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奋斗》2019,(10)
正全力打造重工业基地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黑龙江地区也随之启动了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时期,按照国家总体发展规划,黑龙江地区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动员人民群众开展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到1956年3月,经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目标。黑龙江省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集机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5,(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恢复以及抗美援朝的胜利,党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陈云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导人,特别在主持编制"一五"计划和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措施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国家明确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着重进行以"156项"重点项目为主体的工业建设.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大背景下,甘肃省以其特殊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成为国家重点项目实施的重要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资料     
从“一五”到“九五”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新中国成立后,除1949年10月—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全国已编制了9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1953—1957)  相似文献   

5.
1951年3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后,国家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辽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提前完成了国家“一五”计划的任务,并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和国防工业以及技术人才供应基地,在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和保证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一五”期间,辽宁是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承担着建设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执行是很成功的。“一五”计划的胜利实现,许多指标超额完成任务,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联系当前扩大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的实际,不仅为当时取得的物质成就而自豪,更觉“一五”计划期间以自力  相似文献   

8.
正探索·开拓《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文献资料)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全国人民宣布:中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用15年左右时间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伟大构想。这是凯歌奋进的年代,是中国人民施展才智、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好历史时期!《福建一五计划实施草案》历史档案采访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编审邱文生: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发展重工业放在优先的地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后,国家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辽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提前完成了国家一五计划  相似文献   

10.
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如毛泽东所说:“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①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每一步,无不与经济计划的不断强化相联系。本文仅对“一五”时期经济建设计划工作的强化及其主要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1949年10月—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目前全国共编制了九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实现。1953—1956年,国家用  相似文献   

1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一五”计划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结束时制定的。其基本任务是进行以156个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计划规定:工业每年增长速度为14.7%,基本建设投资五年合计为427亿元,等等。  相似文献   

13.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哈尔滨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安排在哈尔滨的就有13项,在全国大城市中居第一位。哈尔滨市在“一五”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提高了自身重工业的比重,带动了农业、轻工业、商业、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回顾这段历史,我们都会深切地怀念建国后第一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李常青同志。他在1950年8月到1955年4月主持哈尔滨市委工作期间与全市人民同甘共苦,为哈尔滨市的革命与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五”时期,哈尔滨是我国第一个大规  相似文献   

14.
<正>周恩来主持制定"一五"计划的探索1951年2月14日至16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着手进行编制五年计划的各项准备工作。会议强调:"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间,从现在起,还有22个月,必须从各方面加紧进行工作。"1952年初,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邵文组成6人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第一  相似文献   

15.
北平和平解放之时,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城市,现代工业企业较少。经过建国初期的三年经济恢复,北京市的工业生产有所起色,但并没有根本改观。只有到国家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北京市才迈开了实现工业化的大步。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国家“一五计划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建国后党史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在我们这样贫困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中迅速创建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使我们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钦佩的旗手;而且,我们当时建设的规模、速度,不逊于甚至超过了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50年代中期的日本,使我国赶超比较发达的国家有了扎实的起点,为西方国家所瞩目.但是,经济工作长期“左”倾的指导思想,使我国经济建设这个良好的开端屡遭挫折.这不仅突出表现在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后来的“文革”时期,而且在“一五”时期也略见端倪.在本文所要探讨的关于“一五”计划基本任务前后两种不同的表述、提法中,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1953年以后,国家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根据国家要求和湖南实际,我省于1955年9月和12月,先后经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代表会议和省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编制出《湖南省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纲要》规定:“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农业,重点是发展粮食特别是稻谷生产。要求到195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3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240亿斤。地方工业总产值达6.31亿元。地方工业要积极生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7-27
经过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福建的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从1953年开始,由于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化三改"的历史任务,在执行福建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福建的工业建设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初始的步伐。1953年,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有计划地发展地方工业”和“地方工业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方针,决定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化任务主要是发展有资源优势、见效快的轻型工业。  相似文献   

19.
1954年6月,李先念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长,9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10月又兼任国务院第五办公室主任。他协助周恩来、陈云具体领导全国财经工作,解决了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初期财政工作的三大任务:制定"一五"计划期间的财政计划;筹集"一五"计划所需建设资金;积累财政工作的经验,实现1954年国家预算。他迅速适应工作任务的转变,在经济工作中学习经济工作,很快成为财经方面杰出的领导人,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探索社会主义财经工作的规律、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九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科教兴青”战略稳步实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以说,自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起,“九五”计划是9个五年计划中最辉煌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