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刑事诉讼文化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文化对刑事诉讼制度建设和运行有巨大影响。刑事诉讼文化是指人们对待刑事诉讼制度的态度,包括人们对刑事诉讼的认知、情感和评价等。刑事诉讼文化具有抽象性、地域性、延续性等特征。从国家形成的方式、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经济条件、思想条件五个方面可看出中西刑事诉讼文化的差异。对中国传统刑事诉讼文化应该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现代化建设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诉讼制度完善与诉讼文化改造同时并举。学术界应该更多地研究刑事诉讼文化的现代化,以刑事诉讼文化现代化如何实现作为今后研究的视角。我国刑事诉讼文化现代化研究应以文化哲学为首选的参照系,主要是它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我国古代刑事诉讼为传统日常生活世界所蚕食,我国当下的刑事诉讼尚未远离日常生活世界,尚未真正走出日常生活世界。我国刑事诉讼文化现代化研究应以日常生活批判为切入点。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开展日常生活批判,也就是从深层上促使社会主体有关刑事诉讼的心理、意识和思想体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实现社会主体在刑事诉讼方面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刑事诉讼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梁欣 《河北法学》2012,(8):87-88,89,90,91,92
通过对刑事诉讼模式概念的梳理提出区分理论模型意义上刑事诉讼模式和社会存在意义上刑事诉讼模式的观点,认为理论模型意义上的刑事诉讼模式只是一种研究工具,更具方法论意义;社会存在意义的刑事诉讼模式因其文化特质不同而各有其精神与灵魂,我们面临的制度移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诉讼模式与文化模式的结构找到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8,(5):6-13
在肯定技术侦查立法在总体上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二章新增第八节存在的立法设计上的缺陷,存在与刑事诉讼相关制度相冲突、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相背离的情况,不利于刑事诉讼的程序控制功能的发挥以及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目的的有效实现。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际,有必要再次提出关于"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在立法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期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得以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其中"秘密侦查"措施与"技术侦查"实属不同的特殊侦查方法的事实加以澄清,对二者的性质及刑事诉讼制度之于两者的不同运用加以厘界,从而使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实施得以按照立法原意更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刑事诉讼模式概念的梳理提出区分理论模型意义上刑事诉讼模式和社会存在意义上刑事诉讼模式的观点,认为理论模型意义上的刑事诉讼模式只是一种研究工具,更具方法论意义:社会存在意义的刑事诉讼模式因其文化特质不同而各有其精神与灵魂,我们面临的制度移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诉讼模式与文化模式的结构找到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昌盛 《现代法学》2011,(6):148-160
德国是职权主义诉讼代表性国家,其刑事诉讼向来以追求实质真实为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实质真实为目标的传统刑事诉讼正在逐渐被司法实务部门所"发明"的刑事协商所取代。为了拯救传统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同时为非正式协商正名,德国立法机关在2009年通过了《刑事程序中的协商规定》,德国式"辩诉交易"正式成为德国法典的一部分。德国刑事协商的发展历程及其立法规范,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羁押制度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及时惩罚犯罪,还关系到公民人身自由权的维护。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总则,还在分则中规定了许多相应的制度,如羁押必要性审查等,进一步体现了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人权上的进步。因此,为了切实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落实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必须对羁押必要性审查进行深度思考,明确制度存在的基本问题,完善制度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尽管现代刑事诉讼理念和诉讼制度都在强调司法公正、司法效率、程序法定及保障人权,但不同版本和不同时代的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对"刑事诉讼"的回答却如出一辙,都在单方面强调它是国家惩罚犯罪的活动,种种解释均不能体现出诉讼理念和诉讼制度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与学者们关于其他基本诉讼范畴的阐述不能衔接起来.基于此,有必要对"刑事诉讼"重新定义,一方面体现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整个刑事诉讼自身理论体系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调查制度以"刑罚个别化"理念为指导,立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性而建构,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护。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社会调查制度在未成年人强制措施适用、不起诉裁量、刑罚裁量、刑罚执行及犯罪预防领域均具有重要的信息支撑功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检察机关通过探索专业化、社会化的社会调查路径,充分发挥审查、指导、监督作用,为涉案未成年人选择有针对性的处遇措施,有利于实现社会调查制度之目的,进而促进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社会调查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李麒 《北方法学》2017,11(5):104-111
刑事诉讼文化的当代变迁与刑事诉讼的制度变革相伴共生、交互影响,深刻反映并体现了现代化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在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司法实践相互适应、有效互动的过程中,刑事诉讼话语体系实现了以阶级为核心到以人权为核心的转变,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刑事诉讼文化的未来发展不仅是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普遍适用的刑事诉讼观念的进一步认同,还需要对实质正义理念等传统诉讼文化中合理因素进行继受和对刑事和解等当下司法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追求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话语体系,实现刑事诉讼文化的转型创新。  相似文献   

11.
看守所之所以作为羁押场所出现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系之中,应当归结于刑事诉讼法羁押制度的需求.羁押是刑事诉讼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少从时下的社会发展状况看是这样的.离开羁押制度,看守所制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因此,看守所展现的形态模式,是由刑事诉讼制度所决定的.而看守所在我国刑事诉讼体系中所承担的角色,也伴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不断完善,而悄然发生着改变.2012年的新刑诉法突出了看守所在诉讼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独立、唯一的未决羁押场所,不依附于其他办案单位.尤其是强化了其预防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现象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近来,在"一府两院"的报告或文件中反复强调,"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随着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民主化的发展,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地位和权利保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论其地位还是在权利保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于刑事诉讼的另一方,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却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英美法系国家流行一句话"你可以保证不成为被告人,但你不能保证不成为被害人",足见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可能关乎社会每一分子。因此,应当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那么,怎样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对侦查工作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五听”制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讼制度在中国古代刑事诉讼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使得通过听讼探究案件事实真相,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是中国古代听讼的基本方式.本文立足于中国古代刑事诉讼,追溯"五听"制度的历史沿革,以案例形式归纳"五听"制度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五听"制度作一价值评析,管窥这一制度对现代刑事诉讼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当代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是信息时代的"证据之王",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已经规定了与证据开示制度相似的证据交换制度,而在刑事诉讼方面尚属空白,不仅不利于审判方式的转变,也不利于刑事诉讼价值的实现。因此,建立完善的电子证据开示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宋志军 《证据科学》2021,(2):133-148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立,刑事诉讼模式从"压制型司法"向协同型(合作型)司法转变,这为刑事诉讼程序合意及证据契约的萌生奠定了制度基础.在合作式刑事司法模式中,控辩双方在证据场域内的合作与协商符合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型势必带来其证明模式的相应转变.与协商式刑事诉讼模式相适应的是合意证明模式.合意证明模...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损害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地吸收外国刑事诉讼损害赔偿制度中的可取之处,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具体情况,界定我国刑事诉讼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是确立我国刑事诉讼损害赔偿制度的关键之所在。刑事诉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错误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都可能侵害公民合法权利。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刑事诉讼损害赔偿呢?我们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应包括三大部分:错拘、错捕和错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左卫民  万毅 《中国法学》2003,(4):136-147
从现代化理论来看 ,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刑事诉讼制度向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转化的历程。传统型刑事诉讼制度与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之间在程序理念、结构以及运作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对于这些基本理论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中显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差 ,导致了改革目标的错位以及改革路径的错误选择。据此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建立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近邻日本以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和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因素相互融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刑事诉讼制度。经过改革开放实践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特色。在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同时研究比较日本刑事诉讼制度,借鉴其成功的立法技术和司法实践经验中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对行政犯的"亦刑亦罚",应坚持相对的"刑罚优先"原则,克服相应的现实障碍并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这里的"刑罚优先"是指刑事处罚具有优先性,但不是刑罚包办代替行政处罚。其优先性集中地体现在:刑事侦查和刑事诉讼程序优先于行政执法程序,刑事制裁措施优先于行政处罚措施;其相对性即对原则的例外,包括法律规定"先予行政处罚"和遇到刑事诉讼应该中止的情形。为此目的,我们面临着诸多制约:来自"打了不罚"或"罚了不打"传统观念的障碍及其导致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和法律实务中的一些错误做法等。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构建新的制度以促成法院判决与行政处罚的衔接。  相似文献   

20.
证据是法院审判刑事诉讼案件时的重要依据,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重要途径。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调查和识别进行了若干规定,这些规定初步构成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主体。本文通过对现有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研究,结合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与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关系,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