说并不是完全逃避现实生活的“天方夜谭”,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实、艺术与思想已不再相互脱节,而是并置在一起相互促成。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作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生活、艺术与哲学的共存与互融。  相似文献   

12.
苏蕙的《璇玑图》被认为是回文诗的集大成之作,历代解读、模仿它的不乏其人。本文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对有关它的民间传说、文献记载、历代文人的题咏加以考察,来探求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两个“女儿国”乌托邦——西梁女国与《她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与20世纪美国小说《她乡》中都出现了“女儿国”这全部由女人组成的社会,两部作品分别对这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女儿国的生活进行了描述,本文从作品对两个女儿国的生活描写着手,通过比较分析,试图找出女儿国这样的单性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和鲁迅都是叱咤文坛的现代派作家,他们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德伯家的苔丝》与《祝福》分别是哈代与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之一,都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且借助书中人物的命运对当时罪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有血有泪的控诉。纵观这两部小说,从两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的目的,题材的发掘、苦难主题的突出、写作手法的运用,作品思想内涵,以及人文精神的底蕴等等方面对其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在借鉴了传统的框架结构小说和书信体小说的基础上,特别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等方面有开拓性创新。  相似文献   

16.
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表达了加拿大人对国家身份的文化想象和诉求。小说表达了反文化殖民的思想以及通过艺术想象容纳和接收本土性的愿望。作者认为民族身份的构建应当深入到民族内部,从文化上结合本土元素,构建加拿大的神话和文化。通过解读小说中加拿大民族身份和文学叙事之间的关系,可以阐释阿特伍德作为一名作家对文化和社会的广泛关怀。  相似文献   

17.
从形象渲染、语言锤炼、环境氛围、战争场面等四个方面浅探《曾国藩》在小说艺术方面的缺陷。从中悟出历史小说固然要在文化色彩、思想深度方面超越前人,做出开拓,但绝不可偏废“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应该做到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18.
《史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写人艺术成就出色的两部代表作品。《史记》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典型。司马迁以其独到的眼光选择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为其立传,使这些历史人物形象名垂千古;曹雪芹用艺术家的眼光塑造了《红楼梦》中的经典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文学创作中也是熠熠闪光。综观《史记》和《红楼梦》两部作品,尽管一为史传文学,一为小说,但《史记》的写人艺术对《红楼梦》里的人物塑造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怀念狼》这部小说一方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创作成就,一方面又引起了不少争议,可谓集成就与争议于一身。“成就”体现在对“商州”系列作品中开创的独特小说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上,“争议”集中在对新式创作方法的尝试方面。《怀念狼》集中反映了贾平凹个人小说创作的艺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分析,结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西游记》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