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牛群中是否存在传染性牛鼻气管炎,以前未见报道和证实。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自1980年以来先后对广东惠阳地区兽医站送检水牛血清1份,洛阳白马寺种公牛站送检奶公 牛血清5份,以及采自北京市北郊农场黑白花犊牛血清15份、成年牛血清8份,东郊农场奶犊牛血清8份,承德地区围场奶犊牛血清14份,以传染性牛鼻气管炎Bartha-Nu/67株弱毒为抗原,采用病毒-血清中和试验方法检测这些血清中的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的抗体和滴度。今年又与广西兽医研究所协作,对广西畜牧所送检牛血清22份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蔗糖不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牛隐孢子虫卵囊,超声波加冻融裂解,制备可溶性和颗粒抗原,与参考阳性血清和免疫家兔血清呈阳性反应;与参考阴性血清和从非疫区采集的30份犊牛血清呈阴性反应;对牛焦虫病血清、球虫病血清、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被检测的96份自然感染隐孢子虫犊牛血清阳性检出率为81.25%;对42份实验感染隐孢子虫雏鸡血清阳性检出率为78.57%。初步证明用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诊断牛隐孢子虫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983~1987年,我们采用不同种牛源血清培养和传代IBRS_2和BHK_(21)细胞20000多大转瓶,观察了在中间试生产(以下简称中试)条件下传代细胞的生长状况。 (一) 材料和方法 1.血清种类和来源:①奶犊牛血清:采自上海市、西宁市和兰州市奶牛场出生24~48小时的奶公犊;②小牦牛血清:采自甘肃天祝和甘南牧区2岁以内的小牦牛;③大牦牛血清:用天祝和青海省海南屠宰厂冬季屠宰牦牛放的血制备。  相似文献   

4.
在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工厂化生产中,将小转瓶培养改为大转瓶培养,在此基础上又用成年健康黑白花牛血清代替犊牛血清,加犊牛血清的培养液收获细胞数为146 .0 万个/ m L,而加成年牛血清的培养液在2 次细胞培养中收获细胞数分别达153 .8 万个/ m L 和162 .0 万个/ m L。  相似文献   

5.
有关资料介绍,伪狂犬病病毒(PrV)可适应于兔肾、鸡胚和猪肾等细胞,并致细胞发生特征性病变。据此,我们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对PrV对某些消毒药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对消毒药本身对细胞的毒性做了初步探索。 (一)试验材料: 1.毒株:系用我院余永建等(1984)分离的PrV Ncr-1株的第4代细胞毒,TCTD_(60)为10~(-7)。 2.单层细胞:应用1~5日龄乳兔原代肾细胞(BRK)。按常规法制备。 3.生长液:用日本进口的199粉,配成9.8g/1000ml,添加5~10%犊牛血清及双抗各100iu/ml制成。维持液为含2.0%犊牛血清的199液。  相似文献   

6.
将双向免疫扩散试验(DID)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用于牛皮癣病的抗体检测和细胞免疫检测。35头无牛皮癣症状的新生犊牛血清抗体全部阴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均在10%以下,10头具有牛皮癣症状的病牛,50%为血清抗体阳性,淋巴细胞转化率为22%~46%。30头注射抗牛皮癣疫苗的牛血清抗体全部由阴转阳,淋巴细胞转化率升至15%以上的有16头。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口蹄疫病毒 (FMDV)非结构蛋白 (NSP) 3ABC多肽作为抗原 ,建立了一种可区分FMDV感染与接种灭活疫苗免疫牛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I ELISA)。通过对 336份正常牛血清、50 8份注射疫苗牛血清、60份人工感染牛血清和 58份豚鼠免疫血清的检测 ,确定了血清抗体阴性与阳性效价的临界值。试验证明 ,该方法简易、快速 ,灵敏度比VIAA AGID高  相似文献   

8.
在用低浓度犊牛血清(2.5%)和不含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的BHK-21细胞中,接种毒力不同的弓形虫GJS和QHJO株,于5%CO_237℃培养。结果两虫株的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在含2.5%血清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中,虫体繁殖显示两个高峰,在无血清条件下只有一个高峰值,BHK-21细胞在含虫、不含虫及含血清和不含血清条件下均只有一个高峰值;两虫株培养上清蛋白含量均以递增方式增加,至190小时蛋白含量牧最初2小时分别增加1.93、2.52倍,对照BHK-21细胞上清蛋白无明显变化;培养上清虫体分泌排泄抗原(E/SA)滴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BHK-21对照上清呈阴性。  相似文献   

9.
牦牛IBR病毒85-Y株的分离,血清学鉴定及回归本动物试验已相继报道。现将对该毒株的电镜观察及理化特性鉴定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细胞:供试验用的犊牛肾(BK)继代细胞系按常规方法制备。生长液含健康犊牛血清10%,乳汉液45%,199培养液45%,pH7.0~7.2。维持液为pH7.2—7.4之乳汉液。 2.种毒:85-Y株冻干毒在BK继代细胞上再传3~5代作为以下各项试验的种毒,接种细胞单层前均经3次冻融,3500rpm离心20分钟。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初生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清中和试验,检测南京市部分奶牛场初生犊牛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抗体.共检测血清3 070头份,其中阳性797头份,占25.96%;检测混合血清274批,其中阳性172批,占62.77%;同时随机测定459头份阳性血清的抗体效价,多数为18~164,最高的达到1128.  相似文献   

11.
1971年,在英国的猪群中首次发现猪流行性腹泻(PED),直至1978年,英国和比利时才证实,引起PED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不同血清型的冠状病毒引起危害以消化器官为主的两个类似的猪的传染病。因此,单靠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来作出鉴别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借助于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检验。但是,由于在细胞培养物中使用胎牛血清会起到抑制冠状病毒吸收进入细胞膜受体的作用,使PED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受阻,从而对PED病毒的应用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据报道,  相似文献   

12.
当用聚乙二醇沉淀法从猪瘟兔化弱毒牛睾丸细胞培养物上清液制备部分纯化抗原,进行猪瘟免疫检测时,因免疫血清中存在抗牛睾丸细胞和抗牛血清成分的抗体,会产生非相关性反应而 干扰对抗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在血清稀释液中加入牛睾丸细胞培养物抗原可有效地抑制这种非相关抗体引起的反应,保证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地方流行型牛白血病(EBL)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LV)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牛一旦感染则终生带毒,并且伴有病毒抗体存在,据此许多国家用免疫扩散试验(IDT)检测BLV抗体来分群隔离感染牛,旨在从牛群中清除牛白血病。然而IDT的敏感性有限,在结果判定上也易出现主观误差。近十年来,有许多学者将ELISA用于BLV抗体检测,试图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和快速的方法,结果因抗原提纯不过关而很少有成功的报道。我们用免疫亲和层析法提纯BLV抗原获得成功,抗原不但纯度高,而且彻底除去了犊牛血清中IgG的干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ELISA术式,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材料和方法 (一)病毒(强毒):本强毒是1974年采自漯河冷冻厂病猪水泡皮,磨碎接种乳鼠,用鼠毒五代接种传代细胞。细胞病变明显,且有规律。 (二)供生产病毒的细胞培养:我们的试验都是用IB-RS-2系猪肾传代细胞进行的。引自农林部兽医药品监察所。 1.培养液:以Hanks液加0.5%乳蛋白水解物为基础液,另加N_(16)液8%、牛血清10%、青霉素每毫升含100单位,链霉索含100微克,用灭菌碳酸氢钠调整pH为7.0左右。维持液含牛血清3%,pH为7.4左右,其他相同。  相似文献   

15.
在37-39℃50 mL/L CO2条件下,用含80 mL/L发情牛血清及50 mL/L犊牛血清的M199成熟培养液培养牛的A、B级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18-22 h后以无血清的TCM199培养液洗涤3次,用透明质酸酶消化吹打脱去卵丘细胞,以无血清的M199培养液洗涤3次,移回成熟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卵细胞于成熟后第3 d开始出现卵裂,第5 d卵裂率达到37%,第9 d囊胚率达5%-9%.表明透明质酸酶可以促使成熟的牛孤雌卵母细胞激活并发育至囊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培养液、不同血清和不同细胞密度对绵羊睾丸细胞生长的影响 ,并对该细胞接种羊痘弱毒后的病变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3种培养液对绵羊睾丸细胞生长的支持作用表现为MEM液 >199液 >乳汉液 ,但差异不显著 ;用犊牛血清的最适细胞密度为8.0× 10 5~ 1.0× 10 6 /mL ,用成年牛血清的最适细胞密度为 1.0× 10 6 /mL ,用绵羊血清的最适细胞密度为 8.0× 10 5/mL ;原代培养生长良好的细胞接种羊痘弱毒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5′UTR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BVDV218bp片段的RT-PCR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从BVDV标准毒株OregonC24V中扩增出了218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猪瘟病毒、蓝舌病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MDBK正常细胞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对标准毒株的细胞毒进行检测,其敏感度达10-1TCID50。不同人员用该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均一致,表明其重复性好。应用该方法对70份临床疑似发病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11份阳性,阳性检出率约为15.7%。在对5份细胞培养用犊牛血清的检测中,亦检出2份阳性。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高效、快速的特点,可用于BVDV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8.
1955年,美国首次报道了牛鼻气管炎病,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也报道了该病。我国用血清中和试验进行抗体普查,发现北京、上海、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都有阳性牛群。在本试验中,我们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检出了牛鼻气管炎病毒抗体,并同细胞中和试验做了比较。 (一)材料和方法 1.病毒株和细胞培养:从匈牙利引进的Bartha—Nu/67牛鼻气管炎疫苗株,将其接种于犊牛肾原代或次代细胞单层上,37℃培养48小时左右,90%以上细胞出现病变时收获,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在同一培养条件下,不同含量犊牛血清(FCS)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JXA1-R株病毒含量的影响,以及用其生产的疫苗质量、免疫效果的变化情况,采用4个不同含量的FCS对HP-PRRSV JXA1-R株进行了繁殖,并测定病毒毒价及疫苗样品的效价,监测免疫猪的体温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猪PRRSV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用15~30mL/L犊牛血清培养的病毒的含量没有较大变化,但是随血清含量的增加而略有增高。样品疫苗的病毒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在免疫后测温过程中发现,血清含量高的样品疫苗在接种后第2~4天体温有短暂的高温波动,随后正常。采血检测抗体发现,血清含量高的样品疫苗产生的抗体也早3~5d。本试验结果可以为HP-PRRSV的培养及疫苗工艺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一)材料 1.动物:黑白花和拉脱维亚犊公牛25头。最小的106日龄,最大的223日龄。购自河北省围场县种畜场和御道口牧场。试验前经一个月的临床观察和 3~30天的体温检测,体温正常,除80号牛外,其它24头牛鼻腔和眼睛曾反复出现过浆性或脓性分泌物。试验前三天,每天采血进行白血球计数,平均为8100~8900个/mm~3。其它未见异常。用病毒-血清中和试验方法,检测牛血清中的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中和抗体,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