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常把上升和前进作为人生主旨,全力以赴地追求它、争取它。应当说,通过正当努力追求上进是对的,也是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但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仅强调进是不全面的,人生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停和退。人生时时处处充满着进与退的辩证法,进与退共同构成完整的人生。正确对待进退,人生会平添许多乐趣;反之,进则喜退则悲,必陡增许多烦恼。  相似文献   

2.
接力赛之歌     
看田径比赛的赛跑,最动人的要算接力赛了。接力赛的运动员不是一个人在跑,而是要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跑。接力赛者有好几个人,但却要成为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而且要配合好。从上一个递棒者到下一个接棒者,在递与接之间,配合得好不好,很有讲究。需要迅速、敏捷、稳当,这样才有可能取胜。每次看接力赛,心里都十分感动,引起深深的沉思。我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场大接力赛。人类社会是个由低到高的无限发展过程。从原始共产社会,到奴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对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的扬弃潘伟杰,刘陆天现代化意味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一变迁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的一场社会革命。纵观世界历史,虽然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也不会再退回到与现代化相遇之前的状态,但是许多社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所有社会,...  相似文献   

4.
李昌平撰文指出,“三农”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甚至反向操作带来的问题。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开放的逻辑过程应该是官权退、民权进。而实际操作是,官权不仅没有退,相反还前进了。一个小农经济的农村社会,要支撑越来越庞大的农村上层建筑,显然是无法承受的。现在的中国农村,还是个贫穷的社会,如果把它当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单独立题阐述,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的第一次。民生问题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民生连着国运。国家建设得好不好,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从表面看,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都是个人生活问题,但从全局看,从深层次看,民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民生不仅反映民心向背,还集中地体现着执政党的价值追求、治国理念和执政水平。解决民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执政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之初就关注过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钱振华 《前线》2016,(11):44-49
文化作为人类进化的载体,是人们生活的世界,是寓实践和创新于一体的客观社会化过程,文化的本质也恰恰体现于该实践过程中。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文化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人类进化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从发展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从表现形态上看,是以区域世界的文化形态出现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正是文化的生产力功能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呈现出跃进的阶梯。为此,世界各国皆重视文化力建设,并适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形成了具有相应特色和内生力的文化强国战略,已发挥出相当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生态学视角看,要解决全球化进程的人才与生态两大问题,必须坚持以生态哲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从人类思想史看,马克思是第一个从生态哲学角度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社会生态学家。他的生态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对“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理论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8.
马淮 《先锋队》2013,(17):21-24
国企和民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并不是非此即彼、不能共荣。所谓"国进民退"是一个不合乎情理的伪命题,它人为制造了国企与民企不可调和的矛盾……近年来,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不绝于耳。由于"国进民退"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变化,它还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对争论背后潜存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  相似文献   

9.
《实践》2020,(9)
正看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全区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持续推进,全区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5年"双缩减"。"一湖两海"的生态治理整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日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观点集萃     
"荣进耻退"要从小事做起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每个人来说,养成"荣进耻退"的良好道德素质,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荣辱之别常常体现在生活的小事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口说脏话……这些事情看起来小,但蕴涵着荣辱问题,从中也可以窥见一个人的道德修  相似文献   

11.
案例:1999年公交行业经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出租行业掀起一股兼并风,中小公交专线企业受行业发展政策的制约,纷纷寻找大公交企业进行重组。浦东巴士公司决策层专门召开办公会议讨论如何把公司做大做强,企业发展面临一次至关重要的抉择。会上,围绕公司“进”和“退”,意见集中在如下方面:①根据市场信息,“进”最好抓住机遇收购成联、永成、东方明珠、汇康等客运专线公司,以壮大和发展浦东巴士的公交主业。但这需要筹措收购资金。②“退”是个难题。浦东巴士只有买进,没有卖出,在观念上大家难以接受。但没有“退”就不可能“进”,“退”是必…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认为美国最根本的变化是已变成“信息化社会”,其主要依据就是从事信息工作的人数增加.“……目前从事计算机程序编制员、教员、职员、秘书、舍计、证券经纪人、经理、保险行业人员、官员、律师、银行业和技术员等信息方面工作的人.已经超过60%……”“……美国目前只有13%的劳动力从事制造业”。这事实表明在芙国,与信息处理有关的工作量超过了物质资料生产的工作量。美国已迈进信息化社会。进人90年代后,信息…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进民退”之说不能成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国进民退"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什么是"国进民退"?究竟有无"国进民退"政策取向和实际运作?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和教育部社科中心张福军在《当前"国进民退"之说不能成立》一文中指出,"国进民退"是个假命题,既不存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决策,也不存在整体上国企取代民企的事实,近期国企兼并民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宜过分炒作和渲染。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社会历史看,人类社会的几次分工,都是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农业越发展,为其它部门提供的生产原料和生活资料就越多,开辟的资金和劳动力市场也越大,农业任何时候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农村占据大壁河山,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  相似文献   

15.
淮水 《支部生活》2008,(9):26-27
云南旅游面临“慢进也退”的困境 7月7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召开。 会上.省委书记白恩培指出:当前,云南旅游产业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调整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五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个大型专栏节目——《人与自然》,较之原来的老名牌《动物世界》涵盖面更广阔,增加了植物、环境与人类等内容,使人耳目一新.其中关于狼的那一段相当精彩.看完前集,想看后集.狼,一向以凶残著称.自古以来,伤害家畜的狼早就成为人类的敌人.反映在语言里,狼从来不是好东西: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披着羊皮的豺狼,狼外婆…….诅咒狼一无是处的寓言、神话、小说多得不可胜数.然而这次我们从“生物圈”小栏目的电视摄相中,看到了狼也有优点,它们对同类是友好的,对幼狼非常关怀.这群并非一家的母狼、公狼和三只狼崽,从陌生到亲善,嬉戏搔闹,情趣盎然.您看那公狼获得了猎物,先让小狼开饭吃饱,它却在一边欣赏着,守护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说过:干部的任务一是要选拔人才,一是要使用人才。从历史看,识才、聚才、用才是事业兴盛的三个因素和支柱。一个杰出的领袖人物,要把国家治理好,进而长治久安,社会繁荣富裕,必须有识才之法,聚才之道,用才之能。这是一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哲学,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两条根本原则。一、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哲学含义首先,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从根本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⑴从历史唯物主义看,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应用、鲜活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石,它不但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  相似文献   

19.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从唯物史观透视"五大发展理念"可以发现:创新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然;协调发展是社会有机体的协同共进;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开放发展是中国与世界的辩证统一;共享发展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使然。"五大发展"因果相袭,这反映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统一,因此,"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淮 《红旗文稿》2013,(8):19-22,1
近年来,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不绝于耳。"国进民退"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变化,还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作者认为,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关系中国改革的发展方向。国企和私企不是非此即彼、不能共荣的关系。"国进民退"是一个故意造出来的伪命题。国企要脱离舆论困境,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而私企要进一步快速发展,必须苦练内功,努力弥补自身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