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1729年至179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1794)操作的荷兰对华贸易可分为3个阶段:1729—1734,1735—1756和1757—1794。其中,第三阶段跨越了将近整个18世纪后半期,是该贸易最成功的阶段。此阶段中,虽然巴达维亚荷印殖民政府对该贸易失去了直接控制,但荷兰对华贸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巴达维亚在该贸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重要贡献者与有限受益者。但无论如何,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最高领导层的角度来看,虽然巴达维亚自身利益在公司对华贸易新的运营形式中受到损害,但公司的整体利益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17、18世纪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活动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首府巴达维亚曾一度是中帆船前往东南亚各地进行贸易活动的主要港口之一。直到19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海峡殖民地的建立及新加坡港的崛起,巴达维亚作为中国帆船在东南亚贸易的首要港口地位遂为新加坡所取代。尽管如此,由于荷届东印度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启然资源尤其是矿产及热带经济作物的资源相当丰富,因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荷属东印度的贸易往来仍然有所发展。下面就近代以来中国与荷届东印度双方贸易进展的状况,贸易平衡以及贸易结构,逐一加以叙述和分析。一、近…  相似文献   

3.
16世纪中期 ,葡萄牙人入踞澳门后 ,以此作为据点 ,发展与中国、日本、马尼拉、巴达维亚、暹罗、安南(交趾)等地的贸易关系 ,把澳门建成了其在远东地区的贸易中心。交趾作为葡人在南中国海贸易圈的重要一环 ,于17世纪初 ,葡人在日本的贸易遭受挫折后 ,其地位日见重要。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 ,澳门与交趾的关系常因教难 ,屡遭挫折。为了维持一种较为正常的关系 ,据史书记载 ,澳门曾先后于1621年与1646年派出正式使团出访交趾王国 ,以解决双方在贸易和传教中出现的问题。18世纪初 ,正当澳门与交趾的关系濒临破裂之际 ,耶稣会士庞若翰 (Jean-Anto…  相似文献   

4.
中国—缅甸—印度陆上贸易通道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缅甸—印度陆上贸易通道建设初探陈继东目前,除了我国西藏地区小规模边贸互市交易之外,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商品贸易主要通过海路运输,尚无陆上贸易通道。这既是制约中印双边商品贸易扩大的因素之一,也是拓展中国西南各省、市、区与印度贸易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  相似文献   

5.
(一)1683年以前的中国人雇工巴达维亚建立之初,就很想利用中国人来从事各种劳动,殖民者认为中国人除了适合于筑城工程之外,也很适合于从事农业、渔业、手工业等劳动。当初,凡在巴达维亚及其周围从事农业种植,象种植蕃薯、萝卜、豆类和糖蔗,每月要交3礼豁(Reaal)的税款,这种税率,高到无法使人敢于问津,到了1622年年底,政府就废除了上项的规定,并说如今的土地,大有剩余,只要有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工作(包括种植糖蔗在内),尽管可以随心所欲,努力干下去,“此后,再也不必逐月缴交种植税了”。  相似文献   

6.
巴达维亚城内华人殖民区的兴衰,与巴城作为一个首府的功能之演变息息相关。十七世纪初,主要从事亚洲内部海上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伊比利亚敌手(指西班牙、葡萄牙人。——译者)处于交战状态,当时巴城就是作为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大本营建立起来,为战略与商务双重目的服务的。十七世纪晚期以后,巴城的功能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未来东盟的发展战略和经济合作趋势是由一些因素决定的。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在多边贸易体制下,世界贸易继续得到持续的发展。由于所有东盟国家的经济规模比较小而且相对对外界开放,这些国家随着全球发展趋向也繁荣起来。1953—63年世界贸易的实际年均增长率提高了5.6%,1963—1973年提高了8.5%,而在两次大战之间的1919—1939年只提高了0.9%。世界贸易和出口持续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关税与贸易总协  相似文献   

8.
荷兰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亚的殖民政策与演变(1602—1942)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596年荷兰殖民先锋队尾随葡萄牙人入侵印尼。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开始在亚洲进行贸易和殖民经略活动。1605年占领了印尼的安汶岛。1619年占领了雅加达(改名为巴达维亚),并以该地为殖民总督驻地。之后,荷兰殖民者一面发动侵略战争蚕食印尼领土,到二十世纪初,才占领了印尼的全部领土。与此同时,荷兰殖民者曾不断改变其殖民政策。从1602年东印度公司成立至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的三百多年间,荷兰在印尼的殖民政策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一)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政策时期(1602—1799  相似文献   

9.
导 言 巴达维亚华人公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下半叶。除了监管教育、坟地和寺庙外,华人公馆在1717年获得官方准许承办巴达维亚华人婚姻的登记并收取手续费,主要是用作医院的经费。从那年开始,华人的婚姻由家庭式管理转变为官方管理。一桩华人婚姻需要华人官员的书面许可,为此,华人官员必须在每星期的特定一天召开一次会议来就此婚姻申请展开任何必须的调查。离婚也需要同样的许可书。如果一桩计划中的婚姻在某些方面与中国的传统不相符合,结成永久伴侣的申请就可能会被拒绝。其中最严格的一项法规与姓氏有关:同姓不婚是中国人的传统,无论双方是否真的有(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晋江~1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造舟通异”,出洋谋生,自古已然。唐朝(618-907),古港泉州的海外贸易己相当兴盛,至南宋(112-1279)后期,海上贸易达到顶峰,其贸易量甚至与广州不相上下~2,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海港之一。兴贩海外,岁久迹熟,“住蕃”人数日众,在鸦片战争(1840)爆发前的300年中,东南亚的马尼拉、巴达维亚(Batavia)、占城、柔佛、马六甲、暹罗等地都己形成华人族群,其中不少是晋江人,马尼拉八涧(Parian)的华人社区中,晋江人己占大多数~3。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门户…  相似文献   

11.
把丝绸之路建成沟通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渠道,吉尔吉斯斯坦希望起到赋予它沟通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吉尔吉斯总统阿·阿卡耶夫伟大的丝绸之路把众多的国家连结在一起,使贸易关系得以发展。我们应再次推动连结东西方的伟大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我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人、吉尔吉斯人和非吉尔吉斯人的怀疑论调,好象吉尔吉斯封闭的内陆地理位置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一、巴达维亚糖业的开始众所周知,爪哇是世界有名的蔗糖产地,它是在荷兰东印度公司采取了鼓励蔗糖生产的措施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爪哇,自古以来就种植甘蔗,这是由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所引进的。在荷兰人来到爪哇的时候,爪哇的制糖业和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地方一样,只是用土法提炼蔗汁。在选择制糖业的地区时,本来就应该考虑到以下这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考察一国贸易限制水平对于探讨经济增长问题以及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研究方法的缺失和数据的可得性问题,传统研究多是以简单平均关税和加权平均关税进行粗略衡量,会导致明显的误差。本文使用了贸易限制指数(TRI)作为研究工具,对拉美19个主要国家的贸易限制情况进行了考察,并进一步测算出贸易限制带来的无谓损失。中拉贸易在过去20年间发展迅速,本文考察了1992—2014年中国与6个拉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限制发展趋势。实证结果显示,当前拉美国家的整体贸易限制水平较低,但相比于成熟的外向型经济体(如韩国)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总体上,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限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体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但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贸易限制仍然较高,未来应通过改善贸易结构、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贸区等手段,降低贸易限制,减少无谓损失,增加贸易往来,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1997—2016年中国—泰国双边旅游与进出口贸易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VECM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泰进出口贸易一直存在贸易逆差,双边旅游市场发展也不平衡,在旅游和贸易上泰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一直处于高位。泰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两国进口、出口贸易均存在正向的长期协整关系,中国出境泰国客流量和两国贸易逆差存在负向关系。泰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对中国进口泰国贸易的正向冲击有很强的持续性,但对中国出口泰国贸易的正向冲击作用只能持续两年左右。中国出口泰国贸易增长会在短期内引发泰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增长,但不具有持续性。中泰贸易逆差仍有继续扩大的张力,其进一步扩大会抑制中国出境泰国客流量的增长,不利于中国出境泰国旅游市场的发展。中国出口泰国贸易引发的主要是"观光休闲"游客,中国进口泰国贸易引发的主要是"会议商务"游客。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中显示,利用电子商务作为平台开展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贸易活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一发  相似文献   

16.
嘉靖元年(1522年)西草湾之战后,葡人被逐出广东,在中国私商的导引下,占据浙江双屿港作为国际走私贸易的据点。起初,葡萄牙人在双屿主要从事中国沿海的走私贸易,后发展成在日本、闽浙和满剌加之间从事三角贸易。随着走私贸易的发展,双屿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葡萄牙人居留地。然而,由于葡人在浙江沿海从事海盗活动,以及中葡商人的“商欠”纠纷,促使中葡关系不断恶化,并导致中葡之间的大模武装冲突,其结果是葡萄牙人被逐出浙江沿海,结束了在那里的通商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广西与越南贸易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引力模型对广西与越南双边贸易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决定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广西和越南的经济总量以及桂越之间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在内的制度安排。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促进广西与越南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尼泊尔同西藏就有了贸易往来,尼泊尔向西藏出口木材、药材、酥油、大米等,西藏向尼泊尔出口绵羊、牦牛、麝香、金、银等,边境贸易十分活跃。近年来,特别是1991年底,尼中边境口岸全面开放后,两国贸易呈现了新的景象。目前,尼中边境贸易主要有三种形式:1.尼泊尔同西藏之间,在30公里长的边民集中地带和17个通商口岸进行无许可证的传统贸易;2.1991年9月,两国签署贸易协定后,双边贸易70%通过物资,30%通过外汇交易;3.尼泊尔同第三国之间的交易。贸易总额 1986—1987财政年度,尼泊尔同西藏之间的贸易总额为3.022亿卢比;1987—1988财政年度,贸易总额有所增长,为5.38亿卢比;1988—1989财政年度,贸易总额为5.82亿卢比;1989—1990财政年度,贸易总额为5.049亿卢比;1990—1991财政年度  相似文献   

19.
吴哥、蒲甘和别的印度教——佛教王室首都的巨大的石建筑遗迹,使我们对殖民化之前的东南亚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城市中的庙宇遗迹和直到较近时代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东南亚经济极不相称,因此,许多身临其境的人对于这些巨大的古建筑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些奇迹的出现可能是外来干预(如印度征服)的结果。然而,直到十七世纪中叶荷兰人控制最获利的贸易航线之前,东南亚在它有文字记载的大部分时  相似文献   

20.
试论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东南亚的朱印船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东南亚地区朱印船贸易的发展状况。朱印船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对内巩固幕府的统治,对外打破葡萄牙商人对日贸易的垄断地位;朱印船贸易的终结,是幕府采取禁教和锁国政策的必然结果。在西势东渐背景之下,朱印船贸易刺激了“日本—中国—东南亚”贸易圈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