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98年 ,邱菽园、林文庆倡议创办新加坡华人大学堂 ,并希望新加坡华侨各界人士募捐经费。1899年 ,邱、林二人又倡办新加坡华人女子学堂 ,还起草了办学章程。他们的行动 ,受到国内维新派的赞扬。但应指出的是 ,邱、林二人倡办女子学堂 ,除了提倡在受教育方面男女要平等外 ,主要是为了使南洋华侨的子孙能保持中华文化传统 ,不致出现“移华而巫 ,尽变种质”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维新派发动东南亚华商通电“勤王”,是海外侨胞在历史上第一次关心国内政治的重要活动。维新派在海外宣传,兴学办报,促进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觉醒。但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后来沦为保皇派,站在革命派的对立面,它不可能把华侨引上正确的道路。进一步启发华侨的民族主义觉悟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同盟会的身上。  相似文献   

3.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周中坚 《东南亚》2000,(2):50-54
华侨移居东南亚大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他们把祖国的教育一并带到海外。在华侨聚居地 ,在出现近代学校之前 ,同国内一样以私塾形式进行教育 ,讲授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和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华侨大规模移居和西方文明东传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东南亚产生了近代华文学校。一个世纪以来 ,东南亚华文教育经历了华侨教育和华人教育两个阶段 ,从面向祖国、为华侨“落叶归根”服务 ,演变到面向居住国、为华人“落地生根”服务。一、 50年代以前 ,东南亚华侨“落叶归根”的工具在近代 ,很多华侨是为了寻求生路…  相似文献   

5.
1954年秋,我和宦乡等人抵达英国首都伦敦,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代办处。华侨陈天声是欢迎人群中的一个。当时我们离开得比较匆忙,连炊事员也来不及带。陈天声见此情况,说:“让我来给你们做饭。”原来他曾经当过海员,做饭是他的拿手戏。什么辣子鸡、宫保鸡  相似文献   

6.
关于"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互动始于 15 11年葡萄牙对马六甲的占领。自那时以来 ,特别是冷战以后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对华侨华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样 ,华侨华人的发展也在一定层面和程度上对国际体系发生着作用。本文试图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方面对“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这一命题作出阐释 ,对其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东南亚殖民政府在新的形势下调整了对华侨的政策,开始实行经济上限制华侨,政治上歧视华侨的政策。其对华侨政策的转变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限制华侨力量发展加强殖民统治的目的。殖民政府限制歧视华侨的政策对东南亚华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使华侨在东南亚的生存发展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华侨爱国心,促使华侨回国投资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时代背景 1848年2月,有3名中国人(两男一女)乘"铁鹰号"海船来到加州,那两名男子立即奔赴矿区淘金,女的则在一位从香港乘该船归来的美国牧师查尔斯·吉勒斯皮(CharlesGillespie)家中当佣人,这是有正式记载的来到加利福利亚的第一批中国劳工移民[1].以后华侨逐年增加,1849年和1850年,来到美国西岸的华侨分别为325人和450人,1851年这个数目上升到2716人,1852年猛增至20026人[2].从此时起,出现了华侨移民美国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东南亚之行引发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持续热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恰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面对海外环境复杂化和不确定性上升,如何有效凝聚华侨华人力量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与文莱关系友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文莱政府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两国合作成绩斐然。文章通过梳理分析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基础、实施进展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和文莱友好关系为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条件,但也存在亟须关注的内外挑战。基于此,文章研究提出继续深入发展中文友好关系,加强对文莱华侨华人的调查研究和与文莱华侨华人的沟通交流,重视发挥文莱华侨华人华商的桥梁作用,注重发挥华侨华人在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作用等推进文莱华侨华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蚁光炎先生是一位泰国华侨工商界的进步领袖,他热爱祖国,见义勇为,颇受华侨群众的敬重。“九·一八”事变后,泰国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紧跟着祖国的斗争形势而发展,到了“七·七”事变前夕,泰国华侨已成立了文化界、工商界、妇女界及学生等各界抗日救国会(简称文抗、工抗、商抗、妇抗和学抗),并组成了“暹罗(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虽是秘密团体,但在爱国华侨中却半公开地进行活动。身为暹罗“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蚁光炎先生,对“抗联”的活动,不但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还亲自承担某些重要任务,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战开始后,…  相似文献   

11.
《海内与海外》2009,(12):41-41
长篇小说《凄清纳兰》是中国华侨出版社于今年七月份正式出版的新书.恰逢2009年中国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在北京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2.
杨阳 《东南亚》2001,(4):36-41
泰国地处热带 ,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以盛产稻谷而闻名 ,是东南亚主要的产米国家。华侨在泰国经营米业历史悠久 ,其中碾米业是华侨资本最普遍的投资对象 ,可以说泰国华侨对碾米业的投资在东南亚一带是最早和最多的。一、华侨中介商在泰国大米贸易中的形成185 5年 ,暹英鲍林条约的签订 ,开了暹罗史上允许外国人在本国土地上自由经商的先例 ,是暹罗“锁国”大门被彻底打开的重要标志。在 185 5年以前 ,大米已是泰国的主要出口商品。随着鲍林条约的签订 ,泰国日渐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 ,国内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解体 ,市场需求导致收购…  相似文献   

13.
陈嘉庚与印尼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陈嘉庚与印尼华侨的关系。在太平洋战争期间 ,印尼华侨在日本法西斯统治下 ,为保卫华侨旗帜陈嘉庚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嘉庚精神”及其光辉榜样对印尼华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陈嘉庚所倡导的印尼华侨要促进大团结 ,要重视和加强华文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断增进印华民族友谊 ,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系20世纪上半叶东南亚一带名闻遐迩的华侨企业家、“橡胶大王”。他少年时期赴新加坡随父经商,从事菠萝种植、加工和橡胶、制造等业而获得成功。陈嘉庚致富后不忘苦难中的祖国,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除曾加入同盟会、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以及倾资兴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希望“教育救国”外,还在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义无反顾地领导华侨社会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病难民大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泰华侨领蚁光炎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路”有了华侨子弟兵 抗战期间,许多泰华热血儿女归国从军杀敌,其中不少人投奔了毛泽东领导的军队。据当年延安归国华侨联合会不完全统计,仅延安地区280名归国华侨当中,就有120名来自泰国。 华侨青年归国参军杀敌,首先要有不怕牺牲的勇  相似文献   

16.
中秋月圆,遥望南天。我和几位旅澳华侨在墨尔本的一次聚会虽然过去几个月了,但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殷殷交友之情,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他们每一位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如在目前。   我到悉尼的当天晚上,维多利亚州侨联副主席郑嘉乐先生由旅澳华侨黄先生陪同到宾馆来看我。我同郑先生本不熟悉,只是因为出版他的传记,通过一两次信。我对年高德劭的郑先生的来访十分感动。他说:“您是贵客,我们要在悉尼的唐人街举行华侨聚餐会,欢迎你和夫人的到来,一表我们华侨朋友的心意。”我当即婉谢,一是我在悉尼时间安排太紧,二是“无…  相似文献   

17.
华侨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是华侨华人报刊杂志、华文学校及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早在1900年,印尼华侨华人正式成立了近代印尼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巴城中华会馆.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部法律,都非常重视法律适用对象或称法律调整范围的制定,而且多把它列在立法指导思想、目的或意义之后的第二条。《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作为适用归侨、侨眷这个特殊群体的法律,同样很重视对本法适用对象的规定。其第二条规定: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本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姊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该规定有以下含义:   (一 )华侨的…  相似文献   

19.
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1874~1961年),厦门集美人,旅居新加坡60年(1890~1950年),晚年回国定居,是20世纪海外华侨最为杰出的代表,被毛泽东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传奇般的一生、捐资兴办厦门大学等学校以及作为华侨领袖为中国抗日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仍然引起后世对他的关注。本文搜集了1994年以来关于陈嘉庚研究的公开发表的论文,力图挖掘一些新观点,把握学术界对陈氏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是海外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全球80%的华侨华人居住在东南亚。因此,东南亚华人研究从来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是真正有所成就,作者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科研能力。该项目涉及的问题复杂,难度颇大。 庄国土等著的《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第一期)的成果,这是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有创建、有特色、有份量的学术专著。它的主要价值和特色是: (一)理论“创新”是本书的灵魂。 本书从族群文化视角从总体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