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部制改革研究文献中,顶层设计不足被普遍视为改革的一个缺憾,同时被视为改革效果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但鲜有对此的专门研究。基于顶层设计的整合诠释框架,对大部制改革的审视围绕四个维度展开:全方位系统筹划;直面重大问题敢于突破;主体角度的"相对顶层观";时间维度上"一揽子方案"并"事前"出台。考察发现:两轮大部制改革符合顶层设计的两个"外在表征",但在系统筹划和改革力度两个"核心内涵"上存在不足或缺失。未来改革中强化顶层设计有几个着力点:职能转变的科学定位和新突破口的选择;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并选择新的突破口;加强改革目标层次的系统筹划;加强时间进程的系统筹划和动态监管;推进机构改革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2.
在大部制改革研究文献中,顶层设计不足被普遍视为改革的一个缺憾,同时被视为改革效果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但鲜有对此的专门研究。基于顶层设计的整合诠释框架,对大部制改革的审视围绕四个维度展开:全方位系统筹划;直面重大问题敢于突破;主体角度的"相对顶层观";时间维度上"一揽子方案"并"事前"出台。考察发现:两轮大部制改革符合顶层设计的两个"外在表征",但在系统筹划和改革力度两个"核心内涵"上存在不足或缺失。未来改革中强化顶层设计有几个着力点:职能转变的科学定位和新突破口的选择;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并选择新的突破口;加强改革目标层次的系统筹划;加强时间进程的系统筹划和动态监管;推进机构改革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3.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借鉴国际大部制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探讨了需要重点研究的理论问题,即大部门设置的原则与目的,部门权力监督问题,部门内部协调问题,中央与地方探索大部制的着力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吉双城 《法制与社会》2013,(23):152-153,157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调整随后完成,让大部制改革的议题再次引发学术界的热议。本文首先论述了大部制的内涵及其改革的动因,然后对英法在大部制改革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回顾了大部制改革在我国的历史沿革,最后从理论基础、权力配置、相关配套政策三个方面探寻大部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技术化行政以工具理性为基础,运用概念、推理和量化分析对组织进行有效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大部制改革的体制机制是基于因特网平台电子技术的发展,实现组织专业化分工与跨部门协同的整体性治理,体现了技术化行政演进的生成逻辑。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业已进入到大部制改革的深化阶段。本文在演进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回溯技术化行政范式变迁的轨迹,探究整体性治理有效优化大部制改革的制度化策略,进而实现组织发展与整合,这对于优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层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大部门制度",意图改变精简政府部门机构,整合政府职能,同时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期望:利用此次改革"大部制"改革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制约又协调的目标,有人还进一步将其延伸为实现"三权分立"。很多人对"大部制"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大部制"并不必然实现"三权分立"思想。但是这种制约平衡的思想可以维护"大部制"改革的成果,巩固中国政府改革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冷静地看待"大部制"改革,尽管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究竟能不能十分有效,建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都值得我们关注.如,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执政党的机构设置方面,如何与政府的"大部制"进行对接,不重复、不重叠?还比如,在"大部制"管理模式下,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应该在机构的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对大部权力的监督和控制?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大部制"改革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改革,首先选择在哪些领域改革?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草案,大部制也迅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我国中央行政体制改革为背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针对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展开论证和分析.以期对在建设有限政府的曲折道路上为我国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部制改革引起了各方面关注,大部制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这次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本文试图对大部制改革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作出分析,指出如果没有良好的出发点、精心的设计和强有效的推动力,大部制改革并不会必然导致一个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另外,本文也从经济法的角度对大部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进行了一场大部制改革运动,其特点是将联邦权力执行机构和行政三分制相结合,是普京执政以来在行政改革领域里面的重要事件之一。俄罗斯的大部制改革以三份文件为基础,将联邦权力执行体系分成了三个部分,即联邦部、联邦署和联邦局,还通过重组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将执行权力机关分为强力部门和民事部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部制改革引起了各方面关注,大部制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这次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本文试图对大部制改革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作出分析,指出如果没有良好的出发点、精心的设计和强有效的推动力,大部制改革并不会必然导致一个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另外,本文也从经济法的角度对大部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13,(20):10-10
在大部制改革中,要认真研究和审慎选择改革策略。最忌讳的就是零敲碎打式地频繁折腾,要在充分准备、达成普遍共识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动一次,使政府的组成部门大体定型,相对稳定,并逐步法定化。那么实行大部制组织结构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从未来发展的视角看,大部制改革需要确立三个“前提”:一是顶层权力结构的合理配置。这实际上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种权力结构的如何科学配置问题,特别是执政党、政府、人大之间的权力关系问题。如果这三者之间的权力边界不合理,导致顶层权力格局有缺陷,光靠政府的大部门制管理模式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即使频繁地进行机构调整、裁剪、合并、重组,也很难理顺大的权力关系格7局。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内设机构,近十多年来一直是检察改革的研究热点。研究内设机构改革,应从归纳设置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入手,评析当下各种改革方案之优劣,通过探讨检察职权在检察机关内部的二次分解,研究设置应当遵循的六个原则。借鉴域外法治经验,按照内设机构设置三分模式改革,对于领导决策机构,重点是完善检察委员会的决策机制;对于综合管理机构,建议参考国家行政机关大部制改革模式,大幅压缩机构数量;对于业务办理机构,根据检察权分解,科学界定部门权限,按照诉讼规律适度整合职能,精简机构。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作为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任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内部机构设置应该立足于当前基层检察院的队伍实际和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建立符合“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精神为统领,实行“大部制”,将目前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使相同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国务院从构建服务政府的角度出发进行大部制改革,在中央大部制改革的示范作用下,地方政府积极作出相应的配套机构改革方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困境。随州市作为全国率先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城市之一,其改革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典型和代表意义,深入研究随州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对于推动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和两会对中央政府部门实行"大部制"改革进行了规划和部署,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大动作。本文试从行政法角度对其褒判,希以促之。  相似文献   

17.
日前,全国人大正式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领导人也获得表决通过。以此为标志,我国以大部制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又朝前迈进了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8.
涂譞 《法制与社会》2010,(20):151-15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我国政府机构内部改革的又一次新的尝试,也是对已有体制进行的又一次纵向深入发展。在全球化政府再造和区域协同政府构建的双重背景下,大部制改革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大部制改革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从而探索了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组织理论经过了传统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以及系统组织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本文梳理了每个阶段的特征,从组织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大部门体制建设的必然性,并初步探讨了大部制建设的路径选择。我国的大部制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吸取了前几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应该积极稳妥地推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大部制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又一次规模较大的改革,是"深水区"的又一作业,其改革面临着四道难题:权力整合难;清除部门壁垒、实行监督难;人员分流难。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