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以来,由于资源的开发利用,陕北经济迅速增长.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诅咒"的迹象.文章在分析陕北资源富集地区可能产生"资源诅咒"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规避"资源诅咒"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静 《理论导刊》2001,(5):34-35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这已是全国上下的共识。那么,西部是不是也只能走这样的路呢?答案是肯定的。西部如何来实现自身的工业化呢?是走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工业化(或称乡村工业化)的路子,如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那般;还是将工厂集中到城镇和中小城市,通过人口迁移和流动来实现人口城市化,从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本文就此作一探讨。1.就地工业化模式有专家认为,温州发展模式对西部大开发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为温州在改革开放前可以说是沿海地区的“西部”,客观条件是“三少一差”:人均耕地少、资源利用少、国家投入少,交…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0)
新型城镇化的原则在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拟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资源开发和保护为个案,探究煤炭开采作为当地工业化道路的深层原因和对环境、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分析破解资源诅咒下县域经济发展困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首次基于政治资源诅咒效应理论,从融资平台视角分析了地方债务风险形成机制。发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政治资源诅咒效应,即相对丰富的政治资源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工具,弱化了风险控制意识。同时为维系政治资源较高的投入,增加了地方政府利用政府债寻租的机会,挤占了地方债有效利用的空间,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较高风险。从控制政治资源关联度、优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机制、构建风险管控体系及加强公司治理等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地方债务风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美国、日本和欧盟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美国主要实行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资本技术推动型发展模式;日本将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政策扶持下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发展模式;以英法为代表的欧盟则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走文化资源驱动型发展道路。这些国家都遵循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原则,使其文化产业在全球占据了应有的位置,成功地解决了文化产业走什么路以及怎么走的问题,给中国的启示是政府实施对文化产业全方位的扶持和引导、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供给和市场竞争体系、选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来开发以及培养非政府文化组织等。  相似文献   

6.
一、人力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战略资源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人才、科技、管理三足鼎立时期,这三足实质上都是立足于人力上。这表明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依赖的战略资源的重点已开始转移,前工业时代重点在物力,依赖自然资源;工业化时代重点在财力,依赖资本资源;如今重点转向智力,依赖人力资源。故有人把21世纪称为“智力之战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世纪”。这种发展战略的转移,反映新料学技术革命,促使知识、智力、智慧、潜能开发成为发展生产力,夺取经济成就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工业、智蠢产业将成为人…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信息化作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重大形势和任务,必将有力地推动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黑龙江省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府信息建设的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政府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政府信息应用项目取得明显效果.针对黑龙江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加以解决,以加快推进黑龙江省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拓展经典理论,重点关注了"资源诅咒"效应对区域经济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资源丰裕地区资源产业的发展反而使要素累积非常有限,由此对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不利影响。分区域比较发现,由于技术等方面条件的落后,高资源禀赋地区中间品制造业行业越发展,对上游资源禀赋的粗放开发利用越多;反而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能更好地达到规避"资源诅咒"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德升 《理论导刊》2012,(6):87-90,98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从我国总体自然资源和经济增长情况的比较分析来看,我国"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还难以确定,但对省级数据的研究发现",资源诅咒"现象在一些省份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要破解"资源诅咒",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从财政政策角度,可以通过改进和完善预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机制和政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的陕北经济开发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区是西部典型的资源富集区.通过对陕北地区资源、产业与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分析,陕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定位应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体制创新;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以能矿资源开发作为优先领域,加速转变生产方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竞争战略”是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于今年二月五日提出的新的战略观念,是今后一个时期乃至二十一世纪美国国防发展的总体战略。“竞争战略”的提出,标志着里根政府首次将完善军事理论、加强军队建设、更新武器装备的指导思想纳入了战略的轨道,使美国防务战略的内涵除军事战略外,增添了新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竞争战略”表明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20世纪领导了世界创新,从而也领导了世界经济.美国之所以能够领导世界创新,源于其高效运行的国家创新体系.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主要由企业、大学、联邦科研机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各级政府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等构成的高度成熟的“官产学研”互动网络,它具有有效配置创新资源的市场、高度完善的创新环境、为创新保驾护航的政府等特征.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行,是因为美国有着超前的国家创新战略.借鉴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战略,有助于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实现我国到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政府目标管理为研究起点,从理论层面探究绩效管理与战略管理在政府运行中的导入机制,并提出“绩效战略”这一理念是现实之需.美国《政府绩效与成果法案》以对“战略规划”和“绩效评价”的规定为主要内容,超越了传统政府绩效评价体制,是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理念的双重体现.以这一法案为依据的联邦政府战略规划和绩效评价体系实质上是绩效战略实践的典范,对我国政府管理重大的启示意义在于:一是以目标管理为基础,推进绩效战略;二是加快绩效战略法制化;三是推进政府部门绩效预算改革.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6,(4):43-44
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韩国确立并实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开发完全置于政府主导之下;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民间主导型”,政府在科技发展方面的角色也由“全面主导”向“政策引导”转换,但政府推动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依然未变。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的地位极关键,特别是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政府管理体制的创 新、政府适应WTO规则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执政以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阶段性调整。转移战略关注点,全球战略重心进一步向亚太倾斜;转变军事战略思维,由全球反恐转向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灵活运用“巧实力”,外交手法由单边主义转向多边主义;改变民主战略,由强制输出转向示范引导,由强制改造转为稳定为先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9)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在全国范围内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油气、矿产资源方面集中了全国65%的矿产资源。因此,随着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矿产资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并未给西部地区带来明显的增长成效。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条件下,西部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解决西部目前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西部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进一步论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较完备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较完整的优化西部产业结构的主要理论和具体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了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推动人才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已经实施5年,它是以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目标,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际竞争优势,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美国实体经济持续复苏,本国企业回归意愿增强,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上升,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使美国经济"虚实脱节"的状况有所改善。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发生了跃升式的增长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借助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促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培养和造就“政府软实力”的问题,正在引起政治学学界一些学者的兴趣。而在行政实务领域的地方政府,则对于这类“软实力”追求得更为积极。“政府软实力”,应当不算是一种理念上的自创,而是借用了国家或企业在追逐软实力方面已有不短时日的实践资源。其概念的原发之处自然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权力大未来》一书中对软实力做的界定,即“软实力主要依赖于三种基本资源:它的文化(在对他人有吸引力的地方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