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栏导语     
正公共部门效率与效果是构建责任政府的核心内容,是普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议题。虽然现有的文献对于好的绩效是否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还存在争论,但大多数国家在提供公共服务时都要考虑成本效率。尽管不同的国家在政治制度、政府架构、政策目标、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开展结果导向的管理、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果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2.
专栏导语     
住房是人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又是价值很高的重要商品,兼具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李健正,1993)。住房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住房政策至少也具备双重属性和目标,即经济政策属性和社会政策属性。经济属性指通过政府干预实现住房市场的高效、有序的发展,推动房地产经济的增长;社会属性指通过政府干预保障公民住房需求的满足,解决与住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推动社区发展和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3.
专栏导语     
正最近20余年,学术界对中国国家治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对于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我把这一问题概括为:面对社会不断出现的公共问题,国家是如何采取应对策略的?在国家理论上,这一问题的意义不在于公共问题本身,而在于国家如何回应公共问题。人类社会遇到的公共问题大多是相似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着如何监督政府官员的问题,也存在着如何防灾救灾、如何扶贫救助、如何处理社会  相似文献   

4.
专栏导语     
正2002年,世界银行出版了经济学家汉娜·波拉克娃·布雷克斯(Hana Polackova Brixi)与公共预算专家艾伦·希克(Allen Schick)共同编辑的《风险中的政府:或有负债与财政风险》一书。这本书对全球范围内存在的政府债务风险做出了警告,并提出了一些控制财政风险的政策建议。其实,各国政府的债务风险不是突然出现的。二战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政府债务都呈现出逐步  相似文献   

5.
专栏导语     
<正>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过程被认为是相对封闭的精英决策,这种相对封闭的精英决策并不意味着一元行动者完全的理性决策和严格的政策执行。相反,上层政治精英的立场和政策分歧、政府层级之间及部门之间的权力分割和讨价还价、压力型体制和责权同构体制下的地方选择性政策执行和政府共谋行为充斥着整个政策过程(LieberthalOksenberg,1988;LieberthalLampton,1992;  相似文献   

6.
专栏导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分配不公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城乡二元对立矛盾尖锐,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回应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此后,从政府到学界出现了重视社会政策和研究社会政策的热潮,中国已经进入“社会政策时代”(王思斌,2004;王绍光,2008)。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法应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效率则是经济发展的体现之—。而政府失灵的存在,对宏观调控的效率构成了威胁。为此,文章拟从效率的角度来探讨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动因、存在的纰漏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艳丽  路广 《时代法学》2008,6(6):61-67
基于对国家审计权本质属性的片面性认识,中国在建构现代国家审计体制时选择了“行政模式”,这一模式下的国家审计更多具有政府内部审计的功能,在具体运行中存在独立性、权威性、效力性方面的不足。现代社会的演进,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防范公权力自主性意识的增强,中国国家审计无法全面承担对政府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及效率监督职责的问题,开始引起广泛关注。世界各国行之有效而又各具特色的审计体制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中国国家审计体制的改革应在遵循审计权的独立性、效率性、权威性和协调性原则的基础上,以立法模式为基础,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审计体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社会保障政策行政执行中存在执行理念偏差、执行组织不统一、执行者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的效果。文中建议树立服务理念、理顺组织结构、加强素质建设、强化公众参与、提高执行效率、完善执行监督,以提高社保政策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专栏导语     
<正>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试点、试验被认为是解释中国改革发展奇迹的重要制度基础。同时,政策创新扩散研究得到了国内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代政策科学理论极具潜力的增长点。加强对中国政策创新与扩散规律的科学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提炼和总结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运行机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政府环境管理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能够有效推动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在政府环境管理中践行生态文明,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生态文明理念贯彻不到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不足。政府环境管理应转变理念;完善具体管理制度;保障公众参与权;推行切实可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开展公众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强化环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毛磊 《江淮法治》2010,(12):6-10
因为存在公共利益,所以不得不保密,丽出于现代政府民主和公开的运转基础,需要公开则是常态,这是国家保密的相对论。缘于公共利益之需,政府该怎样界定对外保密的范畴?一部保守国家秘密法又该怎样承担起公众知情和国家利益的难以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3.
丁于娟  张吉 《法制与社会》2010,(11):153-154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政府再造高潮,其目标基本定位在构建一种新的更加具有健全的民主与效率的政府,以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学术界,由于国内学者的学术环境、分析和观察视角的不同,必然产生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政府理论。在众多政府范式理论中,本文主要探讨“有限政府”这一政府范式,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有限政府”概念的界定进行梳理和综述,并提出相关见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性地了解“有限政府”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科医生制度的推行主要依靠政府大量的政策性文件。从法制视角来看,政策不具有法的规范性,法律也无法调整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具有半公开性的政策不利于公众监督;同时,政策的权威性和效率也值得关注。本文认为,全科医生制度的构建必须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从一个由文件组成的政策体系逐步演变为一个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法制体系,将是最终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汶川地震恢复重建规划的分析可以发现,行政规划的确定将对众多社会群体的法律利益和事实利益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有必要构建行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作为公有制前提下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器,并以主体性公众参与作为目标模式。在行政规划的公众参与过程中,容易因公众参与的无限扩张导致政府决策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决策,或因公众利益的分化和参与不平衡导致社会公正受损,或者发生公众意见对法律和政策目标的偏离,对此均应竭力避免和纠正。  相似文献   

16.
政策营销是政府利用营销观念和策略争取公众接纳和支持某项公共政策的过程。论文以广州市垃圾分类政策为例,描述地方政府的政策实施,指出争夺政策议程、回应行政压力和社会动员困境促成政策营销的开展,而政策产品设计、通路构建和公众促销是政策营销的运作技巧。政策营销的广州实践呈现了地方政府的治理调试及其与公众的互动,案例分析为后续研究提出了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主观态度调查的方式了解公众对政府的清廉感知,进而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是廉政领域的普遍做法。2015年度全国廉情调查的数据显示,公众对不同层级政府的清廉感知存在着差序格局。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众倾向于认为地方比中央更清廉;公众的腐败容忍度越高,越倾向于认为地方比中央更清廉;腐败信息来源主要为官方报道的公众倾向于认为地方比中央更清廉,而腐败信息来源主要为小道消息和有过直接腐败经历的公众,其态度则相反;腐败案件的曝光会导致公众出现对中央清廉感知的负面评价。这些发现可以提供全面、多元的信息,推动未来的反腐败工作建立在更加科学、精准、有效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中央与地方关系(央地关系),是指国家体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纵向权力与资源配置的基本关系(景跃进等,2016)。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之一,中央和地方关系不仅关系到国家政权和体制的稳定,也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异巨大的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如何管理不同地区的各类事务并回应来自地方政府的各种需求,地方政府如何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进行资源、人员和信息的互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9.
《政府法制》2014,(17):11-11
在经济发展中,效率有三种调节:第一种调节是市场调节.靠一只无形的手来支配着资源的配置;第二种调节是政府调节,靠政策、法律、法规来调节作用,这是一只有形的手;第三种调节是道德力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良好形象是一个政府治理国家或治理一个地区的根本条件.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府都十分重视树立自己的形象,从而使政府具有崇高的威信、坚强的凝聚力和强大的号召力.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后形成印象的总和,它是通过政府的建筑物、领导人、公务人员、方针、政策、目标等具体的客观的东西作用于公众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综合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就代表了一个国家政府的形象.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领导人就是政府公关的重要载体,它在政府形象的塑造上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