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基本矛盾是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是主观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的问题。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也就是要解决主观如何正确反映客观这一问题。作为人类认识活动一部分的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当然也不例外。但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也有其特殊之处,这是由这类特殊认识主体的特殊认识对象所决定的。所谓领导(指领导者)是指在一定社会组织系统中负有率领和指导群众之责任的  相似文献   

2.
抗战以来党的行动路线和工作的指导方针(一九四三年三月)刘少奇(一)历史行程的曲折性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客观上总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前进的。这是由于历史是在社会矛盾之斗争中发展的这种情形所决定的。虽然人们在主观上常常想推动历史依照客观上可能的直线道路前进,然...  相似文献   

3.
任何思想观念的根芽都萌生于社会存在之中,都是因应当下的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客观情势(社会存在前提)所蕴含的社会发展趋势及问题要求,它自身不会主动表达出来并赋予社会主体。所以,思想解放的果实是客观情势(社会存在前提)和社会主体(最初总是其中的杰出人物)优良主观素质互动的结果。离开前者,思想解放成了无本之木,成了主观臆想;离开后者,规律成了自在流逝的、于人“类”无意义的必然。于是,可以认为,前者是解放思想的理由,后者是解放思想的前提。理由通过前提而达致理论。解放思想的主观素质前…  相似文献   

4.
雨甸 《前线》1961,(11)
自一九五六年以来,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美学问题的文章,讨论的问题,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是什么首先一个问题是,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在讨论中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主张,美是客观的,不是人的主观产物,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了美的对象,也创造了有审美能力的人。认为物的形象不依赖鉴赏的人而存在,物的形象的美也不依赖鉴赏的人而存在。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在于这事物的本  相似文献   

5.
谭好哲 《理论学刊》2014,(4):117-122,128
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增强问题意识、具有问题性,而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问题性有其生成的基点和动力源泉,这就是时代生活及其客观需求,问题性的建构因而也就有着难以超脱和不容忽视的时代维度。具有问题导向的现实理论建构要想真正恢复文艺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需要研究者明确自己对于时代的态度,从一定的学术立场出发确立和建构起自己与时代生活之间实际性的精神关系,还必须找到进入现实、实现对时代的精神掌握的具体理论路径。理论态度主要解决的是一个为什么要从事理论研究,为什么要把理论研究作为自己一生事业的问题,涉及理论研究的功能和意义;理论路径则主要解决怎样开展理论研究,一生的事业如何去做,涉及理论研究的方式和手段。理论路径包括对时代生活及其问题入乎其内的观察、体验、分析、认知和出乎其外的学理提升、观念创化两个方面的功夫,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一、导论所有社会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的哲学基础。量性和质性两种研究方法也不例外。量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主观与客观及事实与价值严格分离的实在论出发,注重通过观察及实验等自然科学方法,获取客观的因果法则(hepnnclpleofcausality),认为只有这种客观而又科学的因果  相似文献   

7.
政府执行过程中出现种种执行不力的现象,在客观上有行政体制科学性、社会发展规划合理性、环境许可性、资源的充足性、社会公民的配合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作为执行主体的公务员主观方面的原因。公务员是政府执行力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公务员的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8.
有效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解决两个问题为前提:一是科学地把握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决以什么引领的问题。二是客观地分析和认识社会思潮,解决引领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国章 《唯实》2006,(4):3-7
价值这一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通过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的认识活动环节与改造活动环节来分别展现的.认识活动环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属于客观决定主观的东西,改造活动环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则属于主观决定客观的东西.真善美与假恶丑只有在真理性认识和与其相匹配的改造性实践观念,以及相应的价值实践及其结果中的界限才是确定和明晰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精神生活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理论上,二者反映着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一致性:和谐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社会和谐则为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实践方面,二者具有生成的同构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解决精神生活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