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786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被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评判、就业意向和择业标准、专业满意度与重视度、就业影响因素、求助意向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被调查学生在就业单位意向、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择业时首选的地点以及对职业的月薪期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于顺利就业的倾向。建议就业指导人员引导大学生在择业时遵循主动择业原则、社会需要原则、发挥特长原则以及可行性原则,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786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被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评判、就业意向和择业标准、专业满意度与重视度、就业影响因素、求助意向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被调查学生在就业单位意向、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择业时首选的地点以及对职业的月薪期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利于顺利就业的倾向。建议就业指导人员引导大学生在择业时遵循主动择业原则、社会需要原则、发挥特长原则以及可行性原则,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专业认同的视角,以云南警官学院276名禁毒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禁毒社会工作专业具有领域特殊性,显现出一定的专业认同困境。年级、专业选择意愿、职业期望、家庭支持、人格等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摸清专业认同现状,有助于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向,稳定从业队伍。据此提出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支持网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难,不仅制约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深入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社会支持的现状,透析该群体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通过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的顶层设计,系统的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改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生存环境,确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脱离弱势地位,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的劳动条件、就业环境、职业选择与期望、学习与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调查发现。当代青年职业理想与社会总体的职业期望密切相关,但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相对不足,对弱势青年群体的关注不够。青年的职业流动,学习能力等与青年个体特点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政府、学校、社会和青年个人只有合力互动,才能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青年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苏州大学236名女性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目前女大学生职业期望的现状,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女大学生职业期望存在较高期望薪资水平、求稳心理重以及就业区域集中在大城市等问题,并从高校出发提出优化女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引导女大学生构建合理职业期望,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少数民族社会工作者职业支持、职业倦怠状况及二者间关系,采用职业支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对我国314名少数民族社会工作者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①少数民族社会工作者职业支持状况较为良好,其来自直接督导、主管、同级同事的支持较为充足,来自最高层领导的支持相对不足;②少数民族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高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③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学历的少数民族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水平具有明显差异;④少数民族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与职业支持显著负相关,职业支持对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问题逐渐凸显,并且愈演愈烈。青年就业者错误的就业观被认为是双重矛盾并存的产生原因而备受责难。他们的就业意愿呈现出集中化、短工化、自主化、自愿性失业四大趋势,导致体制内外不同行业的供求失衡。迷茫与从众、妥协与无奈、高职业期望和多元化的择业需求四大就业心理特征是导致就业意愿集中、双重困境加深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就业心理并不单纯是个人的主观选择,更是当今社会形势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职业适应性水平是衡量个体职业生活是否和谐的最重要指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整体上处于良好的状态,其中职业技能适应性和职业人际适应性程度高于其职业心理适应性和职业环境适应性程度。政府政策支持、市场组织支持、社会网的规模、社会网节点地位、社会网关系强度等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影响显著。因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水平:(1)积极构建与拓展政府政策对高校毕业生的支持网络;(2)积极构建与拓展社区对高校毕业生支持网络;(3)构建与拓展就业单位的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0.
以兴趣爱好垂直拓展职业的斜杠青年在职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以斜杠教练为对象,发现他们在副业的专业化和主副业平衡中遇到诸多问题后,开启了职业救赎之路。研究发现,他们重新审视主职和副职的情境,寻找优势差异;在灵活契约之下渐渐意识到要摆脱平台的单象限控制和剥削,拓展职业情境,跳脱单一规制。而为了消解客观存在的专业差距、晋级困境等,斜杠教练利用平台规则,启动个体化仪式创造的策略,赋能个人成长。从斜杠青年现象和自我救赎之路中可知,一方面青年人在多重职业身份中以协商和寻求兼容的方式,将个人旨趣和工作意义相结合,获得工作自主权;另一方面也启发人们需要将充分就业与工作意义挂钩,鼓励一专多能的青年人通过副业等途径,实现更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11.
专业认同会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和倦怠度,因而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对104名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网络问卷调查为基础,揭示出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总体认同度一般而就业认同度较低的特征。专业归属感、专业教学、专业就业和专业价值与发展是影响行政管理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提升行政管理专业的认同度,需要营造行政管理学的认知氛围、凝练行政管理学的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及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12.
大龄女青年的婚配问题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征婚启事的量化分析 ,发现初婚与再婚择偶的大龄女青年在外貌、性格与人品、家境、学历与职业等择偶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 ,而在兴趣爱好方面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个人素质和就业观念等四个方面对影响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对其就业竞争力影响最为显著,而就业观念的作用并不显著。本研究对提高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政策、高校、市场、个人等各个层面。政府的教育政策、人事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户籍政策也影响着毕业生就业。就业市场中种种不规范和歧视行为、不良的社会风气、机制的非竞争性、信息的不顺畅都严重阻碍学生就业。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就业指导,毕业生的择业期望、综合素质、心理素质等等都是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规划是教师和学校结合实际需求,分析和测定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主客观因素.不断完善个人奋斗目标,以实现个人与学校发展相统一的过程。高校要紧密结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精神,立足青年教师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展期望,充分关注他们的职业生命价值,帮助他们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为青年教师个体发展和生命质量提升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趋向于功利化,就业期望方向呈现多元化,求职心理凸显出矛盾性;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高职院校应围绕职业价值观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规划教育;在教育途径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构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展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女性就业是关系女性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在文化观念守旧、制度保障缺位、自身职业发展能力较弱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女性在就业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为实现女性的就业促进和两性的和谐发展,世界发达国家大多都通过立法、行政、社会等多元化途径,构建起以立法保障为基础,政府支持为主导,社会力量为援助的多元化社会支持模式,为我国女性的就业促进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8.
贫困人口经济支持网络规模小、紧密度低,实物支持的网络规模略高于金钱支持.在网络关系构成上,亲属关系、地缘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成员与贫困人口在个人社会特征方面同质性较高,所以在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经济支持网并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困境,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父母与子女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的个人特质、职业状况、与子女的互动方式等诸多因素对子女的职业生涯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子女的职业观念、职业兴趣、职业探索、职业选择和职业期望等方面的发展入手,总结已有相关研究,分析父母对子女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以及职业辅导工作者、父母在对青少年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和教育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两大行业对应的高职教育中的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职业岗位为研究对象,以企业生产一线专家型实践者为咨询对象,两次运用专家预测法进行需求预测,准确估算两大行业所对应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对口就业所需具有的职业核心能力结构发展趋势,并运用方差分析法验证评价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教育中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不同,对职业核心能力结构和水平的需求程度不同.学校应及时了解能力需求方的需求,基于预测分析结果适时调整教育规划,关注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