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晖雁 《传承》2010,(9):132-133
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居民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地区,特别是中部山区农村的节日氛围和农村居民的节日意识日渐淡化。节日意识的淡化不仅冲击着那些基于民俗、民风而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复兴农村居民的传统节日意识,既需要我们重新凝练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也需要我们以时俱进,对传统的过节形式进行变革,同时也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为农村居民的过节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孙焕英 《政协天地》2008,(Z1):86-86
全国性的节日放假问题辩论落槌了。增加的几个民族传统节日假期成了法定。什么是节?节,就是有特定主题的纪念、庆贺、祭祀的非常日子。节日有如下属性:节日是文化,过节就是审美文化;节日是传统,过节就是体验传统;节日是特色,如春节团圆饭、大拜年,中秋赏明月、吃月饼……过节就是品味特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过节     
离家在外最怕过节,是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台湾驻点几次,赶上不少节日:中秋、端午、元宵节等,好在台湾和祖国大陆一样,中国传统节日的味道一点不少,还有一些不同花样,倒也有很多新鲜感受。  相似文献   

4.
渐行渐远的中国节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人们普遍抱怨“年”味儿越来越淡,可春节却过得依旧热闹:商场大“血拼”,饭店多折扣,卡拉OK定不到房,温泉别墅人满为患……尽管不愿看到,但必须承认,只求热闹,只问经济,已成为中国节日的普遍现象,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在人们心中日渐淡化! 传统节日历史根源如今,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人们记忆中的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传统节日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面临传承与发展困境.规划建设布依族文化生态重点保护区、加强节日文化非遗传承人保护与培养、多层级常态化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多形式记录与保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成为布...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记忆里,大凡传统节日都与吃吃喝喝分不开,所谓大人盼种田,孩子盼过年,因为孩子嘴馋,过年过节有好吃的。但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元宵节却不以吃为主,元宵节是"闹"出来的,俗称"闹元宵"。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4-15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步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个节日,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基本态度◎西方节日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近年来,西方节日在青年群体中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各种各样的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和重视。在很多大学校园里,真正让人感觉到有过节气氛的往往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恰恰是某些西方节日,譬如圣诞节和情人节。这一问题曾经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于大学生过洋节的现象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支持。那么大学生们对待西方节日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西方节日为什么能够在大学生中受欢迎?西方节日到底给大学生们带…  相似文献   

9.
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三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历代的文人雅士也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节日     
如今城里人的节日多,传统的和政治的,还有从国外引进的,加在一起,几乎月月都有节日,天天都有纪念。然而,占全国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却没有自己法定的假日和节日,也没有特殊的娱乐活动,他们的忙闲全由农事和季节决定。现在,一年到头吃的是白面馍,隔三差五的也能吃点肉,就连过春节和八月节等传统节日也比往年寡淡得多了。但是,农民也要过节的,也要集体庆贺一下,热闹一番,放松放松神经,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这"节日"是什么?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那就是村里人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优秀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观念的擅变、文化发展多元化对节日观的影响、教育缺失与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是传统节日在大学生中日渐失落的原因.传统节日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功效,更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节日     
如今城里人的节日多,传统的和政治的,还有从国外引进的,加在一起,几乎月月都有节日,天天都有纪念。然而,占全国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却没有自己法定的假日和节日,也没有特殊的娱乐活动,他们的忙闲全由农事和季节决定。现在,一年到头吃的是白面馍,隔三差五的也能吃点肉,就连过春节和八月节等传统节日也比往年寡淡得多了。但是,农民也要过节的,也要集体庆贺一下,热闹一番,放松放松神经,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这"节日"是什么?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那就是村里人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宁轩 《群众》2023,(4):14-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南京是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全国重点城市之一,较早启动“我们的节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南京行动,制定出台相关方案,成立“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为振兴传统节日、彰显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春节来了 ,与春节有关的话题自然又成了人们的谈资。不少人表示 ,过不过春节无所谓 ,过春节除了看一场中央电视台的联欢晚会以外 ,也就没什么意思了。的确 ,近几年人们对春节的热情越来越小了 ,春节的节日气氛也越来越淡了。照理说 ,随着经济的蒸蒸日上 ,政治的宽松和谐 ,生活的逐步富裕 ,人们过节的心劲儿也应该越来越大。然而 ,中国的老百姓何以对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日渐冷淡呢 ?有人说 ,因为实行市场经济 ,人们更务实了 ,不愿再为过节而“劳民伤财” ;有人说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 ,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闲情逸致操持过节 ;还有人说 ,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正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圣诞节、情人节等受到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这种洋节文化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忧虑。于是,既“有两会”代表“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提案”,又有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号召,还有民间种种关于节日“的土“”、洋”之争。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呢?本期专题策划主题: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2月31日,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入围。这标志着一场“民族节日保卫战”从政府层面开始打响,令人振奋。相信这份有很强内聚力和广泛包容性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在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下,在热心民族民俗文化的国民参与下,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创新发展,发扬光大。近些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普遍偏低,有专家分析认为,可能与公众对它们的理解有关。传统节日往往都赶在平时的工作日,忙碌一整天后,过节就成了吃顿饭。如何使传统节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发扬光大我们的文化遗产,本刊特邀民俗问题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萧放教授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节?节,就是有特定主题的纪念、庆贺、祭祝的非常日期。就此来说,节日有如下属性:节日是文化,过节就是传承文化;节日是传统,过节就是体验传统;节日是特色,如春节吃团圆饭、大拜年,中秋赏明日、吃月饼……过节就是品味特色;节日还是创造,一代代地深化主题、丰富内容,过节就是参与创造;更重要的,不少节日是亲和,大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8.
肖湘 《中国减灾》2013,(2X):18-19
<正>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节日总是越多越好,不管传统节日还是外国节日,混着一起过又有何妨?只是找个借口放松一下,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中增添一点儿趣味性而已。不过,迟早要成为社会中流砥柱、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年轻人,也必须意识到在拥抱节日和假期的同时,探寻传统节日源头、了解中华民俗的重要性。"端午节"就是一个承载了两千多年民族记忆和文化的传统节日,其中所包含的厚重历史和美好情感值得我们好好珍藏、细细品味。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诗人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等。在《燕京岁时记》里有"初五为五月单五,盖  相似文献   

19.
尚道 《台声》2007,(6):61-64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两千多年来,每逢这个日子,两岸的炎黄儿女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挂菖蒲,饮雄黄,用自己的传统方式来度过这个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两岸有着众多相似的传说以及民间过节的习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洋节"的甚嚣尘上,我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重续传统节日的文脉精华,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