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本质上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政治文明。首先 ,在政治文明的制度变革上 ,社会主义否定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政治制度 ;其次 ,在政治文明的价值选择上 ,社会主义否定了那种崇尚强权、表现剥削、张扬两极分化的政治理念 ;最后 ,在政治文明的主体地位上 ,社会主义否定了社会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专政 ,第一次实现了由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真正确保了占人口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地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与人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密切相关性,体现为共同的逻辑出发点、理论分析批判视角和价值目标。在逻辑出发点上,二者都从科学的实践观切入;在理论分析批判视角上,二者都采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自身关系的三维分析批判视角;在价值目标上,二者都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这些相关性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扬弃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对人本之人与人本之本、对存在论意义上之人本与价值论意义上之人本在认识和侧重上的异同。他从主张意识的人和人的精神自由转向关注受世俗社会束缚的人和人的解放。此后,他从异化之维确立了人的理想化本质,最后又转向实践之维并确立了人的社会本质。以人的社会本质为中心,并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形成了独到的人本思想。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人本之人主要指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人本之本则指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到社会发展实践中,他的人本思想又表现为社会的发展依靠人、为了人。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上突破了“人是手段、物是目的”、只从“物”的方面理解生产力、“受动式”实现人的发展等传统观念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出了新的概括 ,提出了在主客体的良性互动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5.
曾红宇 《理论月刊》2010,(6):175-178
建国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应和着时代发展的脉络,在教育导向上经历了"政治人"、"经济人"、"人是人本身"的演进趋向;在教育方式上经历了多样性、单一性、开放性的更替趋向;在教育理念上则经历了"灌输"论、"认知"论、"生活世界"论的递嬗趋向。对建国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向的分析,将为新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今天你上厕所了吗?"新加坡人沈锐华一边打招呼,一边掏出自己印有心形马桶盖图案的名片。1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冲水马桶式公共厕所。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直到今天,全球40%的人仍然没有厕所可上。26亿人只能在田地、河岸、海滩、垃圾堆甚至街道上"解决问题",粪便渗入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关于"立体看人、精准识人"的重要思想,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构建了科学考察识别干部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同志识人用人思想体系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光辉:在考察标准上把握现阶段新变化新特点,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设定标准;在考察理念上运用联系的观点,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在考察机制上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干部,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考察途径上坚持全面、把握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考察方法上"四观四看",在实践和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习近平同志的识人用人思想为新时期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明在带给人类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负面效应———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为此,只有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偏颇,进而建设兼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互补与共同发展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相统一的高级文明社会。这就要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确立“生态至上”的自然价值观,在人与社会关系上树立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告别物质至上主义,在人与自身关系上确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肖冬华 《求索》2012,(12):90-92
在人与水的关系上,追求和谐的基本理念源远流长。文化维度下,人水和谐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塑造了中华语言文字,构筑了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历史维度下,源远流长的人水和谐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华文明史上绽放出了熠熠的光辉,对于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水环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水环境持续恶化、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频发。当下恶劣的人水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居民健康安全。人水危机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其根源在于人为。为此,当下,我们要弘扬中国古代的人水和谐思想,重建当下人水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人类从物质人、生物人、社会人到信息人的嬗变,提出了"钱、权、知识、情感、艺术、虚拟"六维信息人向量模型和信息力学概念,在基本层面上阐释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11.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后,“以人为本”就成了媒体上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不论是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还是在一般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乃至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随处可见“以人为本”的说法。哲学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说来复杂,如若一味作学理上的辨析,可能反而埋没了作为执政理念的“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我以为,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始终把人性的、人道的、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观念放在首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教育人和塑造人。思想政治工作与人的塑造两者在目标上具有同一性,在方式上具有相互渗透性,在任务上具有相互交融性。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塑造,有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得旭 《人民公安》2009,(16):52-54
日本警方在爱知世博会上,采取了专门的人群控制策略,并根据人群密度划分了四个安保等级,6万人以下、6万至10万人、10万至15万人、15万至28万人安保级别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福柯都对现实的人进行了深度关切与多维度论证。在内涵的问题上,马克思从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类存在物、实践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等五种属性进行了理解;福柯从现实人的所是、所思、所行等三重特性加以解读。在现实人的塑造上,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是主要途径,福柯则主张微观权力运作。在解放方案上,马克思强调社会革命的路径,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的方案。马克思的论证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总体角度,而福柯侧重于从微观的角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1983年3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筹备恢复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1984年9月正式开学。我院教务处随社院的恢复而建立,是院长领导下负责教学管理的部门。几年来,教务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由1984年的6人发展到现在的12人,其中正、副处长五人,教师6人,工作人员4人。在机构设置上比较完整,在教学管理上  相似文献   

16.
陈世润  陈开敏 《前沿》2007,3(11):161-164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一个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运动过程中的各个历史阶段上展开,也就是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确立现阶段上的现实目标和具体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尽管还不完全具备人的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但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和谐社会背景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学说,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丰富和发展都是它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从生产力、市场经济、社会体制、教育等角度分析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和谐社会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百家争鸣以其自由言论和民主辩洁的业绩成为辉煌时期的辉煌构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已经具有了什么样的价值、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这两个将价值关系与价值判断联系起来的问题提到了诸子百家的思维日程上,以致对人的价值的探讨成为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殷商人每事必卜的感性活动和西周人作“易”占卦的无理性活动,还无法自觉意识到人的存在有一个价值问题的话,那么,诸子百家在中国认识史上第一次将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和价值高悬在自己的认识对象上。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思想阵线上,广西都有较突出的表现,不仅在于广西人在省内外、国内外的战场上英勇顽强的战斗牺牲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广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重要的是,广西和广西人在8年抗战胜利的许多关节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以文化城桂林为中心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在广西蓬勃开展,影响全国。军事上,广西和广西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漫谈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是—个内容丰富历史久远的概念。也是一个充满歧义而又为多种学科所广泛引用的术语。在法学上它是指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在伦理学上是指道德上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而我们通常的用法,则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如称赞某人的人格高尚。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和内涵。马克思认为人是基于自己的个性从事劳动的,人在个性化劳动中激发出人的创造潜力。在生产活动中,人们形成基于个性审美而互为需要的生命共生体关系。中国梦将关注点落脚到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落脚到人的创造潜能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实现上,落脚到人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界的共生上。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已经上升到人的发展的更高层面,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