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2):8-8
《《男孩危机》(2012年第1期)"中国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城市女孩在学业上的进步和优势,而忽略了她们同样是应试教育和性别角色刻板化的受害者,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女孩子同样需要拯救。"——我不能理解了,十年间此事一直在进行,怎么就成了一个伪命题了?网友拂晓杉男...  相似文献   

2.
陈冰 《新民周刊》2012,(1):32-36
"中国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城市女孩在学业上的进步和优势,而忽略了她们同样是应试教育和性别角色刻板化的受害者,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女孩子同样需要拯救。  相似文献   

3.
男孩危机     
黄祺 《新民周刊》2012,(1):24-25
男孩危机,诞生在这样一个微妙的两性时代——这一边,美国国务卿希拉克·克林顿站到前总统克林顿的前面,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从第一夫人,摇身成为阿根廷首位女总统。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由于摊子铺得太大,超出了其力量的限度。奥巴马总统上台推出了"战略再平衡"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仍存在问题,表现为:战略目标再平衡尚好,但对美国国内和国外的再平衡做得不够,对国际区域再平衡做得也不够;在亚太的再平衡上,经济、军事手段之间存在失衡,过于强调军事,人为地加大军事存在的作用,经济上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将亚太地区发展最快的中国排除在  相似文献   

5.
王嫱 《新民周刊》2022,(24):62-63
1839年7月8日,一个名叫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kelfller)的男孩在美国纽约州出生。没有人想到,长大成人的他因为石油产业而成为19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  相似文献   

6.
姚佩芳 《新民周刊》2012,(13):88-88
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模式,不改变评价标准,那么男孩危机是很难得到解决的。近日闻某中学为应对男孩危机,特开设"男子中学"。开设男子中学是该校自己的选择,我等无由置喙,但如果想以此解决男孩危机,恐怕只是一厢情愿吧。古往今来,在中国,只听说过开设女子学校:随着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思想从西方输入中国,晚清时期女性教育开...  相似文献   

7.
薄荷 《新民周刊》2022,(28):80-80
经济学课堂上有一个常例:再谨慎的投资者也可能去买彩票,以此佐证理性人的行为也存在非理性成分。谁会认真以为自己能通过买彩票薅到羊毛呢?概率得比被雷劈还低吧。不料想生活中就真有这路人——还不是撞大运,是他算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本刊2012年第1期刊发封面报道《男孩危机》,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各界人士纷纷来电来函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无论男孩危机是真危机还是伪命题,关于教育的话题永远没有终点。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学生干部为什么会"阴盛阳衰"。  相似文献   

9.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10):13-13
@张力奋:两会。旁听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报告。王荣华代表谈到中国教育制度严重影响男孩成长,出现"男孩危机":大学中男生比例急剧下滑,不少专业几成"娘子军";男生越来越缺阳刚之气。老曹:建议男生比女生晚一年进小学。  相似文献   

10.
曾念群 《新民周刊》2022,(45):80-80
尽管对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的黑人处境略有耳闻,当看到《蒂尔》的遭遇以及身后事的林林总总,还是被震得五脏六腑七零八落。《蒂尔》改编自美国黑人民权斗争史上真实案例。1955年,生活在芝加哥的14岁男孩蒂尔回南部探亲时,因被指对一名白人妇女图谋不轨惨遭白人私刑残害。为给儿子声张正义,母亲玛米决意举行开棺葬礼,将儿子惨状公之于众,并冒着生命危险南下出庭。白人主导的法庭毫不意外宣判嫌疑人无罪,玛米随后投身黑人民权事业,为此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11.
任蕙兰 《新民周刊》2012,(43):44-45
企业家来咨询有关遗产信托时,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信托是不是真的有"信"可托。有人开玩笑说,一个人去读医是为了让下一代有钱去读工程,读工程是为了让下下一代去读金融,读金融是为了让再下一代有条件去读艺术。其实把这个说法本土化一点,就是上一辈人的拼搏是为了让下一辈可以做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一个是公认的绿茵场上的传奇“艺术大师”,一个是被众足球明星赞誉为“历史第一人”的“球王”。巧合的是,这两个分属于不同时代的足球超级巨星,都出生在6月下旬,日期数字只相差一天。如今,人们甚至可以期待他们在同一支球队共同闪耀。他们是齐达内与梅西。绿茵大师与天才少年1972年6月23日,法国马赛郊区的一个阿尔及利亚移民家庭增添了新成员,男孩被取名为齐内丁·齐达内。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鼠疫》被卖断货,大家争相阅读这本传闻中的文学名著,看看它是否照见了我们的现实。书籍中记载着传染病的历史,不论是鼠疫、天花、流感还是艾滋病,都在文学和医学史上留下了痕迹。没有什么是不可言说的,书籍会告诉你曾经发生了什么,人类又是如何应对的。这十本与瘟疫有关的书,让我们重新审视瘟疫和疾病。  相似文献   

14.
《新民周刊》2012,(13):16-17
3月26日,法国Brignoles,一男孩试图穿过街道上的羊群。当天,法国牧羊人将羊群赶上道路,抗议政府为保持生态平衡引入狼群控制羊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恺蒂 《新民周刊》2012,(41):79-79
不明白,怎么会有人抱怨罗琳新书《临时空缺》脏话太多。第一个场景:伦敦93路公交车,周三,下午4点15分。汽车靠站,从前门上来两个推着童车的女人,前面的那位四十来岁,推着车的二十出头,两个女人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头发都是稀稀拉拉的亚麻色,身材都偏肥胖,白白的大胖脸,肥肥的手指头,显然是母女。童车上坐着个三四岁的男孩,  相似文献   

16.
黄祺 《新民周刊》2012,(32):72-74
多动症越来越多地被人提及,但随着这一名词的普及,误解也相伴而生。随意为孩子贴上多动症标签很危险,但患病儿童回避治疗也同样危险。"皮大王"还是多动症?做了十多年"学习困难"门诊专科医生,马士薇见识过各种各样患多动症的小朋友,眼前这个男孩显然是典型的一个。还没轮到他进诊室,马医生就已经见到他,每隔几分钟他会推开诊室门,医...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最近,江苏省内两起醉驾肇事致人死亡案件的宣判引起了社会的争议,因为撞死1人的肇事者被判无期,而撞死3人的肇事者只获刑7年。两个案件的简单情况是这样的:2009年10月31日17时40分,在淮安市朱桥镇高庄道路上,15岁的苏广泽、13岁的徐洋、16岁的张义等4名男孩到镇上浴室洗澡后结伴回家时被车撞倒,3人死亡,另一男孩因撞击造成轻微脑  相似文献   

18.
王嫱 《新民周刊》2022,(48):40-41
<正>斯坦·李是一名具有人文情怀的漫画创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文化商人。1922年12月28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第98街和西区大街的一间小公寓里,一个名叫斯坦利·马丁·利博(Stanley Martin Lieber)的男孩呱呱坠地。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罗马尼亚犹太裔移民的后代,会在日后以一己之力开创漫威(Marvel)的超级英雄宇宙,并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个标志人物——斯坦·李(Stan Lee)。2018年11月12日,斯坦·李在洛杉矶去世,距离96岁还差一个月。被国内漫威迷尊称“老爷子”的斯坦·李,是一名具有人文情怀的漫画创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文化商人,塑造的每一个超级英雄都有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应琛 《新民周刊》2012,(37):62-64
"婚姻不仅是个人的爱情故事,也是最严格的社会和经济契约。"《定终身》对婚姻这样解读。当离婚变得像买冰激凌一样容易时,更需要男男女女们用严肃的态度来看待婚姻。"爱得死去活来,恨得咬牙切齿,一点小事就闹离婚。""80后"的婚姻被形容得如此脆弱。离婚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它就会在众多的话题中脱颖而出。据一项最新...  相似文献   

20.
金姬 《新民周刊》2012,(9):30-35
曾经一度在外企流行的"女人当男人用"原则,目前似乎已在中国所有行业推行,谁让女性嚷嚷着要"男女平等"呢?网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新世纪女性"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