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市要首度尝试镇级市建设。"按照小城市规模,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合肥率先将基础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建设成镇级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具有较强集聚带动能力的镇级市以及镇级市集群,从而加快合肥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合肥镇级市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时结合合肥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推进合肥镇级市建设的策略建议,旨在为积极推进合肥镇级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市要首度尝试镇级市建设。"按照小城市规模,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合肥率先将基础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建设成镇级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具有较强集聚带动能力的镇级市以及镇级市集群,从而加快合肥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合肥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推进合肥镇级市建设的策略建议,旨在为积极推进合肥镇级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设“镇级市”: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镇级市"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了城市化发展模式非常科学的空间布局结构,是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镇级市"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模式,是从根本上破解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难题的科学壮举。"镇级市"同现行的"小城镇"有着质的差异,建设"镇级市",规划起点必须是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充分体现以城市化带动现代化、社会化的标准制定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3月25日 青岛试点培育5个“镇级市”。3月25日上午,青岛市正式启动小城市培育试点,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莱西市姜山镇、即墨市蓝村镇、黄岛区泊里镇5个强镇成为首批试点镇。这也标志着,山东成为继浙江之后第二个启动“镇级市”试点的省份。  相似文献   

5.
随着沙湾融入乐山"双百大城市"规划的历史机遇,沙湾区按照"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思路,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为全区工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当前沙湾区城镇化发展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产权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资兴市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也是湖南唯一的县级综合试点。如何通过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本文对资兴近几年进行的大胆实践与探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困难及原因,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当前合肥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外向度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意识,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县域工业化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途径,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坚持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先行",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民营化"五化"联动战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合肥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合肥经济圈实现田园城镇化发展,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合肥市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义务成为实现经济圈田园城镇化发展的龙头。提出田园城镇化概念的基本目的是突出合肥经济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避免大城市病,始终把握住“以人为本”的宗旨。本文提出的合肥经济圈田园城镇化的战略构架是“两环两圈两切”。这既含有推进合肥经济圈新型城镇化良性发展的出发点,也含有推进江淮城市群良性发展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江阴市新桥镇在新型城镇化探索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产业非农化、居中集中化、农民市民化为突破点,逐步走"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新桥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效,重点解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现实困境和深层矛盾,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近几十年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城镇化重量不重质、城镇布局上存在盲目性、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落后于城镇化的规模扩张、大城市过度开发使其开始面临一系列"城市病"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让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为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本文从改变观念、完善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八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其对城镇化的认知、评价影响到新型城镇化的走向和目标。对济南市平阴县农村居民的调研显示,他们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基本准确,并感受到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快速扩展;城镇化过程中他们最担心的前三个问题是"房价"、"上楼后的政策落实"和"就业";制约城镇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是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和就业等;政府对农民的扶植重点依次是就业、公共服务和市民素质的提升。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愿望和需求,要保证农民的参与权,要把有序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自1999年开展试点以来,历经"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住宅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自2006年7月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个政府主导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引进了康拜、西伟德、罗宝等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一批住宅产业化试点、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国家批准合肥市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希望通过试点,探索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区域创新发挥示范作用。这是合肥市一个十分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在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成效,对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占得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报告主要通过合肥现有优势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对推进试点市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为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发展转型,是后发国家(地区)实现赶超、突破和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后发省份,近年来,安徽正积极实施各项创新试点试验,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与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再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以及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等,这一创新试验轨迹体现了安徽寻求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愿景。本文以安徽创新试点试验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践探索为例,对我国中西部后发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的城镇化水平还相当低,尤其是产业支持力度不够强,基建设施也不够健全,带动以及辐射力尚未真正产生。所以,全力以赴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一重要机遇期,大力推进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步伐,这对于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的城镇化与现代化显得极其关键。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和小城镇发展的关系,论述了小城镇在西部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西部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区镇合一"是加快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工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路径。启东市积极推进区镇合一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具有启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总结启东市实施"区镇合一"管理模式的基本做法、主要特点,提出启东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更好地推进启东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我们面临的长期历史任务。推进沙湾跨越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两化"互动为抓手,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共建,把沙湾建成四川经济强区和乐山独具特色的绿岛新城,努力成为全市"两化"互动的先行区。  相似文献   

18.
合理开发环巢湖旅游资源,将极大地提升合肥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影响力.环巢湖地区做为探索内湖治理与环湖城市发展新路径的试点与示范,完全可以在大生态、大旅游、大产业的理念下,探索出一条新型的旅游型城市化道路,开创属于自己的“巢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理念出发,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建立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指标,并计算出协同度,然后根据北部湾四市2007-2014年的数据对影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偏差抑制其协同发展,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会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底,泸州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掘利用具有泸州特质的文化资源,鼓励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升泸州知名度与城市文化品位,才能促进城镇化的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