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态度和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人群体在近30年来经历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和受到良好教育的华人新移民数量的增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态度和政策也发生根本的变化,根据国内外侨情变化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生存、发展,又能促进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务实侨务政策,从而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华资,并与他们在各个领域里密切交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移民和外侨群体日益受到各国外交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各国外交所依靠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升,海外华人华侨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全球间流动更加方便,正成为更加庞大且重要的群体。如何发挥华侨华人的桥梁作用,以官民合作的方式提升国家形象,正成为国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和侨务主管部门也纷纷强调加强侨务公共外交,但侨务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仍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需要,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为拓展侨务公共外交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智慧。因此,中国应在加强侨务公共外交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鼓励华侨华人参与的新思路和新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在侨务公共外交的过程中维护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官民并举、统筹协调的侨务公共外交大格局。  相似文献   

3.
近半个世纪来,大多数有关菲律宾华人的著作都是从社会和组织的角度来观察、研究问题的。[1]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作为社会和组织的海外华人,是研究一个国家的华人的起点。但是这种整体的、宏观的研究并不能代替个别的、微观的研究,后者或许更能反映海外华人的多样性,更能使人们对海外华人的认识从概念化变为具体化。当然,个别的、微观的研究需要对海外华人进行实地的考察。笔者有机会到菲律宾,较为广泛而深入地接触了当地的华人.对他们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了从个人、家庭、家族的角度来研究菲律宾华人的文化变…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海外华人在经济和科技上获得较大的成功,华人作为移民或移民后裔的群体,也在近50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仅就华人族群及其赖以存在的华人文化的承传变异及其原因作一简要分析,籍以探讨华人族群的发展趋势。一严格地说,“华人”这一概念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指的是“一定程度上保持中华文化、中国人血缘的非中国公民。”为了与中国本土人民区别,在大陆习惯上常在华人前面冠以“海外”。近20年来,“华族”一词的使用频率较高,与其相关的“华人文化”或“华族文化”亦成为关注的热点。只有对这些概念作明确界定,才能对其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复兴、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是侨务资源大国,华侨华人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资源优势、传播优势、融入优势和长久优势,已成为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的践行者和主力军.当前中国的侨务公共外交缺乏顶层设计,面临战略和协同机制缺位、主体定位模糊、华侨华人主体形象亟须提升等诸多问题.未来侨务公共外交如能“基于华社,超越华社”,进一步拓宽思路,通过华侨华人影响住在国国会、智库和媒体,充分运用信息化和文化的力量,夯实侨务公共外交的价值观基础,必将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1937年中国与日本的军事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随着中国国内战局的发展,海外华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抗日救亡运动在东南亚各地迅速兴起。在此背景下,许多华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中国性"与"华人性",思考自身与当地殖民政府及当地社群间的关系。传统观点认为,东南亚的抗日救亡运动主要受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怀驱动,其成效取决于华人领袖及社团对整个移民群体的动员能力。本研究将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对比,指出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文认为,虽然海外华人的爱国情绪引发了抗日救亡运动,但东南亚各殖民地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却影响了救亡运动的效果,华人群体内部的分歧也对救亡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形塑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华侨华人已逾80万,活跃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华侨华人一直是中日关系联系的纽带。在中国提倡侨务公共外交的新形势下,他们更加积极地推动中国对日公共外交。日本华侨华人促进了日本民众对历史和中国现状的了解;改善了日本舆论环境;维护了中国和平统一;推动了中日关系发展;提升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印尼和泰国两国华人青年的国家认同观的对比,本文认为东南亚华人青年较为普遍地存在国家认同多元化的情形.首先,华人青年作为居住国公民认同于该国;其次,大多数华人青年在文化层面上仍然认同中国是他们的宗祖国,同时也认同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华人国家认同过程尚未完结的遗存物,另一方面是全球化条件下,为华人青年的国家认同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东南亚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东南亚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随之迅速兴起,并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战后海外华人资本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海外华人资本发展规律必然反映。所谓华人人企业集团,是指以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华人企业群体。东南亚各国没有专门的企业集团的法律规定,因而难以准确界定华人企业集团的标准。另一方面,许多华人企业存在着与其他资本合资的形式。因此,华人企业集团一般是指以华人控股为主、由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由于中国移民的增加,西雅图地区位于贝尔维市的贝尔维广场高档商场,在中国新年期间,商场布置了中国节日喜庆元素,红灯笼高挂,巨龙飞舞,一片节日气氛。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欢度春节,就有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随着海外华人,随着海外华人庆祝中华传统节日,随着春晚的春风吹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2019年2月1日晚,北雅舞蹈团在马基特奥市罗斯希尔社区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新颖独特的迎新春联谊会。马基特奥市舞蹈团团长、活动组织者宫江清女士亲切地称其为"马村",是位  相似文献   

11.
侨批贸易是以侨批的汇寄为主要业务,是一种集商业贸易、金融货币、政治经济、交通运输、人文信息等为一体的多重性综合服务行业。有些研究认为侨批贸易是一种现代形式的"跨国资本主义"。这种观点认为侨批贸易依赖于对非个人化规则体系的信任,而非一种依靠文化或家族血缘关系的"‘华人资本主义’的一种独特形式",在这种体系中侨批商人通过有效的经济实践来实现跨国经营。本文针对这样一种观点,旨在寻找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另一种解释,这些世界主义的解释认为现代是一种多元的而非模式化的概念。族群和身份认同对海外华人的商业文化影响重大,成为华人企业家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的来源,这种影响在海外华人社会形成初期尤为明显。商业家族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以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与这一伟大的时代进程同频共振,谱写了改革开放40年壮丽辉煌的"侨务篇章"。广大华侨华人以开拓者、受益者的姿态和身影,以参与者、建设者的努力与成就,将自己写入改革开放这部壮丽史诗不可或缺的一页。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华人经济圈实力究竟有多大?据美国俄亥俄大学华人研究中心统计,海外华人约为5500万,他们拥有的流动资产为2万亿美元,他们的生产总值,起码有5000亿美元。他们的流动资产超过了中国,约占日本的2/3。将中国包括在内,华人经济圈的生产总值将近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全国第三大传统侨乡。这是就广西华侨华人人数及其海外分布和影响整体上低于粤、闽两省而言。但是,广西华侨华人史上也涌现过一批在全国特别是在八桂大地上广有影响的海外精英。他们身上既有一般海外华人所常见的优秀品格,也闪现着广西人特有的气质。今天,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士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海外乡亲的整个群体,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整体的华侨华人史。  相似文献   

15.
一、阶级构成在探讨这个时期(1800—1911年)新、马华人社会的阶级构成以前,必须记住以下三点:第一,海外华人社会主要是一个移民社会;第二,就权力和权威而言,海外华人社会是一个下属社会;第三,海外华人社会是一个都市社会。因此,海外华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阶级构成。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其特征是:华人移民是一个不稳定的人口流动。许多移民把他们在海外的居留时间看作旅居而不想长期定居;他们之中挣够钱的人回国了;另外好些人却继续飘洋过海去碰运气。这种人口的波动模糊了阶级结构的轮廓。因此各种阶级的成员(特别是工人)经常变动他们的身份。由于海外华人社会是一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华人在住在国的不断融入,他们的政治需求和实际利益都在不断增加。进入2014年,各国华人参政可谓高潮迭起。从欧美诸国的"阴霾"不断,到亚洲等国的"亮点"频现,其发展动向屡屡占据着海外各大华文媒体的头条位置。不论是"重返政坛","背水一战",还是"续写辉煌",他们的参选都将成为海外华人参政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华人选民的投票无疑对这段历史发挥重要影响。盘点华人参政不断开创新纪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华人  相似文献   

17.
由厦门大学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华侨华人研究国际学术大会,于1996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世纪之交的海外华人:回顾与展望。出席此次会议的正式代表166人,其中国内代表110人,他们来自15个省市;海外代表56人,他们来自15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大会收到论文近百篇,内容涉及到华侨华人历史、现状、前瞻等方面。新加坡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主席王赓武教授、厦门大学副校长郑学檬教授,分别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说。前者论新旧民族主义与海外华人,后者谈中国研究华侨华人的概况。与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8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亚洲的发展便逐渐吸引了全球的视线,ZI世纪也被认为是“亚洲的世纪”或“亚洲太平洋时代”,而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经济在内的中国经济和海外华人经济又被认为是亚洲经济成长的动力。其中,华人(华裔)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经营活动尤其引人注目,甚至“令全世界的产业界‘惊叹”’”。在这样的背景下,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探讨亚洲企业集团、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和经营问题的论著也多起来了。90年代以来,陆续有研究亚洲、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专著问世,还有一些介绍华人企业家成功…  相似文献   

19.
本期是《晋江侨乡研究专号》,是南洋研究院“晋江侨乡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第一批成果。近年来,华侨华人及其与中国经济合作的研究日益为国际学术界所瞩目。近20年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卓有成效的经济合作吸引了国际经济、国际政治、中国学、社会学、民族学和历史学家的重视,国内外大批学者对海外华人与中国合作的规模、动机、成效、前景等进行深入研究,成果叠出。然而,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所限,多数研究工作局限于对现有出版文献、统计资料的搜集和宏观分析,研究对象更集中于少数华人财团及其在中国的投资,对海外华人与中国合作的…  相似文献   

20.
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中,越南华侨表现出空前的爱国热诚,他们不仅仅是募捐助饷,支持革命活动,而且直接投身于这两次革命高潮,甚至不惜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洒在祖国的大地、长空…… (一)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入中国,腐败的清王朝软弱无能,在列强的侵略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订立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场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伟大创举。他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