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反洗钱法》有关法律责任的条款规定,金融机构有未按反洗钱法规定的行为,导致洗钱后果发生的,将处50刀以上500万以下罚款。本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为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资讯     
《法人》2006,(12)
反洗钱系列法规出台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11月6日通过了两则反洗钱法配套规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上游犯罪日渐呈现出与洗钱活动相分离的发展趋势,并且恐怖洗钱也对上游犯罪和洗钱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关于上游犯罪的法律规定存在与国际公约相冲突、范围过于狭窄等问题,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洗钱法,对上游犯罪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反洗钱立法涉及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光远 《法学杂志》2007,28(2):23-27
制定反洗钱法是国内外预防和遏制洗钱犯罪活动的需要,是健全完善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的需要.其立法宗旨是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其上游犯罪.它应当是一部以预防监控洗钱活动为主、惩罚制裁为辅的行政性法律.  相似文献   

5.
陈业业 《法制与经济》2008,(12):31-33,35
洗钱犯罪已成为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的热点问题。全球范围内的洗钱活动己成为继贩毒、军火走私之后触目惊心的又一国际公害。海峡两岸目前各自存在着严重的洗钱犯罪问题,且呈现出两岸跨境洗钱犯罪现象,本文通过比较两岸反洗钱法,改进不足,加强协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洗钱法》于2007年1月1日实施,我国反洗钱的法律和机构已成体系。作为从事相关执法活动的检察院检察官,本文作者提议,为了通过打击洗钱犯罪来痛击腐败分子,相关法律需要健全。  相似文献   

7.
大陆与台湾反洗钱之比较与协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钱犯罪己成为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的热点问题。全球范围内的洗钱活动己成为继贩毒、军火走私之后触目惊心的又一国际公害。海峡两岸目前各自存在着严重的洗钱犯罪问题,且呈现出两岸跨境洗钱犯罪现象,本文通过比较两岸反洗钱法,改进不足,加强协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走私、毒品、贪污贿赂等犯罪不断发生,非法转移资金活动滋生蔓延,洗钱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洗钱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而且危害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2006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了反洗钱法,加大了对洗钱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如何在惩治和预防洗钱犯罪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已成为各级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徐汉明。记者:您很早就开始研究反洗钱犯罪及立法问题,根据您多年的研究,我国目前的洗钱犯罪有哪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洗钱犯罪由于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破坏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立法者和司法者的关注。而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以及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使洗钱活动更加猖獗,各国大都对其采取了一系列管制与惩治措施。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对洗钱罪从涵义、特征、构成要件等方面的深入探析,和我国的反洗钱立法的逐步完善,必将对实践中打击洗钱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预防洗钱活动,规范反洗钱监督管理行为和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维护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1.
贪污贿赂类自洗钱犯罪认定,以贪污贿赂犯罪事实成立且本犯占有、支配贪污贿赂所得及其收益为前提。洗钱行为本质特征是掩饰、隐瞒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掩饰、隐瞒不是洗钱行为方式。应厘清刑法第191条规定的5种洗钱行为,贪污贿赂犯罪本犯采用转账等方式使用犯罪所得及收益进行小额日常消费,形式上符合洗钱罪规定,但无处罚必要性。洗钱罪是故意犯罪,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不是洗钱犯罪目的,贪污犯罪本犯认识到其行为能够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来源和性质,即具有自洗钱犯罪故意,行为人动机、目的不影响主观故意认定。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反洗钱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光 《法学杂志》2007,28(2):36-38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两岸间的跨境洗钱活动也愈发猖獗,已严重侵犯了两岸经济秩序与社会安全,因此,两岸携手共同打击和预防洗钱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两岸间反洗钱立法是进行合作的法律基础.通过对大陆<反洗钱法>与中国台湾<洗钱防制法>内容的比较,主要包括:立法宗旨之比较、洗钱对象及其来源之比较、反洗钱义务主体之比较、反洗钱国际合作之比较、法律责任之比较,彼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期促进两岸反洗钱立法的完善,从而为两岸进行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构建法律基础,以共同惩治两岸间洗钱犯罪,促进两岸金融与经济安全,维护两岸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如何具体处理洗钱上游犯罪与本犯实施自洗钱行为之间的关系,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根据转移和转换手段的不同,自洗钱行为可分为物理型自洗钱和化学型自洗钱。可先根据全面评价原则,对行为事实进行法律评价,即评价的罪数。再根据禁止重复评价、事后不可罚等原则,对行为事实进行具体处断,即处断的罪数。在此基础上基于自洗钱行为与上游犯罪侵害法益重合度和犯罪构成关联度,对物理型自洗钱,可将洗钱罪与上游犯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但应在判决书中明确宣告所犯罪名。对化学型自洗钱,应以洗钱罪与上游犯罪数罪并罚,并结合法益侵害重合度适当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反洗钱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洗钱形势,俄罗斯在1997年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将洗钱行为犯罪化。迫于国际社会打击洗钱的政治压力,在面对众多阻力的情形下,俄罗斯于2001年对《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洗钱规定予以了修正,初步形成了打击洗钱活动的法律体系。在2002年和2004年,根据本国的形势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俄罗斯又制定和修正了《反洗钱和恐怖融资法》,朝着综合性的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法律机制发展。俄罗斯反洗钱的立法背景和经验,对我国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将特定非金融机构列入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按照《反洗钱法》第3条的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作为现代社会资金融通的主渠道,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系统是洗钱的易发、高危领域。但金融机构并不是洗钱的惟一渠道,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17.
洗钱犯罪收益没收机制既是惩罚该犯罪,也是预防该犯罪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联合国禁毒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欧洲反洗钱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立法及实践,对我国的洗钱犯罪收益没收机制提出若干建言。例如应规定缺席审判、举证责任倒置、收益分享机制以及保护善意第三人、间接没收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洗钱活动,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  相似文献   

19.
杜邈 《中国检察官》2023,(14):34-37
自洗钱犯罪主要包括“转账”型、“存取现金”型、“交易”型等不同行为类型。在行为人拒不承认“掩饰、隐瞒”故意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转移、转换方式等因素进行推定,同时允许反证推翻。自洗钱犯罪具备“金融秩序+司法秩序”的法益侵害特征,应当从反洗钱法律的相关规定出发,将洗钱罪侵犯的主要法益从“金融管理秩序”这一抽象概念,转变为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管理制度,准确划定自洗钱犯罪圈。  相似文献   

20.
边志良  吕婷婷 《中国法律》2007,(1):18-20,75-79
一般而言,反洗钱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反洗钱义务主体履行预防和控制洗钱义务实施监督管理的行为,涉及监督管理权限在行政机关间的配置及行政机关间为履行各自的职责而发生的配合和合作的关系。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第一部《反洗钱法》,该法对中国的反洗钱行政管理部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根据《反洗钱法》的规定,结合中国反洗钱行政管理的现状,就依法建立健全中国的反洗钱行政管理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