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之后,为稳固殖民地统治,便以法西斯殖民文化为先锋,对中国东北展开了全面的文化控制、清查和取缔,使中华民族文化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使之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任意摆布的"忠良之国民",便实施以"王道主义"、"民族协和"为核心内容的所谓"建国精神"的灌输,对中国人民进行精神摧残和毒害。并在"官制统治"下推行"泛日化",日本法西斯殖民主义文化泛滥,人类文明遭受着严重浩劫。  相似文献   

2.
陈遥 《东南亚纵横》2010,(4):98-102
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对菲律宾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深刻影响。但从国际比较视角看,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呈现出旧殖民性的特点,而不是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的新殖民主义,主要表现:失败的土地改革,保守的贸易政策,有限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殖民扩张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扩张早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菲律宾、美国和西班牙,对西属菲律宾殖民统治制度的研究,一直是20世纪许多西班牙殖民史和菲律宾历史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出现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协和语,是一种伴随着殖民入侵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跨度中,一方面极具生命力,是日本人与中国人民间语言交流的一种文化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语言规律之外的一个怪胎,呈现出日本语与中国语混淆使用的基本面目,从未有过登堂入室的体面经历。本文从协和语概念的界定、协和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作为殖民语言的本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于协和语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汪津生 《西亚非洲》2012,(1):117-127
塞西尔·罗得斯是19世纪中后期在南部非洲疯狂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英国殖民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其殖民行径在客观上对于南部非洲政治格局和政治版图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在南非联邦的建立问题上,他提出通过加强与布尔人的经济关系和交通联系,以及向布尔人让渡部分权力的办法,换取布尔人的支持,用和平、渐进的新路径推动了两个白人民族和解和南非联邦的建立。另外,罗得斯及其领导下的英国南非公司的殖民行为还推动了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两国政治地理版图的形成,并引进比较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而在客观上对当地无意识地起到了一些"建设性"的作用。但这全然不能掩饰殖民主义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罪恶和破坏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试析志贺重昂地理学中的殖民扩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宇 《东北亚论坛》2006,15(6):115-119
志贺重昂是日本近代国粹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地理学家。其国粹主义思想和主张多反映在他的一些地理学著述中。在其自明治30年代所写下的一系列地理学著述中,志贺重昂对西方列强的殖民行径表现出了赞同和羡慕之意,大肆宣扬殖民扩张论,暴露了作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一种表现形式的其国粹主义思想之本质。  相似文献   

7.
论殖民时期法国法在黑非洲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永红  瞿栋 《西亚非洲》2006,1(1):59-63
殖民时期,法国法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移植到黑非洲:一是法国法直接在非洲殖民地适用;二是制定专门针对殖民地的法律。移植到非洲的法国法分为两种:一是由法国殖民中央制定的法律,二是殖民地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国法移植到非洲后,并没有完全废止非洲习惯法。因而,法属非洲殖民地在殖民时期的法律可分为3类:殖民中央法、殖民地法和习惯法。这些非洲国家独立后继承了法国法,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同时,非洲习惯法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8.
李延坤 《东北亚论坛》2012,21(2):123-129
"关东州"的日语教育始于日俄战争期间,随着租借期限的延长,其殖民教育政策及措施在不断地发展。到"九.一八"事变之前,其奴化教育体系已然成型,同时,为了长期维护日本的殖民统治,推进普及日语教育策略,还建立了奖励学习外语的"语学检定"制度。在《关东州人教育令》颁布后,奴化教育达到了顶峰,以实现对大连地区乃至整个东北进行文化侵略和殖民奴化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成为日本"经营满洲"的先锋和主体。满铁作为日本在东北建立的殖民侵略机构,下设具有文化侵略性质和殖民主义性质的研究机构,在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及殖民统治过程中,客观上起到了日本军国主义邪恶帮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非利卡人的土地观念与殖民南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旗 《西亚非洲》2007,4(9):29-34
17世纪下半叶,荷属"东印度公司"的雇员从北欧出发,占领了南部非洲的开普,并以此为据点,逐步向北和向东开拓,最后占据了整个南非。也正是在此殖民过程中,荷兰人成为了阿非利卡人,几乎成为南非所有土地的主人。荷兰人殖民扩张的主要思想渊源,也是最具理论性和法理性的武器,就是"无主土地"的观点。在这种深层心理根基的积淀下,荷兰人及其后裔阿非利卡人大肆掠夺原住民土地。在今天看来,在土著民族和主持公正的世人眼里,以荷兰人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编造的这种"无主土地"的神话无疑是一种强词夺理的强盗逻辑。  相似文献   

11.
"协和会"成立于1932年,是伪满洲国最大的国民化组织机构,在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本文从关东军的奴化意识、郑孝胥的王道政治和"协和会"开展的国民运动三个视角,论及了"协和会"是伪满洲国殖民体征的产物、它也必然随着日本在中国东北殖民统治的消亡而烟消云散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2.
近代早期的葡萄牙既是信奉天主教的旧教国,也是最早向海外扩张的欧洲殖民国家。葡萄牙的宗教狂热决定了其在殖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天主教的影响。本文以近代早期葡萄牙在东亚海域的殖民扩张为背景,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天主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898年美西战争之后,美国接替西班牙开始了对波多黎各的政治管控。殖民伊始,美国政府在波多黎各实施的美国化运动是一次较为全面的文化、教育和政治殖民,旨在将波多黎各打造成美国殖民拉丁美洲的前站。美国化运动主要是通过英语教育来推行美国文化以期推动波多黎各民众在文化、经济和政治对美国的认可和接纳。对波多黎各宣扬美国文化是20世纪初美国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有力武器强化了美国对波多黎各的管控,揭示了美国赤裸裸的殖民本质。英语教育作为语言输入手段较好地掩盖了美国殖民波多黎各的企图,波多黎各总督、地方教育管理机构、教师协会并未在语言教育规划方面达成一致,这就导致了波多黎各本土英语教育效果的不佳。此外,波多黎各民族主义党此起彼伏的反美运动对20世纪初期的美国化运动构成了强大的冲击,此后波多黎各人民民主党(PPD)的上台为美波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战后和当前国际局势中主要特征之一是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解放斗爭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英国是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殖民地至今仍分布世界各洲,因此,民族解放斗爭的高涨首先重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者的殖民利益。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吉卜林是典型的殖民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印度被殖民的历史本貌,其滋生于帝国心态的帝国话语使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表述印度主题,并以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印度进行艺术直陈.本文分析了吉卜林的印度书写,探讨了他在殖民文学创作中反映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殖民地经济结构的特点东盟各国从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商业资本时期、工业资本时期直到垄断资本时期,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期间内一直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殖民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对象和相互争夺的场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金融资本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考察了近代几个主要欧洲殖民强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与英国在东南亚扩张活动的宗教政策与传教活动,比较了早期欧洲列强在殖民扩张中的特点与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在葡萄牙殖民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选譯自英人蒲立安·哈利遜所著「东南亞簡史」(1956年版)第七、第八兩章。章中闡述馬六甲怎样成为十六世紀东西貿易關係的樞紐,葡萄牙人怎样巧取豪夺馬六甲和摩鹿加香料羣島,馬來人、苏門答臘人和爪哇人怎样联合奋起,抗擊共同敌人,又怎样因不团結而失敗,这期間,印度支那的國家如緬甸、泰國、柬浦寨內部關係,相互關係以及同葡萄牙殖民者的關係又如何,最后論及葡萄牙殖民政权墮落腐化的各因素,同時指出,葡萄牙殖民制度基本上仍然成为向后歐洲殖民者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经济的角度阐述了美国统治菲律宾时期,美对菲的关税、贸易政策之演变及其背景、影响,达到诠释美国新殖民主义本质,解构美对菲的殖民本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伟浓  汪鲸 《东南亚》2009,(4):11-15
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分别讨论了政治传统、宗教和殖民历史对东南亚国家民主政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国家虽继承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形式,但文化、宗教的多样性与殖民历史对民主政治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正视这些因素并善加利用,东南亚国家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